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你真的懂串口通信吗?

1小时前浏览6

一、什么是串口通讯?

串行通讯是指仅用一根接收线和一根发送线就能将数据以位进行传输的一种通讯方式。尽管串行通讯的比按字节传输的并行通信慢,但是串口可以在仅仅使用两根线的情况下就能实现数据的传输。

典型的串口通信使用3根线完成,分别是地线、发送、接收。由于串口通信是异步的,所以端口能够在一根线上发送数据同时在另一根线上接收数据。串口通信最重要的参数是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的校验。对于两个需要进行串口通信的端口,这些参数必须匹配,这也是能够实现串口通讯的前提。

图1:串行通讯示数据传输意图

二、串口通讯的通讯协议?

最初数据是模拟信号输出简单过程量,后来仪表接口出现了RS232接口,这种接口可以实现点对点的通信方式,但这种方式不能实现联网功能,这就促生了RS485。

我们知道串口通信的数据传输都是0和1,在单总线、I2C、UART中都是通过一根线的高低电平来判断逻辑1或者逻辑0,但这种信号线的GND再与其他设备形成共地模式的通信,这种共地模式传输容易产生干扰,并且抗干扰性能也比较弱。所以差分通信、支持多机通信、抗干扰强的RS485就被广泛的使用了。

RS485通信最大特点就是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0Mb/s以上,传输距离可以达到3000米左右。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485最大速度和最大传输距离都很大,但是传输的速度是会随距离的增加而变慢的,所以两者是不可以兼得的。

三、串口通讯的物理层

串口通讯的物理层有很多标准,例如上面提到的,我们主要讲解RS-232标准,RS-232标准主要规定了信号的用途、通讯接口以及信号的电平标准。

在上面的通讯方式中,两个通讯设备的"DB9接口"之间通过串口信号线建立起连接,串口信号线中使用"RS-232标准"传输数据信号。由于RS-232电平标准的信号不能直接被控制器直接识别,所以这些信号会经过一个"电平转换芯片"转换成控制器能识别的"TTL校准"的电平信号,才能实现通讯。

下图为DB9标准串口通讯接口:

DB9引脚说明:

上表中的是计算机端的DB9公 头标准接法,由于两个通讯设备之间的收发信号(RXD与TXD)应交叉相连,所以调制调解器端的DB9母头的收发信号接法一般与公 头的相反,两个设备之间连接时,只要使用"直通型"的串口线连接起来即可。

串口线中的RTS、CTS、DSR、DTR及DCD信号,使用逻辑 1表示信号有效,逻辑0表示信号无效。例如,当计算机端控制DTR信号线表示为逻辑1时,它是为了告知远端的调制调解器,本机已准备好接收数据,0则表示还没准备就绪。

四、波特率

波特率是指数据信号对载波的调制速率,它用单位时间内载波调制状态改变的次数来表示;

比如波特率为9600bps;代表的就是每秒中传输9600bit,也就是相当于每一秒中划分成了9600等份。

因此,那么每1bit的时间就是1/9600秒=104.1666...us。约0.1ms。既然是9600等份,即每1bit紧接着下一个比特,不存在额外的间隔。两台设备要想实现串口通讯,这收发端设置的波特率必须相同,否则是没办法实现通讯的。

收发波特率一致可以实现通讯:

收发波特率不一致,导致RX端不能正常接收:

五、串口通讯的数据结构

起始位: 起始位必须是持续一个比特时间的逻辑0电平,标志传输一个字符的开始,接收方可用起始位使自己的接收时钟与发送方的数据同步。

数据位: 数据位紧跟在起始位之后,是通信中的真正有效信息。数据位的位数可以由通信双方共同约定。传输数据时先传送字符的低位,后传送字符的高位。

奇偶校验位: 奇偶校验位仅占一位,用于进行奇校验或偶校验,奇偶检验位不是必须有的。如果是奇校验,需要保证传输的数据总共有奇数个逻辑高位;如果是偶校验,需要保证传输的数据总共有偶数个逻辑高位。

停止位: 停止位可以是是1位、1.5位或2位,可以由软件设定。它一定是逻辑1电平,标志着传输一个字符的结束。

空闲位: 空闲位是指从一个字符的停止位结束到下一个字符的起始位开始,表示线路处于空闲状态,必须由高电平来填充。

六、单双工通讯

单工: 数据传输只支持数据在一个方向上传输;

