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射频互助群里潜水,发现讨论热度最高的话题早已从"匹配网络怎么调"变成了"今天你收到面试反馈了吗"。往年被称为"香饽饽"的射频工程师岗位,今年却迎来了罕见的"凉飕飕"——岗位缩减、面试石沉大海、 Offer 薪资不及预期,一群抱着"学着最难课程、干着最累活"信念的射频人,第一次集体陷入了"要不要转码"的职业迷茫。
"投了30多家,只有5家给面试,面完全是已读不回",群友@射频小菜鸟的吐槽道出了很多人的现状。另一位应届生@天线搬砖工则晒出聊天记录:某大厂射频岗简历筛选通过率不足10%,比去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不仅是应届生,有3年经验的@老射频也感慨:"想跳槽涨薪,结果发现市场上开放的资深岗屈指可数,猎头都劝我先稳住。"
这种"人多肉少"的反差感尤为强烈。要知道,射频工程作为通信、半导体、物联网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岗位,过去多年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高校射频专业毕业生往往没毕业就被企业预定,薪资更是比同批次电子信息类专业高出10%-20%。而今年,这种惯性被打破了。

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射频工程师岗位发布量同比下降18.3%,而求职人数同比增加27.6%,供需比从去年的1:5.2变成了1:8.9。其中,消费电子领域岗位缩减最明显,占比下降了22%。
面对就业困境,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是不是我学的不够好"。但深入分析会发现,今年的射频就业寒流,更多是行业周期与外部环境叠加的结果,而非个人能力问题。
射频岗位的需求高度依赖消费电子、通信设备等下游 行业。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持续低迷,多家手机厂商砍半射频前端订单;5G基站建设进入阶段性放缓期,运营商资本开支向6G预研倾斜,短期内对成熟射频工程师的需求减少。企业为控制成本,自然会收缩招聘规模。
随着毫米波、太赫兹通信等新技术兴起,传统2G-5G射频技术岗位需求在减少,而掌握新型射频芯片设计、射频与AI融合技术的高端人才却依然紧缺。群友@射频老炮说:"我们部门在裁掉传统射频调试岗的同时,还在高薪挖毫米波算法工程师,缺口很大。"
过去几年,看到射频就业前景好,不少高校扩大了相关专业招生规模,同时很多电子、通信专业学生也通过培训转行做射频,导致今年应届生和转行求职者数量大幅增加。供需关系的突然失衡,让原本"卖方市场"的岗位变成了"买方市场"。
"要不要放弃射频转码"成了群里每天都在争论的话题。支持转码的人认为:"代码岗位需求量大、薪资高,入门门槛好像比射频低";坚持射频的人则不甘心:"学了这么多年电磁场、微波技术,放弃太可惜了"。其实,这不是一道非黑即白的选择题,更需要理性分析。
射频技术是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连接的"桥梁",只要还有通信、物联网、汽车电子、卫星导航这些行业存在,射频工程师就不会被淘汰。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射频技术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比如车载射频模块、无人机通信链路、卫星载荷等方向,未来3-5年将释放大量高端岗位。
而且,射频技术的壁垒比很多人想象的高。从电磁场理论到实际调试经验,需要长期积累,不是短期培训就能替代的。一旦行业周期回暖,具备核心能力的射频工程师依然会是稀缺资源。
虽然互联网、AI行业岗位多,但转码面临的挑战也不少。首先是竞争同样激烈,今年转码的应届生数量暴增,很多岗位已经卷到"人均项目经验";其次是技术迭代更快,代码框架、编程语言更新频繁,需要持续学习;最重要的是,没有兴趣和基础的转码,很可能在35岁后面临比射频更严峻的职业危机。
面对就业寒冬,焦虑解决不了问题,关键是找到破局的方向。结合群里资深从业者的经验和行业趋势,给大家3条实用建议:
深耕核心能力,向高端领域转型:与其在传统岗位上内卷,不如花时间学习毫米波、太赫兹、射频芯片设计、软件无线电(SDR)等前沿技术,这些方向不仅薪资高,而且竞争相对较小。可以通过开源项目、竞赛等方式积累项目经验,提升简历竞争力。
拓展行业视野,跳出消费电子"舒适区":不要只盯着手机、基站等传统领域,主动关注新能源汽车、卫星通信、医疗电子等新兴赛道。这些行业对射频技术的需求正在崛起,而且人才缺口大,更容易找到机会。
理性规划职业路径,不盲目跟风转码:如果真的对编程感兴趣,可以尝试"射频+代码"的复合方向,比如射频算法、射频仿真工具开发等,这样既能发挥原有优势,又能拓展职业边界。如果只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转码,很可能得不偿失。
最后,想对所有射频人说:行业有周期,就业有冷暖,但技术的价值不会消失。与其在焦虑中摇摆,不如沉下心来提升自己。射频不是"夕阳产业",只是暂时进入了"调整期"。只要守住核心能力,找准新兴方向,等到行业回暖时,你一定会比现在更有竞争力。
你今年的射频就业情况如何?对于转码还是坚持射频,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版权声明:射频学堂原创或者转载的内容,其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射频学堂仅用于知识分享。如需转载或者引用,请与原作者联系。射频学堂转述网络文章,皆著名来源和作者,不可溯源文章除外,如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