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骨架隔膜能拯救氧化物固态电池吗?

1月前浏览64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二条2025年07月10日 星期四


2025624日,美国固态电池初创公司QuantumScape(QS)宣布,其新一代固态电池隔膜生产工艺Cobra正式投入运营。相较于上一代Raptor工艺,其热处理速度快了25倍,同时大幅度缩减了设备占地面积,可支持日后GWh级别的产能要求。

消息发布后,QS的股价上涨超过30%那么,这个Cobra到底是什么工艺?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为主流的今天,能否拯救岌岌可危的氧化物固态电池,本文带您分析。

一、QS固态电解质膜解析

其实本次QS发布的信息并不多,对其中核心的工艺介绍更是一笔带过,这也是这家公司一贯的套路。字越少,给人想象的空间越大,股价才可能持续上涨。    

不过通过高工锂电的文章(参考QuantumScape股价飙升,固态电池隔膜风向生变?),我们可以窥探其核心工艺就是在基膜上涂覆陶瓷浆料后进行高温处理。

难点在于如何在高温烧结且无辊压的工艺中,让陶瓷层在无缺陷的情况下收缩形成一个既超薄又完全致密的结构。    

因为氧化物电解质本身的硬度比较高,不容易被压缩成特别致密的薄膜。通常颗粒之间都会有明显的空隙。

一方面,要求陶瓷浆料和基膜加热过程的收缩率一致,另一方面,设备的温度控制也要更加精准(±1℃)。

这样一来,其实工艺的核心反倒是上游基膜了。所以国内具备骨架隔膜技术的相关企业也跟着QS来了一波股价的飞涨。    

不过要注意的是,QS采用Cobra 工艺制备的固态电解质隔膜,其电池性能并未展示。也就是说,制备效率的提升并不一定保证性能。

而且除了隔膜外,电池制备的整体优率依然没提,参考此前的文章(从风投角度看固态电池的未来),需要涂覆12mile的固态电解质层才能挑选出合适的12片电解质层,因为存在固态电解质膜破裂的问题。

为了保证性能,其整体的优率低于100ppm,是无法量产的状态。

所以说氧化物电解质的路线,基本都要跟聚合物进行复合。复合之后可制造性会有大幅改善,但是其锂离子迁移系数以及电导率无法保证了。

因为氧化物电解质层必须要紧密接触才能发挥出固态电解质传导锂离子的本征特性。    

这个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的温兆银老师早在三年前的文章中就验证过了(参考全固态电池更加务实了以及文章Adv. Energy Mater2023, 2204028)。

如果只是把聚合物和氧化物均匀混合的话,那么所有的氧化物颗粒都会被聚合物分开,没有连续的离子传输路径,起不到导离子的作用。

如图中的Ceramic Powder-CSSE,其电导率0.908mS/cm不如固态电解质骨架隔膜的1.19mS/cm(Ceramic Skeleton-CSSE

而且锂离子迁移系数更是千差万别,前者接近于液态电解液(~0.36),后者更接近于固态电解质(~1.0)。

而要制备固态电解质骨架隔膜的话,首先是通过传统涂布的方式制备多孔的固态电解质膜,图中的LLZO骨架。

其次用聚合物的前驱体来浸润该骨架,再通过UV紫外光触发前驱体聚合,形成最终的复合隔膜。其厚度可以控制在12μm, 达到了商业应用的水平。

正是由于超薄电解质复合隔膜的使用,采用锂金属负极和高镍Ni83正极,制备的软包电池能量密度达到了376Wh/kg以及1176Wh/L, 0.5C循环200圈容量保持率为85.4%,整体的性能水平还是不错的。    

不过三年过去了,该技术并没有大规模商业化。一方面可能是成本原因;另一方面,作者在文章的支持材料中有提到,就是这款固态电池依然添加了液态电解液。

添加量为8mg/cm2, 按照软包电池10cm2的面积来计算,添加量为80mg, 对应注液系数~2g/Ah

虽然大幅低于目前的三元中镍电池,但是如此高的电解液含量显然不能称之为全固态电池。    

笔者之所以详细的介绍了温老师这篇文章的内容,是因为QS氧化物固态电池技术的本质跟这篇文章类似。都是高镍正极,都是锂金属负极(当然QS宣称是无负极锂金属电池)。    

所以QS的电池也是必须要加电解液的,尽管在5Ah左右的电芯上验证出来的安全性能还不错(参考QS股价暴涨,固态电池产业化拐点将至?)。

但是放大容量到50Ah以上,其对于安全的改善幅度可能大幅缩水,到时也无法支持目前高昂的估值了。

QS类似于当年的Envia System,大概率会无疾而终(参考富锂锰基电池能否东山再起?)。

至少在电动汽车领域,任何低效率,高成本的技术都很难立足。也许在消费电子产品或者低空飞行器领域才有用武之地。    

       小结:QS最新的Raptor隔膜制备工艺,虽然大幅提高效率,但是其综合性能还未展示,而且氧化物固态电池本质上都是含有很多电解液的。即便有骨架隔膜技术的加持,能够提到离子电导率,至多也就是Almost solid state, 算不上全固态电池。    

