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懿朵科技亮相核电安全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学术年会

1小时前浏览4
   
       


近日,懿朵科技组团参加了核电安全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学术年会,展示了公司在核电安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次年会上,懿朵科技重点介绍了激光测振仪在核电装备安全中的应用、基于梯度统计能量法的核电站主控室空间吸声体设计优化,以及基于LSTM与分位数回归的管道振动趋势预测方法三大创新成果。

1  

   

    激光测振仪:核电装备安全的“火眼金睛”

懿朵科技与德国Optomet合作,将激光测振仪引入核电装备安全监测领域,解决了传统接触式监测方法在高温高辐射环境下的局限性。激光测振仪基于激光多普勒效应,实现了非接触、高精度(皮米级位移检测)的振动测量,具备远程操作和抗恶劣环境的能力。Optomet全系列激光测振仪可覆盖绝大部分核电装备中的振动测量场景:

1) 关键旋转设备:SMART Scan + 的 4K 摄像与高频采集,监测主泵、汽轮机振动,定位轴承磨损、叶轮不平衡,实现早期故障预警;

2) 反应堆结构:SMART Multi-Fiber 的200米延长光纤,远程监测压力容器、管道振动模态,评估结构完整性与疲劳状态;

3) 放射性区域:SMART Single + 的长距镜头(450mm~100m)与 Wi-Fi 7 控制,远程监测控制棒驱动机构、乏燃料池组件振动,减少人员辐射暴露;

4) 冷却系统:监测燃料棒束流致振动(如 4×4 棒束 7.35m/s 流速下的涡激共振),无接触不干扰流场,确保数据真实;

5) 异物检测:SMART Single + 的50MHz 高频输入配合声发射传感器,捕捉设备内部隐性故障信号,通过多设备同步实现定位。

 

图1 反应堆冷却剂泵模型

 

图2阿海珐核能公司(AREVA-NP)实体模型 欧洲压水堆(EPRTM)

2

   梯度统计能量法:优化核电站主控室声环境

针对核电厂内设备和管道振动产生的噪声问题,懿朵科技采用了基于梯度统计能量法(GSEA)的主控室空间吸声体设计优化方案。该方法通过Wave6仿真分析软件,建立了大空间宽频噪声仿真分析流程,有效预测了吸声结构的降噪效果,并系统优化了空间吸声体的类型、厚度、铺设面积及组合方式。研究结果表明:

1) 中低频吸声体在160–630 Hz频段表现优异,适用于主控室主要噪声频段;

2) 吸声体厚度对降噪效果影响显著,建议选用不低于6 cm的吸声体;

3) 铺设面积在20%–30%范围内具有最优性价比;

4) 中低频与中高频吸声体组合方案可实现全频带均衡降噪,整体降噪量达9.2 dB(A),优于单一类型吸声体。

 

图3 Wave6 梯度统计能量法流程

3

   LSTM与分位数回归:管道振动趋势预测

面对核电管道振动长期积累可能导致的安全隐患,懿朵科技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与分位数回归相结合的管道振动趋势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LSTM建模振动信号中的时间依赖性,同时引入分位数损失函数,实现对未来振动值的中位趋势与置信区间的联合预测。该篇论文成功入选“核电安全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学术年会”论文集,展示了懿朵科技在工业设备智能监测与预测领域的创新实力。核心研究成果包括:

1) 构建了基于LSTM与分位数回归的融合预测模型,具备优异的非线性时序建模能力;

2) 在实际核电厂小支管振动数据验证中,模型预测置信区间覆盖率超过95%;

3) 研究发现训练300轮即可达到接近1000轮的预测精度,显著提升算法效率与工程适用性;

4) 相较于传统ARIMA、SVR等方法,本方法在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建模方面表现更优。

该研究成果为核电等高风险工业场景中的管道健康监测与预警提供了可靠的数据驱动手段,有助于实现从“事后检修”到“预测性维护”的运维模式转型。


现场图集



 
 
 

来源:懿朵科技
振动疲劳非线性核能Wave6控制管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1-01
最近编辑:1小时前
懿朵科技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7粉丝 23文章 141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懿朵科技船舶减振降噪技术研究与应用

船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与噪声问题,不仅影响乘员的舒适性与健康,也对船舶结构的可靠性及声隐身性能提出严峻挑战。懿朵科技依托先进的声学测试与仿真分析能力,为船舶行业提供系统性的减振降噪解决方案。声品质分析与优化声品质作为评价声音特性与听觉感受的关键指标,涵盖主观与客观两类评价体系。懿朵科技通过结合ISO、DIN等国际标准中定义的量级指标、语音干扰度、调制指标、频谱度指标及音调指标,对船舶舱室噪声进行全面评估。我们采用主客观关联分析方法,确保噪声控制措施既符合物理指标要求,也满足人耳听觉舒适性需求。 船舶内装优化设计1.船舶内装板隔声结构设计流程 2.测试内容测试准备:Pulse 系统、电脑、混响声源、功放、传声器、声强探头、接线、参考面板、测试面板、传声器的支架若干、传声器的校准器、声强探头的校准器等。测点布置:混响室:布置6个测点,并尽量做到任意3个测点不在同一平面上。半消声室:(1)声强法:扫描面距测试面板中心约 0.1~0.3m。(2)声压法:自定义一个长和宽比测试面板都稍大(100mm左右)的测量面,在测量面中心布置一测点、四个角分别布置一测点。 3. 船舶内装板仿真懿朵科技验证了在同等重量条件下,通过优化材料配置与结构形式(如添加特定厚度吸声层),可实现显著降噪效果。案例中隔声结构优化后降噪量达3.1 dB(A),满足预设降噪目标。 仿真模型 某内装隔声量图基于Wave6声学仿真软件的船舶噪声预报借助Wave6等专业声学仿真软件,懿朵科技可实现对船舶舱室噪声、水下螺旋桨噪声传播、海底地貌对声传播影响等多类声学问题的模拟分析。具体包括:1) 舱室噪声预报:综合考虑船体结构、设备振动与声传播路径,进行全频段声场计算与稳态/瞬态声学响应分析; 2) 水下噪声仿真:基于CFD计算结果,模拟螺旋桨噪声在复杂海洋环境中的传播与衰减; 3) 环境声学影响分析:如海底地貌反射、折射效应声传播路径的仿真; 4) 语音清晰度评估:通过语音传输指数(STI)客观评价语言可懂度,符合IEC-60268-16标准。 结语懿朵科技以智能研发为驱动,整合测试、仿真与优化流程,为客户提供从声学建模、性能预测到结构优化的一体化船舶减振降噪解决方案,助力提升船舶声学性能与乘坐舒适度。来源:懿朵科技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