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NSYSWorkbench中进行静力学分析,将结果耦合到nCode中进行疲劳强度分析,整体流程如下所示。
第一步,几何清理:去除不必要的圆孔和倒角,螺栓和焊接连接均采用共节点和绑定形式来表示,最终几何模型如下所示。
第二步,有限元网格划分。采用高阶单元,四面体划分,即带有中间节点,保证计算精度。
第三步,材料属性定义,调用nCode中的材料,建议在workbench 的Engineering Data中做好材料,然后再nCode中直接使用该材料,在选用nCode材料的时候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部件材料为Q235,但是nCode中均为欧标,没有国标对应的牌号,所以需要选择相近的
2、首先要选择同一类型的,比如都是钢类型的
3、选择的材料其弹性模量和抗拉极限最好和Q235接近,最终选择的材料如下
第四步,加载分析。约束如下,底部固定,对称部分采用无摩擦约束
结构在工作中受上下两个载荷作用,所以在Workbench中进行疲劳分析的时候,需要分两个载荷步,每个载荷步设置对应一个载荷。如下所示
第一个载荷步,设置为向下的压力,第二个载荷步时候,设置该力为0.
第二个载荷设置为向上的力,且第一个载荷步时候设置该力为0 ,这样便于在ncode中分别对这两个载荷设置通道进行应力循环
第五步,完成静力分析以后,新建疲劳分析模块。安装ncode以后,会自动和Workbench匹配,采用SN Constant分析模块,如下所示。双击nCode中的Solution进入ncode
第六步:nCode中载荷设置。因为已经在Workbench中设置好材料,在nCode中默认使用Workbench中设置好的材料,所以只需要进行载荷修改
按照下面所示操作进行载荷设置修改弹出的菜单点击Yes,Auto-Configure的勾取消,然后将Load Case中的Min Factor均改为0,实现应力循环
第七步,点击进行计算,点击Run标志进行计算
第八步,后处理,损伤云图如下:
红色的地方说明损伤大,最先破坏。损伤表示一次循环下结构的损伤,理论上当损伤等于1时候结构发生破坏,如上所示,结构最大损伤为1.618e-8,那么这个地方的最大循环次数为1/1.618e-8
下面为寿命云图,其结果可以通过上损伤的倒数关系计算出来,损伤最大的地方,寿命最小。
…… 陆续更新中 ……
PS:感兴趣的可以点个关注,一起学习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