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PINN在固体力学当中的前沿应用

15小时前浏览5

文一:

 

迁移学习增强的基于物理信息的神经网络用于裂缝相场建模

摘要: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物理知情神经网络(PINN)算法来解决脆性断裂问题。虽然文献中大多数可用的PINN算法都最小化了控制偏微分方程的残差,但所提出的方法通过最小化系统的变分能量来采取不同的路径。此外,我们修改神经网络输出,使与问题相关的边界条件得到准确满足。与传统的基于残差的PINN相比,该方法具有两大优点。首先,施加边界条件相对更简单、更稳健。其次,以变分能量的函数形式存在的导数的阶数比传统PINN中使用的残差形式的阶数低,因此,训练网络更快。为了计算系统的总变分能量,提出了一种以基于样条曲线的CAD模型描述的几何图形为输入,并采用高斯求积规则进行数值积分的有效方案。此外,我们注意到,为了获得裂纹路径,所提出的PINN必须在每个载荷/位移步骤进行训练,这可能会使算法在计算上效率低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使用“迁移学习”的概念,其中,我们只部分地重新训练网络,而不是重新训练整个网络,同时保持与其他部分相对应的权重和偏差不变。通过这种设置,所提出的方法的计算效率显著提高。所提出的方法用于解决六个断裂力学问题。对于所有的例子,使用所提出的方法获得的结果与文献中的结果非常吻合。对于前两个例子,我们将使用所提出的方法获得的结果与传统的基于残差的神经网络结果进行了比较。对于这两个问题,与传统的基于残差的PINN算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更好的精度。

 

图:(a) 所提出的物理知情神经网络的示意图。为了计算导数,已经使用了自动微分(AD)。所有的神经网络共享相同的参数。Ve表示变分能量(b)说明如何训练基于物理的神经网络的计算图。该参数包括权重和偏差。对于训练,我们使用了ADAM优化器和L-BFGS。

 

图:显示使用所提出的PINN方法的规定位移的预测相位场的图。

 

图:规定位移的预测位移场

 

图:规定位移的预测相场

文二:

 

无标记数据的准脆性材料计算裂缝的物理信息机器学习模型

摘要:

只有少数研究集中于在受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启发的复杂负荷下的裂纹繁殖的模拟。在能量最小化原理而不是标记的数据的指导下,我们使用PINN来重建损坏后位移场的解决方案,以预测裂纹传播,从而维持从我们提出的可变的四参数损害模型继承的热力学一致性。此外,增量模式的框架在转移学习方面相对有效。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领域分解理论更好收敛的新方法来识别复杂的边界。基于梯度病理学,我们开发了有限的基础算法来解决不良条件问题。无论是在单轴张力,纯剪切还是混合模式加载下,位移场的预测结果与文献中的模拟非常吻合。我们的研究对于改善神经网络的概括和加速优化过程是有意义的,这对于进一步的工程应用所必需。

 

图:具有不同垂直位移的单轴张力的预测结果,其中X、Y轴的单位为[mm]

 

图:具有不同水平位移的纯剪切的预测结果,其中X、Y轴的单位为[mm]。

 

图:带两个子域的PINN示意图。每个领域都有其单独的子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并在每个子神经网络中处理子神经网络的输出

 

图:在训练过程中,Nooru-Mohamed 算例在左侧水平位移和精确结果与它们之间的逐点误差下的迭代演化

文三:

 

MFLP-PINN:一种用于多轴疲劳寿命预测的基于物理的神经网络

摘要:

在这项研究中,提出了一个用于生命预测的物理知识神经网络(MFLP-PINN),结合了多轴疲劳临界平面模型和神经网络。首先,提出了基于临界平面方法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该模型将临界平面上的等效应变幅度作为主要损伤参数,并认为关键平面上的正常应变能。然后,将包括新的关键平面模型在内的四个预测模型集成到神经网络的损耗函数中以构建MFLP-PINN。使用三种材料的多轴疲劳测试数据对拟议的临界平面标准和MFLP-PINN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最后,结果表明,集成到损失函数的预测模型对神经网络预测有重大影响。对于特定的材料,将损失函数纳入神经网络模型中的材料的良好预测能力集成了生命预测模型,有助于提高预测准确性。相反,将生活预测模型与该材料的预测能力不佳,因为损失函数纳入神经网络模型将降低预测准确性。

