首页/文章/ 详情

【机械设计】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尺寸精度的常用方法!

1月前浏览1125

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图纸规定的理想几何参数符合的程度。这种相符合的程度越高,加工精度也越高。


在加工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际上不可能将零件的每一个几何参数加工得与理想几何参数完全相符,总会产生一些偏离。这种偏离,就是加工误差。


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

1.获得零件尺寸精度的方法

2.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

3.获得位置精度方法


       

1.获得零件尺寸精度的方法

(1)试切法

即先试切出很小部分加工表面,测量试切所得的尺寸,按照加工要求适当调刀具切削刃相对工件的位置,再试切,再测量,如此经过两三次试切和测量,当被加工尺寸达到要求后,再切削整个待加工表面。


试切法通过“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反复进行直到达到要求的尺寸精度为止。例如,箱体孔系的试镗加工。

图片    


试切法达到的精度可能很高,它不需要复杂的装置,但这种方法费时(需作多次调整、试切、测量、计算),效率低,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和计量器具的精度,质量不稳定,所以只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作为试切法的一种类型——配作,它是以已加工件为基准,加工与其相配的另—工件,或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件组合在一起进行加工的方法。配作中最终被加工尺寸达到的要求是以与已加工件的配合要求为准的。

(2)调整法


预先用样件或标准件调整好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的准确相对位置,用以保证工件的尺寸精度。因为尺寸事先调整到位,所以加工时,不用再试切,尺寸自动获得,并在一批零件加工过程中保持不变,这就是调整法。例如,采用铣床夹具时,刀具的位置靠对刀块确定。调整法的实质是利用机床上的定程装置或对刀装置或预先整好的刀架,使刀具相对于机床或夹具达到一定的位置精度,然后加工一批工件。


在机床上按照刻度盘进刀然后切削,也是调整法的一种。这种方法需要先按试切法决定刻度盘上的刻度。大批量生产中,多用定程挡块、样件、样板等对刀装置进行调整。


调整法比试切法的加工精度稳定性好,有较高的生产率,对机床操作工的要求不高,但对机床调整工的要求高,常用于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


(3)定尺寸法


用刀具的相应尺寸来保证工件被加工部位尺寸的方法称为定尺寸法。它是利用标准尺寸的刀具加工,加工面的尺寸由刀具尺寸决定。即用具有一定的尺寸精度的刀具(如铰刀、扩孔钻、钻头等)来保证工件被加工部位(如孔)的精度。


定尺寸法操作方便,生产率较高,加工精度比较稳定,几乎与工人的技术水平无关,生产率较高,在各种类型的生产中广泛应用。例如钻孔、铰孔等。


(4)主动测量法


在加工过程中,边加工边测量加工尺寸,并将所测结果与设计要求的尺寸比较后,或使机床继续工作,或使机床停止工作,这就是主动测量法。


目前,主动测量中的数值已可用数字显示。主动测量法把测量装置加入工艺系统(即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统一体)中,成为其第五个因素。


主动测量法质量稳定、生产率高,是发展方向。


(5)自动控制法


这种方法是由测量装置、进给装置和控制系统等组成。它是把测量、进给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一个自动加工系统,加工过程依靠系统自动完成。

尺寸测量、刀具补偿调整和切削加工以及机床停车等一系列工作自动完成,自动达到所要求的尺寸精度。例如在数控机床上加工时,零件就是通过程序的各种指令控制加工顺序和加工精度。

自动控制的具体方法有两种:


①自动测量即机床上有自动测量工件尺寸的装置,在工件达到要求的尺寸时,测量装置即发出指令使机床自动退刀并停止工作。


②数字控制即机床中有控制刀架或工作台精确移动的伺服电动机、滚动丝杠螺母副及整套数字控制装置,尺寸的获得(刀架的移动或工作台的移动)由预先编制好的程序通过计算机数字控制装置自动控制。


