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sol热管器件电-热 -固多物理场耦合计算
热管器件是高效传热元件,利用工质相变传递热量,广泛用于散热等领域。文丨电子F430编辑丨小苏审核丨赵佳乐Comosl 的电-热-固体力学耦合可实现多物理场协同分析,它将电场(如焦耳热产生)、热场(温度分布与传导)及固体力学(形变、应力应变)耦合,考虑场间相互作用:电场生热改变材料温度,热膨胀引发结构形变。通过统一数值模型,可模拟热管器件过热变形、电子元件热应力等场景,为设计优化提供多物理场耦合下的性能预测。「耦合方程」01.「热管」器件热管器件是一种基于相变传热原理的高效传热元件,由壳体、吸液芯及工质组成。热管壳体为密封腔体,材质多选用铜、铝或不锈钢,需满足耐压与热适配性要求;吸液芯为多孔结构,常见形式有丝网、烧结多孔体及沟槽等,其核心作用是:「通过毛细力驱动凝结液回流;工质需根据工作温度区间筛选,如常温段多采用水,低温段选用丙酮或液氮。」目前,热管器件已广泛应用于电子散热、能源工程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在高热流密度场景下的热管理中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其性能优化主要围绕工质匹配、吸液芯结构设计及界面热阻调控展开。02.「物理」建模根据热管实际尺寸绘制的三维模型如下所示。「设置热管电导率、相对介电常数、密度、导热系数、比热容、泊松比和杨氏模量」为保证结果准确性,材料参数从相关论文资料及实验数据中获取。03.「物理场」边界条件电流场边界条件。「热管一侧施加电势,一侧接地,其余边界设置电绝缘。」热场边界条件。「热管外部边界设置热通量对流换热,换热媒介为空气。」固体力学边界条件。「热管底部接触地面边界设置固定约束,其余边界设置自由。」多物理场耦合边界条件。「电流+传热=电磁热;固体力学+传热=热膨胀。」04.「网格」划分 Comsol 中对热管器件电-热-固体力学耦合模型划分网格时,需围绕固体结构(壳体、吸液芯、电极等)的多物理场特性优化。针对电极与壳体接触区,因存在电场集中与接触热阻,采用结构化网格,确保捕捉焦耳热生成与电流密度分布。吸液芯为固体,其结构需用四面体网格划分,单元尺寸匹配孔隙尺度,以精准传递热场与应力场。壳体主体采用四面体非结构化网格,通过网格渐变控制平衡计算量。重点保证界面处网格连续性:电极-壳体等区域过渡区采用共节点网格,扭曲率≤0.6,经独立性验证后,可满足电热 - 应力耦合分析的精度需求。05.「结果」展示采用频域-稳态求解器求解,得到的热管电势、电场、温度、位移场等分布如下。「电势分布」「电场分布」「温度场分布」「位移场分布」「应力场分布」 来源:Comsol有限元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