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狙击电机高频啸叫!转子辅助槽工艺破解新能源车NVH难题

1月前浏览190

痛点直击:4800Hz高频噪声成新能源车行业公敌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永磁同步电机因高效可靠的特性成为主流选择。然而某量产电动车型搭载的8极48槽电机在4800Hz频段出现异常噪声(图1),测试数据显示0阶24fo电磁力幅值显著超标。该频段恰为人耳最敏感的2000-5000Hz范围,驾乘体验堪比“金属摩擦声”。

更严峻的是,在电机转速3000rpm工况下,该噪声声压级超出国标限值7dB(A)。传统方法如转子斜极、磁极偏移等手段对此高频噪声收效甚微,工程师团队面临三大挑战:

  1. 如何精准定位噪声源?
  2. 如何避免优化措施导致转矩下降?
  3. 如何平衡制造成本与性能提升?
     

庖丁解牛:电磁力波时空解密术

理论破局

团队基于麦克斯韦张量法构建电磁力模型(公式7),揭示噪声本质:

当定转子磁场谐波调制产生特定时空特性的径向力波时:
  • 空间阶次0阶 → 全域均匀作用力,引发定子“呼吸式”变形
  • 频率24倍电频率 → 4800Hz与定子壳体固有频率重合,激发共振  

     

数据验证

电磁仿真显示:在4800Hz工况下,0阶电磁力密度高达5.2×10⁴N/m²,比8阶2fo力波振幅高83%。更关键的是,0阶力波会引发定子铁心全域变形(图4),其能量传递效率是高阶力波的6倍以上!


妙手去疴:转子双辅助槽的精准手术

创新方案

突破传统思维局限,团队首创“非对称双辅助槽”转子拓扑(图6):

 
 

转子核心创新点
┌──────────────┬──────────────┐
│ 辅助槽I位置角 │ 5°(磁极边缘) │
│ 辅助槽II位置角│ 34°(极弧中部)│
│ 槽深         │ 0.45mm       │
│ 槽宽         │ 1.8mm        │
└──────────────┴──────────────┘

参数优化三部曲

1、位置角博弈(图7)

当位置角组合为(5°,34°)时,电磁力幅值下降42%,同时转矩波动控制在±0.8Nm内,实现最佳平衡点。

2、槽深槽宽博弈(图8)

槽深>0.5mm时转矩线性下降,槽宽<1.5mm时降噪效果锐减。最终选定0.45mm深度+1.8mm宽度方案,确保性能损失<3%。


疗效验证:从电磁场到声学场的胜利

电磁改善

优化后气隙磁密波形显著平滑(图9):

  • •5次谐波幅值↓52%
  • •11次谐波幅值↓67%
  • •0阶24fo电磁力密度降至2.1×10⁴N/m²

NVH实测

通过电磁-机械-声学多场耦合仿真(图10),4800Hz处噪声峰值降低2.9dB(A),主观评价从“不可接受”提升至“轻微可感知”等级。

更令人振奋的是台架测试数据:

▌ 额定功率点效率提升0.7%

▌ 转矩波动降低至±1.2Nm(优化前±2.8Nm)

▌ 制造成本仅增加17元/台


行业启示录

1.电磁指纹诊断

二维傅里叶分解已成为电机NVH优化的“CT机”,能精准定位0阶、8阶等危险力波,避免传统试错法的高成本消耗。

2.转子结构创新黄金法则

双辅助槽设计需遵循“位置角差>25°、槽深<0.5mm、槽宽≈3倍磁钢厚度”原则,方能兼顾电磁性能与NVH表现。

3.工艺制造新认知

正如某NVH专家所言:“优秀的电机噪声控制,30%靠电磁设计,70%靠工艺实现。”本案例中转子冲片V形槽的加工精度需控制在±0.05mm,叠压系数>98%。

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NVH毫厘之争”时代,此类通过精准电磁调控实现“四两拨千斤”的降噪方案,将成为驱动电机进化的核心路径。


【本文基于《永磁同步电机转子辅助槽对电磁噪声影响分析》研究成果改编,数据来源:李基芳等,《汽车工程》2022年第10期

图片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本公 众号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等,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若您认为文中来源标注与事实不符,若有涉及版权等请告知,将及时修订删除,谢谢大家的关注。



来源:汽车NVH云讲堂
电磁力汽车新能源声学参数优化理论电机NVH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0-01
最近编辑:1月前
吕老师
硕士 28年汽车行业从业经验,深耕悬置...
获赞 322粉丝 840文章 1604课程 16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