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事或有兴趣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2、专注于悬架系统设计与优化的专业人士。
3、希望提高自己在CAE领域技能的个人
4、想要学习包括但不限于刚度、强度、超弹性结构变形以及振动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人群。
5、研究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尤其是对悬架系统感兴趣的研究者,想要通过案例学习到从基础到高级的建模技巧。
6、负责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安全性评估、长期周期性载荷下的可靠性分析等工作的人士
7、对ANSYS WORKBENCH有一定基础并希望深入学习其高级功能的用户,比如如何更精确地模拟螺栓连接、怎样处理复杂的几何形状、掌握高效的模型简化策略等。
1、提升专业技能:通过学习ANSYS在新能源汽车悬架系统中的应用,学员可以掌握复杂模型处理、大规模网格划分、极端工况仿真等高级技能。
2、增强问题解决能力:课程涵盖了从基础到高级的多个主题,包括刚度分析、强度分析、超弹性材料处理、疲劳分析等,可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
3、提高工作效率:课程包括了如何简化模型、优化螺栓连接模拟等技巧,可帮助学员在不同分析阶段选择合适建模方式,层层深入,化繁为简,更高效且准确地完成任务,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4、促进职业发展:基于高级技能提升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助力晋升机会或更换工作环境,增加更多选择。
5、理解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课程内容基于实际案例和行业标准(如GB 7031《车辆振动输入》),让学员了解并遵循最佳实践,从而保证设计和分析的质量。
6、理论与实践结合:不仅讲解理论知识,还基于实战案例,使学员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理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7、掌握软件使用:是关于ANSYS WORKBENCH的一些使用技巧,这里就不赘述了,有“野路子”也有康庄大道。
ANSYS 在新能源汽车悬架系统仿真中,核心价值在于能提升设计可靠性与安全性,通过预测极端工况下的结构特性降低研发风险,同时优化性能与成本平衡,突破超弹性材料处理等复杂工程问题,并加速技术迭代与人才升级;其应用场景广泛,涵盖结构性能分析(如转向节刚度强度、半轴挠度)、疲劳与可靠性评估(如防尘罩疲劳寿命)、振动与 NVH 性能优化(参考 GB 7031)、连接与装配模拟(如螺栓连接方式对比)及复杂模型与材料处理,适配研发设计、合规检测、高校科研、故障改进等行业场景,是连接理论设计与工程实践的核心工具,对新能源汽车悬架系统的安全、高效研发意义重大。
《ANSYS Workbench新能源汽车悬架系统仿真高级技能》课程内容围绕新能源汽车悬架系统的仿真分析展开,核心包括复杂模型处理(如模型简化策略、大规模网格划分技巧)、关键部件分析(转向节刚度与强度分析、防尘罩疲劳分析等)、连接方式模拟(不同螺栓连接方法对比及对仿真结果的影响)、半轴可靠性与挠度分析(在最大纵向力、侧向力、垂向力工况下的响应特性)、悬架振动分析(时域分析法与频域分析法的应用场景和技术要点)等。
课程基于实际案例和行业标准(如 GB 7031《车辆振动输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仅讲解相关理论知识,还传授 ANSYS Workbench 的使用技巧,帮助学员掌握从基础到高级的建模与仿真技能,以应对实际工程中的问题。本课程还为付费用户提供VIP群、答疑服务、持续加餐内容、提供定制化培训和咨询服务、仿真人才库高新内推就业、仿真秀还提供奖学金、学完此课程,推荐学习者报名参加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的——工程仿真技术(CAE分析职业能力登记评价证书)。
(1)复杂模型处理
模型简化策略(如去除制动卡钳、简化螺栓连接)。
大规模网格划分技巧。
(2)关键部件分析
转向节刚度与强度分析,包括极限工况下的安全性和长期周期性载荷下的可靠性。
防尘罩疲劳分析,关注材料疲劳失效。
(3)连接方式模拟
不同螺栓连接方法对比(MPC法、梁单元法、绑定接触法、实体单元简化螺栓),及其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4)半轴可靠性与挠度分析
最大纵向力、侧向力、垂向力工况下的响应特性。
(5)悬架振动分析
时域分析法与频域分析法的应用场景和技术要点。
掌握高级建模技巧:能够高效地进行复杂模型的简化与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深化理论基础:深入理解刚度、强度、超弹性结构变形及振动分析的基本原理。
增强问题解决能力:通过真实案例学习如何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挑战,如自接触、超弹性材料收敛困难等问题。
紧跟行业标准:了解并遵循相关行业标准(如GB 7031《车辆振动输入》),确保设计和分析的质量。
3、目标受众
汽车工程专业人士:特别是专注于悬架系统设计和优化的工程师。
CAE分析师与研究人员:寻求在刚度、强度、超弹性结构变形及振动分析等方面深化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
高校教师与学生:研究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等领域,对电驱动系统有兴趣的学者与学生。
产品开发团队成员:负责产品开发中的安全性评估、可靠性分析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第1讲:课程综述-上
第2讲:课程综述-下
第3讲:模型处理-模型结构分类与功能说明
第4讲:减振器模型装配-半轴系统模型简化-重复倒角批量删除
第5讲:轮毂系统简化-复杂半轴结构曲面处理思路-螺栓处理技巧-主体分割及合并命令的使用
第6讲:转向节模型处理-轴承室处理关键点介绍-减振器上下印记面标记及接头重新建模技巧
第7讲:转向节紧急制动工况、弯曲工况、扭转工况刚度、强度分析-载荷数值计算-材料选择-圆柱坐标系使用方法
第8讲 :转向节刚度、强度计算及评估
第9讲:防坐罩-超弹性材料属性添加-边界条件设置及变形疲劳分析
第10讲:MPC螺栓连接·连接接触设置-非对称及修剪行为控制-检测方法选择-六面体螺栓划分
第11讲:梁单元螺栓连接·特殊梁单元预紧力设置方法-不同螺栓模拟方式对比分析
第12讲:半轴结构扭转、侧向、垂向力工况分析及可靠性评估
第13讲:半轴挠度分析-轴承单元的添加及注意事项-沿结构表面路径的设定及变形提取
第14讲:悬架系统时域瞬态振动分析-时域分析法-子模型法分析减振器疲劳变形情况
1、本课程为无形商品,为用户提供免费试看内容,不支持无理由退款。
2、由于ios系统(苹果手机/电脑/IPAD)购买无形商品和服务,需用户在苹果商店充值秀币后下单,并征收30%的苹果税。推荐苹果用户在仿真秀官网选择微 信和支付宝直接支付,购买成功后支持在苹果手机和电脑观看。
3、课程资料请在本详情页附件下载。云盘下载有可能失效,请联系客服人员加入VIP订阅用户群,不局限课程配套资料,还可以与同行交流行业学习资料、加餐内容、高薪内推、讲师答疑等附件服务。
4、更多行业学习资料凭借订单截图和账号,申请加入VIP群,联系作者获得,仅限购买用户一人进群获得。禁止同一订单或账号多人申请进群,账号登录异常将账号停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