 

图:AISI316L使用预测模型预测寿命与实验寿命。

 

图:GH4169使用预测模型预测寿命与实验寿命。

 

图:多轴疲劳临界平面法的MFLP-PINN体系结构。

文四:

 

固体力学精确 Dirichlet 边界物理信息神经网络 EPINN

摘要: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在求解偏微分方程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基于最小功原理,提出了精确狄利克雷边界条件物理告知神经网络(EPINN),以显著减少训练时间,实现对固体力学问题的有效模拟。EPINN框架中有五个主要的构建功能。首先,对于一维实体力学问题,建立了精确复 制线性或二次特拉斯单元形状函数的神经网络。其次,对于二维和三维问题,采用张量分解来建立解场,而不需要生成复杂结构的有限元网格,以减少PINN框架中可训练权重的数量。第三,采用最小功原理来建立损失函数。第四,实现了精确的狄利克雷边界条件(即位移边界条件)。最后,采用无网格有限差分法有效地计算了梯度信息。通过最小化系统的总能量,选择损失函数与系统的总功相同,即总应变能减去在Neumann边界条件(即力边界条件)上所做的外部功。与软约束(即,作为损失函数中的附加项添加)相比,精确的狄利克雷边界条件被实现为硬约束,这完全满足最小功原理的要求。EPINN框架在英伟达模数平台和基于GPU的超级计算机中实现,与传统的用于固体力学问题的PINN框架相比,该框架显著减少了训练时间。给出了典型的数值例子。报道了EPINN的收敛性,并将其训练时间与传统的PINN结构和有限元求解器进行了比较。与传统的PINN体系结构相比,EPINN在1D问题上实现了超过13倍的加速,在3D问题上达到了超过126倍的加速。仿真结果表明,EPINN甚至可以达到有限元软件的收敛速度。此外,还提出了所提出的EPINN框架在固体力学中的预期实现,包括非线性时变模拟和超分辨率网络。

 

图:从模型驱动到数据驱动的固体力学算法。

 

图:基于最小功原理求解静态固体力学问题的 EPINN 框架流程图。

 

图:用神经网络重构特拉斯单元的形状函数。

文五:

 

基于域分解技术的基于物理信息的神经网络求解固体力学中的多材料问题

摘要:

物理知情神经网络在固体力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PINN主要用于解决涉及单一均质材料的问题。然而,它们处理多材料产生的不连续性的能力有限,并且缺乏严格表达复杂材料接触模型的能力。我们提出了一种使用物理信息神经网络解决固体力学中多材料问题的方法。受域分解技术的启发,根据材料的几何分布来划分计算域,并使用不同的子网络来表示场变量。这项研究解释了由材料性质控制的不变动量平衡、运动学关系和不同的本构关系如何被纳入子网络,并使用额外的正则项来描述材料之间的接触关系。使用所提出的方法解决了从二维平面应变问题到三维拉伸问题的各种测试案例。我们在多任务学习(MTL)中引入了参数共享的概念,并将其纳入所提出的方法中,这在选择共享结构和共享模式时产生了额外的自由度。与常见的基于完全独立参数的物理知情神经网络算法相比,我们开发了一种部分共享结构和全部共享模式的网络结构,在解决示例问题时实现了更高的精度。

 

图:Flac3d (左)、常规 PINN (中)和本文提出的方法给出的第一行 σxx 的数值结果(右) ; 第二行 ux (中)和 uy (右)的损耗历史(左)和相对 L2误差(不同方法)。

 

图:提出的方法示意图。根据材料的分布情况将计算域划分为子域,并构造子网。

 

图:训练点和损失函数示意图。

 

图:表面力问题:Flac3d给出的数值结果(左栏)、预测解(中栏)和逐点误差(右栏)