初期的自动控制法是利用主动测量和机械或液压等控制系统完成的。目前已广泛采用按加工要求预先编排的程序,由控制系统发出指令进行工作的程序控制机床或由控制系统发出数字信息指令进行工作的数字控制机床,以及能适应加工过程中加工条件的变化,自动调整加工用量,按规定条件实现加工过程最佳化的适应控制机床进行自动控制加工。


自动控制法加工的质量稳定、生产率高、加工柔性好、能适应多品种生产,是目前机械制造的发展方向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的基础。


2.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


(1)轨迹法

这种加工方法是利用刀尖运动的轨迹来形成被加工表面的形状的。普通的车削、铣削、刨削和磨削等均属于刀尖轨迹法。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形状精度主要取决于成形运动的精度。


(2)成形法

利用成形刀具的几何形状来代替机床的某些成形运动而获得加工表面形状的。如成形车削、铣削、磨削等。成形法所获得的形状精度主要取决于刀刃的形状。


(3)展成法  

利用刀具和工件作展成运动所形成的包络面来得到加工表面的形状,如滚齿、插齿、磨齿、滚花键等均属展成法。这种方法所获得的形状精度主要取决于刀刃的形状精度和展成运动精度等。


3.获得位置精度方法

机械加工中,被加工表面对其他表面位置精度的获得,主要取决工件的装夹。

(1)直接找正装夹

此法是用百分表、划线盘或目测直接在机床上找正工件位置的装夹方法。

(2)划线找正装夹

此法是先在毛坯上按照零件图划出中心线、对称线和各待加工表面的加工线,然后将工件装上机床,按照划好的线找正工件在机床上的装夹位置。

这种装夹方法生产率低,精度低,且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一般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加工复杂而笨重的零件,或毛坯尺寸公差大而无法直接用夹具装夹的场合。

(3)用夹具装夹

夹具是按照被加工工序要求专门设计的,夹具上的定位元件能使工件相对于机床与刀具迅速占有正确位置,不需找正就能保证工件的装夹定位精度,用夹具装夹生产率高,定位精度高,但需要设计、制造专用夹具,广泛用于成批及大量生产。


机械设计的内容讲解到此结束,留言功能已开通,欢迎各位进行补充。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仅供学习,交流所用,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

来源:非标机械专栏
电子控制数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5-15
最近编辑:1月前
非标机械专栏
签名征集中
获赞 188粉丝 80文章 139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常用的10个传动结构,个个眼前一亮

