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懿朵科技瞩目登陆#2025深圳eVTOL展预热文章一:解锁 eVTOL飞行汽车仿真新境界

3小时前浏览6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汽车作为未来交通的潜力股,正吸引着全球目光。然而,其研发过程充满挑战,从气动性能优化到热管理,再到噪声控制,每一步都需精准把控。懿朵科技凭借在振动噪声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积累,借助 CFD仿真软件,为 eVTOL 飞行汽车的研发开辟了新路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其中的技术奥秘。



1、仿真前期


1.1 几何处理与模型准备

在导入 CAD 数据时,我们优先选用 Parasolid(.x_t)或 STEP 格式,避免 STL 格式因三角面片导致的法向不一致和表面缺陷。修复后的模型通过 Surface Wrapper 的“Feature Angle”参数(>15°)保留旋翼前缘、翼尖小翼等关键曲率特征,同时禁用自动简化功能,防止气动细节丢失。

在处理旋翼与机身干涉问题时,通过设置 0.1 - 0.5mm 的容差间隙,确保旋转域与静域无网格重叠。例如,旋翼与机身间隙需大于边界层厚度(δ)的 1.2 倍,避免流场突变,为后续的仿真计算创造良好条件。

 

1.2 外流场域生成与边界条件优化

根据 AIAA 建议,悬停工况采用圆柱域(直径≥8 倍旋翼直径,高度≥5 倍旋翼直径),巡航工况采用长方体域(入口距头部 5L,出口距尾部 10L,L 为机身长度),能有效减少壁面反射干扰。对于对称布局的 eVTOL,设置对称面(Symmetry Planes)可降低计算量达 50%,提高仿真效率。

通过 Boolean Operations 将车身与外流场域分离,生成流体域并分配给 Regions。同时,要验证对称性假设是否影响涡流演化,必要时采用全模型瞬态分析,确保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2、网格划分


2.1 多面体网格与局部加密技术

多面体网格相比四面体网格具有显著优势,它能减少 30%的面单元数,且梯度捕捉能力更优,非常适用于 eVTOL 复杂几何的仿真。全局基准尺寸设为 L/50(L 为特征长度),旋翼表面局部尺寸细化至 L/200,确保能捕捉梢涡和分离流细节。

通过 Pris m Layer Mesher工具 生成 5 层以上贴体正交层,首层高度 y₁按 Y+≈1 计算(公式:y₁ = (Y+·μ)/(ρ·u_τ)),总厚度覆盖 99%边界层(δ₉₉≈5δ*)。增长率控制在 1.2 - 1.3,避免网格畸变,保证计算的稳定性。

在旋翼尾迹区设置加密球(Sphere of Influence),尺寸从基尺寸的 1/4 逐级过渡(过渡比≤1.5)。结合 Q 准则识别高涡量区域,动态加密机身分离区网格,进一步提高仿真精度。

 

2.2 HPC 并行划分与质量验证

在 HPC 超算平台采用 Metis 分区算法,将几何分解为多个子域。以 4 节点×64 核配置为例,网格生成时间可缩短至单机的 1/3。启用 Fault - tolerant Meshing 模式,避免局部失败导致全局终止,提高计算的可靠性。

网格质量直接影响仿真结果的准确性。通过 Mesh Quality 模块检查扭曲度(Skewness<0.85)、长宽比(Aspect Ratio<10)和正交性(Orthogonality>15°),对低质量网格采用局部重构或加密,确保网格质量符合要求。

3、模型构建:融合多物理场与运动部件


3.1 多物理场耦合建模:全面模拟复杂工况

采用 IDDES(改进延迟分离涡模拟)捕捉宽频湍流,结合 FW-H 声学模型计算远场噪声。时间步长Δt≤1/(20f_max)(f_max = 2kHz 时Δt = 0.025ms),满足旋翼噪声频段分辨率要求,为噪声控制提供精准数据。

定义固体域导热系数(锂电池λ≈1.5W/m·K),流体域采用 Realizable k-ε 模型,设置热源(Heat Flux)和强制对流边界(Convective Cooling),通过 Field Function 监控温度梯度,确保电池在安全温度范围内运行。

启用 Eulerian Multiphase 模型耦合 Lee 相变模型,设置水滴收集系数(β)和结冰潜热(L = 334kJ/kg),分析旋翼表面结冰对气动性能的影响,为 eVTOL 在复杂环境下的安全飞行提供保障。

3.2 运动部件与旋转域建模

滑移网格(Sliding Mesh)与重叠网格(Overset)是模拟运动部件的关键技术。滑移网格用于模拟旋翼旋转,交界面网格尺寸比≤2:1,时间步长满足 CFL<1(Δt = Δx/U_max,Δx 为最小网格尺寸),确保计算的稳定性。