半双工: 允许数据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某一时刻只允许数据在一个方向上传输,实际上是一种切换方向的单工通信,不需要独立的接收端和发送端,两者可合并为一个端口;

全双工: 允许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输,因此全双工通信是两个单工方式的结合,需要独立的接收端和发送端。

七、STM32中的串口通讯

STM32串口通信接口有两种,分别是:UART(通用异步收发器)、USART(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对于大容量STM32F10x系列芯片,分别由3个USART和两个UART。

TXD:数据发送引脚;RXD:数据输入引脚

对于两芯片的间的连接,两个芯片GND共地,同时TXD和RXD交叉连接,这样两个芯片间可进行TTL电平通信。

但如果对于芯片和PC机相连,除了共地条件外,不能使用如上的直接交叉连接,虽然两者都有TXD和RXD引脚,但通常PC机使用的是RS232接口(9针),通常是TXC和RXD经过电平转换得到,故如果要使芯片与PC机的RS232接口直接通信,需要将芯片的输入输出端口也电平转换为RS232类型,再交叉连接,二者的电平标准不同:

单片机的点评标准(TTL电平):+5V表示1,0V表示0;

RS232电平标准:+15/+13V表示0,-15/-13表示1。

因此单片机与PC机进行串口通信应该遵循:在单片机串口与上位机给出的RS232口之间,通过电平转换电路实现TTL电平与RS232电平间的转换.

如果使用USB转串口也可以实现串口通讯,USB转串口电路图如下所示

STM32串口通讯代码

STM32中串口通讯已经给大家建好了相应的库函数,大家在使用和配置串口的时候直接进行调用库函数和配置就行了,请大家参照一下代码:

1、初始化结构体代码

typedef struct {
 uint32_t USART_BaudRate; // 波特率
 uint16_t USART_WordLength; // 字长
 uint16_t USART_StopBits; // 停止位
 uint16_t USART_Parity; // 校验位
 uint16_t USART_Mode; // USART 模式
 uint16_t 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 // 硬件流控制
 } USART_InitTypeDef;

2、NVIC配置中断优先级

NVIC_Configuration(void)
{
  NVIC_InitTypeDef NVIC_InitStructure;
  
  /* 嵌套向量中断控制器组选择 */
  NVIC_PriorityGroupConfig(NVIC_PriorityGroup_2);
  
  /* 配置USART为中断源 */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 = DEBUG_USART_IRQ;
  /* 抢断优先级*/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 = 1;
  /* 子优先级 */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 = 1;
  /* 使能中断 */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Cmd = ENABLE;
  /* 初始化配置NVIC */
  NVIC_Init(&NVIC_InitStructure);
}

3、USART配置函数

void DEBUG_USART_Config(void)
{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USART_InitTypeDef USART_InitStructure;
 
 /* 第一步:初始化GPIO */
  // 打开串口GPIO的时钟
 DEBUG_USART_GPIO_APBxClkCmd(DEBUG_USART_GPIO_CLK, ENABLE);
  // 将USART Tx的GPIO配置为推挽复用模式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DEBUG_USART_TX_GPIO_PIN;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F_PP;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GPIO_Init(DEBUG_USART_TX_GPIO_PORT, &GPIO_InitStructure);

  // 将USART Rx的GPIO配置为浮空输入模式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DEBUG_USART_RX_GPIO_PIN;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IN_FLOATING;
 GPIO_Init(DEBUG_USART_RX_GPIO_PORT, &GPIO_InitStructure); 
 
 /* 第二步:配置串口的初始化结构体 */
  // 打开串口外设的时钟
 DEBUG_USART_APBxClkCmd(DEBUG_USART_CLK, ENABLE);
 // 配置串口的工作参数
 // 配置波特率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BaudRate = DEBUG_USART_BAUDRATE;
 // 配置 针数据字长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WordLength = USART_WordLength_8b;
 // 配置停止位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StopBits = USART_StopBits_1;
 // 配置校验位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Parity = USART_Parity_No ;
 // 配置硬件流控制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 = 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_None;
 // 配置工作模式,收发一起
 USART_InitStructure.USART_Mode = USART_Mode_Rx | USART_Mode_Tx;
 // 完成串口的初始化配置
 USART_Init(DEBUG_USARTx, &USART_InitStructure);