来源:STEM与计算机方法
疲劳断裂非线性UM裂纹理论FLAC3D自动驾驶材料数字孪生控制人工智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1-01
最近编辑:15小时前
江野
博士 等春风得意,等时间嘉许。
获赞 56粉丝 83文章 15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溃坝(dam break)模拟的相关研究

文一: 不同障碍物条件下溃坝水面运动的 VOF 数值模拟摘要:本文采用流体体积法对溃坝时水面的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该数学模型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并使用LES湍流模型,描述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流动和相的方程。这些方程是用有限体积法离散的。采用数值PISO算法对该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通过使用VOF方法来捕捉水面的运动,这导致了严格的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溃坝问题的几个实验室实验,测试了三维模型和所选数值算法的准确性。在每一个问题中,都将获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和其他作者的几次计算进行了比较,在每个测试问题中,所开发的模型显示出与实验数据接近的结果。对不同湍流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并建立了非均匀地形下溃坝水流的三维模型。此外,还执行了两个更接近实际情况的组合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帮助下,确定了洪水区域和洪水时间,这将有助于从危险区域疏散人员。 图:模拟溃坝水流的示意图,与试验相对应。 图:溃坝水流过程中不同时间水界面的二维变化(t=0.22s,t=0.32s,t=0.52s,t=0.76s)。 图:不同时间梯形障碍物溃坝过程中水界面的二维变化(t = 1.9 s,t = 2.8 s,t = 3.3 s,t = 3.68 s,t = 4.74 s,t = 6.68 s)。 图:溃坝期间水位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t=1.9 s,t=2.8 s,t=3.3 s,t=3.68 s,t=4.74 s,t=6.68 s)文二: 严寒地区混凝土坝泡沫聚氨酯保温长期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摘要:环境温度是严寒地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开裂失效的关键因素。为了防止热裂缝的产生,保证混凝土拱坝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本文进行了长期保温的现场试验和数值计算。首先,基于不同厚度的混凝土层和表面保温层的热发射系数等效思想,提出了混凝土-聚氨酯复合结构的等效模拟单元及其计算方法。其次,在2001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30日期间,对一座87.5m高的混凝土重力坝——响洪店大坝进行了现场试验。深入比较了设置聚乙烷保温层前后坝体温度场和水平位移的分布规律、变化规律。然后,在建立西北某混凝土拱坝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厚度发泡聚氨酯层的保温效果。由此,对严寒地区不同典型温度荷载下聚氨酯保温层在不同破坏条件下的应力场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聚氨酯保温层在所有条件下都能使混凝土坝体的温度变化范围降低30%以上,在某些位置甚至降低90%。因此,大坝温度引起的水平位移分量从10.80mm大幅下降到2.34mm,对年水平位移的贡献率从75.11%下降到36.23%。在低温和寒潮的共同影响下,绝缘层断裂会导致相应区域的拉应力急剧增加。在小断裂条件下,断裂区的拉应力从3.69MPa增加到7.57MPa;而在大破坏条件下,拉应力增加到8.68MPa,超过了混凝土材料的最大拉应力。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结构将发生开裂破坏。由于大坝混凝土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隔热材料,在隔热层未破坏的区域,应力场变化不大。 图:混凝土、保温层与环境换热过程示意图。 图:铅垂仪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混凝土坝中温度计、铅锤和保温层的布置。 图:拱坝和坝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文三: 多级保护柱对溃坝过程中水波传播和压力分布的影响: 数值模拟摘要:本文考虑了不可压缩流体、沉积物和固体颗粒碎屑在溃坝时的行为。