一旦容量放大到车规级50Ah以上后,其安全方面的短板就会暴露无遗,不会对行业有太大的冲击。真正的全固态,还得看硫化物了。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 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System汽车电子消费电子UM材料控制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17
最近编辑:1月前
锂电那些事
本科 | 技术总监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7粉丝 214文章 250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重磅!欣旺达官宣 2026 量产全固态电池,能否改写动力电池竞争格局?

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5年07月12日 星期六7月10日,欣旺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正式确认,公司计划2026年推出第一代全固态电池产品,并将在2027年推出第二代产品。这一官方声明是对投资者询问公司总裁梁锐此前演讲内容的直接回应。梁锐总裁于上个月在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2025年年度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分析及欣旺达方案-固界面调控强化固态电池快充性能”的演讲。他介绍,欣旺达于2015年开始布局固态电池,至今已经累积了十年经验,现在在320Wh/kg和360Wh/kg上面,已经实现了小批量量产,完成了百公斤级无人机装机飞行。技术突破,两款固态电池准备就绪根据披露的技术参数,欣旺达已完成两款固态电池的量产开发:320Wh/kg固态电池工作温区覆盖-30°C至60°C,以及更先进的360Wh/kg固态电池适应-35°C至80°C的极端环境。两款产品均通过严苛的200°C热箱测试和针 刺实验,解决了传统锂电池易燃易爆的安全痛点。更令人瞩目的是实验室样品已达到400Wh/kg的能量密度,这一数值是比亚迪刀片电池的1.6倍。搭载同重量电池,电动车续航将从500公里跃升至800公里。成本杀手,价格腰斩的战略野心值得注意的是,欣旺达的固态电池战略极具价格杀伤力。公司计划将每度电成本压到2元以内,相比当前主流磷酸铁锂电池的3.9元/Wh和三元锂的5.2元/Wh,相当于价格直接“腰斩”。这意味着普通电动车电池包成本将从8万元骤降至3万元以内。成本优势来自三大创新:采用硫化物复合陶瓷电解质使原料成本降低80%;正极使用富锂锰基材料实现镍钴含量归零;负极采用金属锂箔比硅碳负极便宜45%。电解质成本占比控制在17%的突破性水平,颠覆了传统电池材料结构。量产倒计时,10GWh产线已预留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欣旺达在2023-2025年申请了217项固态电池专利,其中硫化物封装技术全球占比38%。在量产布局上,欣旺达选择跳过行业常见的“半固态”过渡路线,直接采用硫化物电解质技术路径。惠州基地已预留10GWh专用生产线,正在调试干法电极工艺设备。该工艺跳过液态电池必需的溶剂涂布环节,使生产效率提高3倍。供应链关键环节也已落子。云南中晟新材料5月31日公告承认,已与欣旺达签订10万吨级硫化物原材料供货协议,锁定每吨11万元的价格。中试验证先行一步。欣旺达在江苏建设的200MWh中试线,2025年1月已开始为两轮电动车企业小批量供货,用户实测显示在零下20℃环境续航仅衰减7%。市场突围,二线厂商的技术豪赌作为市场份额仅占2.89%的二线厂商,欣旺达此次技术豪赌背后是其差异化竞争策略的延续。公司此前已在混动电池领域做到全国装机量第一,超快充技术支持1分钟补能150公里,领先同行两年。但全固态电池研发的激进布局也面临质疑。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增至38.6亿元,其中65%用于先进电池项目,技术团队规模从600人扩至1200人。公司盈利能力仍是短板,2025年一季度净利率仅3.14%,动力电池业务2023年净亏损1.44亿元。港股IPO计划被视为缓解资金压力的关键举措。行业震动,全球电池格局生变欣旺达的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引发行业连夜开会,竞品反应强烈。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5月公开承认:“全固态电池量产还需解决界面阻抗问题”;丰田的全固态电池装车时间表仍停留在2027-2030年。中科院青岛能源所武建飞团队研发出能量密度超过600Wh/kg 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西安交大宋江选团队则开发出新型硅基负极材料,使全固态电池在3C高倍率下实现超过3000次稳定循环。东风汽车研发负责人证实,已收到欣旺达送样的350Wh/kg工程样品,计划2026年用于高端子品牌。……军工领域的测试结果更凸显其技术潜力。某航天研究院的振动实验显示,欣旺达固态电池在卫星极端环境下能量释放稳定,已进入星链项目备选名单。随着欣旺达固态电池的量产,700公里续航的电车可能跌破15万元,手机三天不用充电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 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