作为从业多年的机械设计工程师,我深刻体会到传动结构是机械系统的“骨骼与经脉”,其选择直接影响设备的性能、效率与创新性。本文将结合实践经验与行业数据,解析10个经典且充满设计智慧的传动结构,为读者提供从原理到应用的全面指南。一、齿轮传动:精密啮合的永恒经典核心原理:通过齿轮啮合传递动力,实现变速、变向与扭矩调整。眼前一亮点:瞬时传动比恒定,精度可达微米级,如钟表机芯中的齿轮组9。模块化设计:通过轮系(定轴轮系、周转轮系)组合,可轻松实现大传动比或远距离传动。应用场景:汽车变速箱、机床主轴、机器人关节。设计建议:优先选用渗碳淬火钢材质,齿面硬度需达HRC58-62;避免共振需满足 (Z为齿数)。二、链传动:重载远距的可靠之选核心原理:利用链条与链轮的啮合传递动力。眼前一亮点:抗恶劣环境:在矿山机械中,单排滚子链可承载超10吨载荷9。同步性升级:双节距设计使传动误差小于0.1%。应用场景:自行车、自动化生产线、工程机械。设计避坑:链轮齿数建议取奇数,避免同一齿频繁啮合;润滑需采用滴油或油浴方式。 三、带传动:柔中带刚的缓冲专家核心原理:依靠带与带轮间的摩擦或啮合(同步带)传递动力。眼前一亮点:吸振降噪:多楔带可使噪声降低15dB,适用于精密仪器。智能监控:内置光纤传感器的同步带可实时监测张力变化。应用场景:汽车发动机、空调压缩机、3D打印机。选型公式:功率 (T为张力,v为带速),安全系数需≥1.52。四、螺旋传动:微米级精度的推力大师核心原理:通过螺杆与螺母的螺纹副转换旋转与直线运动。眼前一亮点:滚珠螺旋传动:效率达90%,寿命比普通螺旋高5倍,用于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自锁特性:导程角<4°时实现自锁,适用于千斤顶。设计要点:螺杆长径比应<25以防止弯曲变形;预紧力需控制在额定载荷的10%-15%。五、蜗杆传动:大速比自锁的“空间魔术师”核心原理:蜗杆与蜗轮的垂直轴啮合实现大减速比。眼前一亮点:无声传动:精密蜗杆副噪声<45dB,适用于电梯驱动。紧凑设计:单级传动比可达100:1,体积比齿轮减速器小30%。黄金参数:蜗杆头数 k=1−4,蜗轮齿数 Z=29−80;中心距误差需<0.02mm。六、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变换的万金油核心原理:铰接杆件实现复杂运动轨迹。眼前一亮点:急回特性:牛头刨床利用曲柄摇杆机构,回程速度提高40%。自适应抓取:机器人夹爪通过四杆机构实现平行开合,精度±0.1mm。设计工具:使用ADAMS软件进行运动仿真,优化杆长比与铰点位置。 七、凸轮机构:精准时序的动作导演核心原理:凸轮轮廓驱动从动件完成特定运动规律。眼前一亮点:多项式运动曲线:7段式加速度曲线可使冲击降低70%。快速换型:组合凸轮可在10分钟内切换生产模式,适用于柔性产线。材料选择:GCr15轴承钢淬火硬度HRC60-63,表面粗糙度Ra≤0.4μm。八、摩擦轮传动:无极变速的平滑大师核心原理:利用接触面摩擦力传递动力。眼前一亮点:无级调速:锥形摩擦轮可在运行中连续调整速比,误差<2%9。过载保护:打滑临界扭矩可精确设定,避免设备损坏。关键参数:摩擦系数 μ=0.2−0.4(橡胶-钢);接触应力需<材料疲劳极限8。九、涡轮蜗杆机构:高扭矩密度的减速王者核心原理:蜗杆驱动涡轮实现空间交错轴传动。眼前一亮点:零背隙设计:双导程蜗杆可消除回差,用于天文望远镜。高效散热:内冷油道设计使连续工作温度<80℃。匹配准则:蜗杆导程角=涡轮螺旋角;中心平面需严格对齐。十、绳缆传动:柔性驱动的未来之星核心原理:通过腱绳传递拉力,模仿生物肌腱。眼前一亮点:超轻量化:碳纤维腱绳比钢索轻75%,用于仿生机械手。非线性传动:差动绕线机构实现手指多关节协同运动。前沿应用: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市场预计2030年达141万只,柔性传动是核心技术。设计心法:传动结构选型四象限载荷-精度象限:高载高精选齿轮,低载变比选带传动。空间-效率象限:紧凑高效用蜗杆,远距缓冲用链传动。成本-维护象限:低成本免维护选摩擦轮,长寿命选滚珠螺旋。智能-柔性象限:物联网场景用带传感的同步带,仿生设计用腱绳传动。结语:传动设计的哲学优秀的传动设计如同谱写机械乐章——需平衡力与美、刚与柔、传承与创新。正如DeepSeek的分析:掌握这十大结构,即握住了打开机械世界的万能钥 匙。未来,随着AI与新材料的发展,传动结构将更智能、更高效,但经典原理永不过时。机械设计的内容讲解到此结束,留言功能已开通,欢迎各位进行补充。-End-文案来源:时光排版编辑:时光图片来源:互联网(未找到版权归属,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来源:非标机械专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