重叠网格适用于多旋翼干涉工况,通过 ADT 搜索算法匹配背景网格与部件网格,结合 FRAM 动态加密重叠区,提升计算精度,准确模拟 eVTOL 飞行过程中的复杂运动。

4、求解控制


4.1 瞬态求解器参数优化:提高计算效率与稳定性

采用二阶隐式 BDF 格式,亚松弛因子设为压力 0.3、动量 0.7、湍流方程 0.8。初始阶段启用伪瞬态(Pseudo Transient)稳定求解,残差下降 3 个量级后切换至瞬态模式,确保计算过程平稳收敛。

对周期性流动(如旋翼旋转),采用 Phase - lagged 方法减少时间步数,自适应时间步长(最大 CFL 数限制为 5),进一步提高计算效率。

4.2 监控与验证标准

力/力矩系数验证是评估仿真结果的重要指标。定义旋翼推力系数 CT = T/(ρn²D⁴)和功率系数 CP = P/(ρn³D⁵),与实验数据对比误差需<5%(NASA 标准)。通过 Field Function 实时监控涡核位置(Q 准则)和湍动能耗散率ε,及时发现计算过程中的问题。

采用渐近准则(Asymptotic Criterion),监控升力系数 CL 和阻力系数 CD,设置归一化窗口大小(如 200 步)和阈值(|Max - Min|<2%),避免过早终止或算力浪费,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5、后处理与优化


5.1 流场诊断与可视化

涡结构分析与可视化助工程师掌握 eVTOL 周围流场特性:用 Lambda2 准则识别旋翼梢涡,算出涡核半径和环量强度以评估涡破裂风险;结合 POD 提取主导流动模态、定位能量集中区,指导优化设计。

差异色图可直观呈现流场参数分布:马赫数色图突出激波,压力系数色图显示低总压区,壁面 Y+色图验证近壁面分辨率(Y+<1 为层流边界层,Y+>30 要重构网格),助工程师优化网格。图片

5.2 参数化与自动化优化

DOE 结合代理模型可快速找到最优设计参数:用 Design Manager 以旋翼扭角等为变量,SOBOL 序列生成样本空间,再用 Kriging 模型寻优;Adjoint Solver 算气动敏感性,指导后缘下垂设计降噪 3 - 5dB。

自动化脚本集成能提升迭代效率:借鉴长城汽车专利,用 Java 宏实现参数化流程(自动导网格、设边界条件、启动计算),减少人工,加快产品迭代。

6、案例验证与工程实践


6.1 实验对标与标准遵循:确保仿真结果可信

以 NASA Lift + Cruise eVTOL 模型为参照,悬停工况旋翼拉力误差在±2%内,巡航升阻比误差在±3%内;用 PIV 验证尾迹涡结构,仿真涡核位置偏差小于 5%。同时,按 SAE 突风响应测试规范校核气动载荷,确保 eVTOL 适航,保障飞行安全。

6.2 工程应用案例

风扇气动噪声优化对提升 eVTOL 舒适性很关键:将仿生锯齿状叶片边缘设计用于 eVTOL 旋翼,用 CFD软件分析湍动能分布,降噪 10 - 15dB,实验显示风量提升 7.3%且与仿真误差小于 5%,方案有效。图片

7、展望未来


  • 技术挑战:eVTOL全机瞬态仿真面临计算资源限制,需TB级内存与千核并行,依赖HPC集群实现高效求解。

  • 发展趋势:AI驱动的实时优化(如深度强化学习)可缩短研发周期50%以上;构建eVTOL全生命周期仿真模型,支持实时健康监测与性能预测。

懿朵科技提供的CFD软件核心服务


1) 气动性能优化:通过多面体网格与局部加密技术,精准模拟旋翼梢涡、分离流等复杂流动现象,结合IDDES湍流模型与FW-H声学模型,实现气动噪声精准预测与降噪设计。

2) 智能化研发工具链:提供自动化优化平台,利用DOE、Kriging代理模型与Adjoint求解器实现旋翼等参数自动寻优以提升研发效率,还提供数字孪生服务,构建eVTOL虚拟样机并结合实测数据动态修正模型,支持实时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

3) 定制化行业应用:提供适航认证支持,遵循SAE、NASA等国际标准开展旋翼拉力等关键参数仿真对标(误差<5%)以加速适航审批,同时针对城市空域、高原等特殊环境优化eVTOL起降性能与噪声水平,满足低空飞行器市场化需求。



懿朵科技,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上海,是以振动与噪声控制为核心的专精特新企业。作为法国VibraTec集团中国区独家合作伙伴,懿朵科技以相关算法与工具为核心,为用户提供智能研发、智能运维服务以及产品销售等。 

 



来源:懿朵科技
MeshingHPCFlux振动化学气动噪声湍流几何处理汽车声学参数优化仿生数字孪生人工智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9-16
最近编辑:3小时前
懿朵科技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7粉丝 23文章 12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