基于三维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结合k-ω湍流模型,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采用VOF(流体体积)方法对流体和沉积物进行模拟。为了模拟水和沉积物的运动,结合了牛顿和非牛顿模型。还考虑了水流对固体颗粒和移动沉积物传输的影响。为了确信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将数值结果与实验数据和其他作者的计算数据进行了比较。此外,应用一个已验证的数学模型,在考虑多层次保护的情况下,对具有河床景观的坝体溃坝过程中坝后流体的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在圆柱柱和无圆柱柱的情况下,水流施加在下游附加坝上的压力。由于柱子阻挡了固体颗粒的路径,施加在额外堤坝上的压力显著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假设不会发生潜在的溃坝,如果发生了,则损失最小。这种配置模仿了一种强大的多级保护系统,可用于防止大坝故障的严重后果。 图:实验装置控制点的不同观点和方案。 图:四个点的水位测量时间序列。 图:在某些时间点,无圆柱和有圆柱的溃坝流传播的三维过程。文四: 基于神经网络和数值模拟的坝址地应力和岩石损伤特征反演方法——以实例研究摘要:在中国西南的山区和峡谷地区,该地区已建有多座水电站。它是国家水电能源开发的主要基地,但受地质结构和地表侵蚀的影响,该地区的地应力环境更加复杂。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神经网络建立实测地应力数据与数值计算之间的关系。因此,可用于分析溪洛渡地区大规模地应力的分布特征和区域地质体在地应力作用下的破坏。本文分析了溪洛渡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地应力实测资料。结果表明,该区地表风化现象明显,应力环境复杂。深度对地应力水平有积极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利用实测地应力数据对遗传算法BP人工神经网络(G-P)方法进行训练。基于现场实测数据、神经网络算法和数值模拟技术,对工程区的三维地应力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将实测、数值分析和神经网络反演相结合的方案是可靠的;深度是影响溪洛渡地区最大水平应力值的重要因素;在地应力作用下,地质体裂隙相对发育,蓄水期前形成三种类型的原始蓄水和流动空间;地下水的流动和储存空间包括石灰岩裂隙、玄武岩裂隙和斜坡裂隙含水层;库区蓄水后,库水通过垂直裂隙向下输送,最终库水与地下水形成水力联系。蓄水后,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将发生变化。 图: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区域地质构造。 图:数值模拟。 图:主应力图仅考虑重力应力因子。 图:最大水平主应力分布特征。文五: Artvin大坝水库滑坡诱发冲击波的经验建模和三维数值模拟摘要:由于土耳其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大坝和水力发电厂的建设数量显著增加;>在过去的10年里,已经建造了250座大坝。因此,在施工期间和施工后,由于水库附近的山体滑坡,出现了各种工程问题。通常,二维(2D)和三维(3D)经验方程已被用于计算滑坡诱发脉冲波的物理性质和传播;然而,基于三维模拟的方法很少被使用,尽管它们可以使用详细的地形数据更好地模拟大坝水库的复杂几何形状。因此,在本研究中,利用Artvin Dam水库(土耳其东北部)古滑坡的数据,对脉冲波的潜在产生进行了三维数值分析,并将结果与经验方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采用基于有限元法的抗剪强度折减分析(FEM-SSR)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在建立正确的传播模型后,使用具有不同输入参数的方程和基于3D数值分析的模拟来评估冲击波的特性。在使用FLOW-3D软件创建的美国模型中,“漂移通量模型”用于模拟可能的滑坡。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与流体体积(VOF)模型一起用于自由表面建模技术,以模拟波浪的产生。粘性流的重新归一化群模型(RNG)和流体-流体耦合条件的k-ε湍流模型被用作边界条件。结果表明,从所提出的经验方程和三维数值分析中获得的值并不相似。因此,如果储层几何形状非常复杂,波浪传播距离超过几公里(如本研究所示),则应进行高度详细的工程地质研究,以准确定义边界条件,并进行三维数值分析,以构建冲击波模型。 图:(a) 研究区域的位置图,(b)哈武兹鲁古滑坡坡脚的视图。 图:研究区域的地质图。 图:压力计测试结果取决于深度。 图:直接和完全自由的径向波向坝体的传播(a和b)以及脉冲波的重要控制参数(c、d和e) 图:有限元模型中控制参数、储层和对岸几何形状的视图。 图:通过FLOW-3D(包括添加的原始STL几何形状)对0和35s之间的滑坡诱导的脉冲波形成模型的模拟的示例性结果。来源:STEM与计算机方法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