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机械设计大多数处于静强度设计阶段。
大多数应进行抗疲劳设计的产品,只进行静强度计算,不进行疲劳强度计算。
究其原因,除了设计人员对疲劳强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外,主要是缺乏国产材料的抗疲劳设计数据和没有制订出机械产品的抗疲劳设计规范。
美英等一些发达国家,对于承受循环载荷的机械,除了进行静强度计算之外,还进行疲劳强度计算,且往往是产品设计更主要的内容。
一位会员和我反馈,产品存在疲劳失效问题。公司领导压力很大,高薪招他过去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问我如何是好。
兄弟们记住,分析问题存在三个阶段:
1)不会分析阶段;
2)定性分析阶段;
3)定量分析阶段;
当然,似乎每个人都野心勃勃,希望能做到定量分析。但在疲劳失效的问题上,想做到定量分析,谈何容易?
当时我给学员的建议是:重分析轻软件。
首先,补充工程中一些疲劳设计的基本知识,最重要是熟知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与提高疲劳强度的措施,快速建立对疲劳问题的定性分析能力。
工程中的解决方案,很多时候是在定性的基础上试出来的。
其次,尝试对疲劳问题进行定量分析。需要两个条件:第一,具备足够的材料抗疲劳数据;第二,需要适用的机械产品抗疲劳设计规范。
在制造业一线,以上两个条件不一定能轻易满足。
讲师:王建(博集华仿首席专家)
王建老师做过六年研发,两年ANSYS技术支持,三年全职仿真讲师。开发的课程偏工程应用,贴合企业实际。在工程师圈非常受认可。真验证了一句话,专业度高只能吸引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