/*--------------------------------------------------------*/
 // 串口中断优先级配置
 NVIC_Configuration();
 
 // 使能串口接收中断
 USART_ITConfig(DEBUG_USARTx, USART_IT_RXNE, ENABLE);
/*--------------------------------------------------------*/
 
 /* 第三步:使能串口 */ 
  // 使能串口
 USART_Cmd(DEBUG_USARTx, ENABLE); 
}

声明:


 
声明:文章来源网络。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的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硬件笔记本
电路通用电子UG芯片通信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1-11
最近编辑:1小时前
硬件笔记本
本科 一点一滴,厚积薄发。
获赞 156粉丝 45文章 455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偷偷说,MPS的EMI资料库让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你们试试就懂。

眼前这张“蜘蛛网”似的电路图,其实是反激电源的核心拓扑——别急着划走!它背后藏着的正是反激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工程师最头疼的传导与辐射EMI问题:从怎么产生、到如何抑制,这张图都给你讲明白了。别看线路交错有点唬人,其实只要有人带你捋一遍,很快就能摸到门道。这张图可不是随便画的,它直接出自MPS最近一场重磅研讨会,MPS举办的第八届“新能源汽车电源与EMI优化技术研讨会”,请来了佛罗里达大学的王硕教授和MPS的技术专家。做了五场主题演讲,深度覆盖了新能源汽车的48V电源架构创新和EMI优化解决方案展开。现在所有演讲视频已经全部上线,内容全是原厂工程师的一手干货,特别适合正在处理电源和干扰问题的工程师学习。更贴心的是,包括这张反激原理图在内的所有PPT资料,都开放免费下载,方便你随时查阅和保存这些实打实的技术资源。011演讲主题一:新能源汽车48V系统MPS创新解决方案 咱们就来聊聊新能源车的48V电源系统,主要解答几个核心问题:1、架构趋势是什么?48V区域架构现在发展到哪一步了?它在车里究竟扮演什么关键角色?2、MPS有哪些解决方案?面对不同的架构需求,MPS能提供哪些定制化的整体方案?3、MPS未来的技术方向?MPS针对48V新架构,有哪些最新的研发成果和战略布局?4、拓扑怎么选?LLC、Hybrid Buck、Buck这些主流拓扑,各自有什么优缺点?具体场景下该如何选择?021演讲主题二:48V汽车电子传导EMI分析与降噪 (以一个48V-12VDC/DC变换器为例) 本次分享将围绕48V系统的EMI问题展开,主要回答以下四个关键问题:1、48V系统带来哪些新挑战?对比传统12V系统,48V在EMI方面有哪些新的难点?2、如何分析48V-12V转换器EMI?以典型LLC电路为例,讲解其EMI分析与建模的具体方法。3、怎样有效降低LLC噪声?介绍针对LLC拓扑的传导EMI实用抑制技巧。4、单线系统EMI分析有何特殊之处?探讨以机壳作回路的系统,其EMI分析需要注意哪些要点。031演讲主题三:使用安全增强型电子保险丝守护48V 汽车配电系统 本次分享将围绕48V汽车电子中的E-Fuse展开,主要回答这几个问题:1、48V电气架构有什么不同?新一代48V汽车电气电子架构带来了哪些变化和挑战?2、为什么需要电子保险丝?与传统保险丝相比,E-Fuse在48V系统中有哪些独特优势和应用价值?3、MPS的方案有何特别之处?MPS安全增强型E-Fuse是如何工作的?它如何帮助设计更安全、可靠的配电系统?041演讲主题四:反激变换器传导和辐射电磁干扰的分析和抑制技术 本次分享将聚焦反激变换器的电磁干扰(EMI)问题,主要回答两个核心问题:1、噪声从哪里来?深入理解反激变换器产生传导和辐射干扰的根本原因。2、如何有效抑制?系统掌握降低这两类EMI的实用方法和关键技术。051演讲主题五:电力电子系统由PCB 接地布线导致的高频电磁辐射的分析与抑制 本次分享将聚焦电路板接地布线引发的高频辐射问题,主要解决两个核心疑问:1、问题根源是什么?隔离与非隔离变换器中,接地布线是如何产生高频电磁辐射的?2、如何有效解决?掌握哪些关键的接地布线优化技巧,能从根源上消除这类辐射?来源:硬件笔记本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