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深入探讨了微机电系统(MEMS)扬声器这一革命性技术。我们将从其核心工作原理(压电式与静电式)出发,详细剖析其在微型化声学设计中面临的关键挑战,如低频响应不足和非线性失真。结合行业领先的解决方案与COMSOL多物理场仿真技术,本文旨在为声学工程师提供一个全面的技术视野,并展望其在空间音频、主动降噪等前沿领域的未来应用趋势。
🚀 自从动圈扬声器技术在一个多世纪前被发明以来,其“磁铁-线圈-振膜”的基本结构几乎没有发生颠覆性的改变。然而,随着TWS耳机、AR/VR眼镜、助听器等可穿戴设备的兴起,传统扬声器在尺寸、功耗和一致性方面逐渐暴露出瓶颈。
MEMS(微机电系统)扬声器,利用半导体制造工艺将机械结构和电子系统集成在硅晶片上,为解决这些痛点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它以其超薄的尺寸、极低的功耗、卓越的制造一致性和抗冲击性,正预示着一场微型声学领域的深刻变革。xMEMS, USound等公司的积极布局,也证明了这项技术巨大的商业潜力。
MEMS扬声器的驱动方式主要分为压电式和静电式两种。
🔧 压电式MEMS扬声器利用了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当对压电薄膜(如PZT,锆钛酸铅)施加电场时,材料会产生机械形变。
其核心结构通常是悬臂梁或多悬臂梁结构。施加的交流电压 V(t) 导致压电层伸缩,带动整个悬臂梁结构弯曲振动,从而推动空气发声。
对于一个简化的压电悬臂梁,其尖端的位移 d
可以近似表示为:
d ≈ (3/2) * d31 * (L^2 / t^2) * V
这个公式直观地显示了位移与电压、材料属性和几何尺寸的关系。
静电式MEMS扬声器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一个可变电容器。它由一块固定的穿孔背板 (Backplate) 和一张可动的导电振膜 (Diaphragm) 构成。
在振膜和背板之间施加一个直流偏置电压 (DC Bias) V_DC
和一个音频信号电压 V_AC(t)
。两者间的静电力会驱动振膜振动。
振膜受到的静电力 F(t)
为:
F(t) = (1/2) * ε * A * (V(t) / g(t))^2
其中 V(t) = V_DC + V_AC(t)
展开后,驱动声压的交流分量主要与 2 * V_DC * V_AC(t)
成正比。
驱动电压 | ||
线性度 | ||
工艺复杂度 | ||
代表厂商 |
由于MEMS扬声器的尺寸极小,振膜的有效辐射面积和位移量 (Xmax) 都非常有限,这导致其在低频段的声压级输出能力天生较弱。其声压滚降点 (roll-off) 远高于传统动圈单元。
解决方案:
非线性失真 主要来源于驱动力和悬浮系统。
F(t) ∝ (V/g)^2
可以看出,驱动力与位移(改变了间隙g)和电压的平方都存在非线性关系。解决方案:
MEMS扬声器通常需要远高于标准逻辑电平的电压来驱动(10-50V)。在电池供电的便携设备中,这意味着需要一个高效的升压(Boost)电路或电荷泵。这不仅增加了外围电路的复杂度和成本,也带来了额外的功耗挑战。
解决方案:
对于MEMS扬声器这样涉及电、机、声多物理场耦合的器件,有限元分析 (FEA) 是研发阶段不可或缺的工具。COMSOL Multiphysics® 及其MEMS模块、声学模块,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仿真能力。
仿真流程:
MEMS扬声器拥有极快的瞬态响应和极低且一致的相位延迟。这对于ANC系统至关重要,因为它能更快速、更精确地产生反相声波,从而实现更宽频带、更深程度的噪声消除,尤其是在传统方案难以覆盖的中高频区域。
MEMS扬声器卓越的瞬态特性和高频延伸能力,使其能够精准地重现空间音频所需的高频细节和瞬态线索,为用户带来更具沉浸感和真实感的3D听觉体验。
由于MEMS扬声器极小且一致性高,可以轻松地将成百上千个单元集成在一个微小的芯片上,形成扬声器阵列。通过对阵列中每个单元的幅度和相位进行独立控制,可以实现动态的波束成形 (Beamforming),将声音精准投射到特定区域,这为定向发声、个人声场和多用户独立音源等应用打开了想象空间。
MEMS扬声器并非对传统动圈技术的简单替代,而是在微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音频应用领域的一场范式转移。尽管在低频延伸和非线性失真等方面仍面临挑战,但通过创新的驱动技术、声学结构设计和先进的DSP算法,这些瓶颈正在被逐步突破。
对于声学工程师而言,理解MEMS扬声器的核心原理与设计约束,并掌握相应的多物理场仿真工具,将是在这场声学技术浪潮中保持领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