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听何老谈数字化的未来

1年前浏览198

86岁的佘老先生是我的偶像、宝钢建厂30年命名的六位功勋人物之一。前几天,佘老打电话来:何老想找我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兴奋。


90岁的何老是宝钢建厂之初的老领导、宝钢信息化技术的奠基人,是位传奇式人物。我到宝钢的时候,他已经离休了。何老以“眼光超前”而闻名。我研究智能化时,曾把他10多年前的一篇口述文章先后读了几十遍。这次他谈的观点,仍然是一如既往地超前:未来的社会将如何发展。

 

何老认为,我们把地球上存在了几十亿年的矿石挖出来,生产出钢铁并进入各个消费领域、就不再管它了、甚至变成了垃圾。在他看来,人类的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人类要长期生存在这个星球上,必须要在用的时候就考虑回收,这才是真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这样的工作在厂子内部是相对好办。比如,高炉大修时产生的废钢,在切割下来的时候就要兼顾运输方便、考虑到如何才能装入转炉炉口。这样就可以提高协同性、降低成本和费用。我也顺便告诉他,优也在山东就做了类似的事情。

 

但是,何老进一步指出:跨出厂门之后,这样的事情就不好办了——物料的管理就从有序变成了无序。他说原则上讲,谁生产、谁消费谁就应该对这件事负责——不仅钢铁应该这样,水泥、有色、木材等等都应该这样。我对何老说:国外对被污染的“棕色土地”就是这样一个原则——谁污染谁负责弄干净。国内有些危废也是这样处理的——我汽车上用的电瓶就要被收回去、并且要交钱。生活垃圾处理,也应该这样。对此,日本就做得很好。上海想做但一直没有做好。据说深圳搞得不错。

 

我对何老说:这里可能会涉及到经济性的问题。何老就说:人类最终的追求是真、善、美,这样的价值观将会是永恒的。只要代表真、善、美,就一定能够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好的企业(宝钢),应该引领这样的价值观。

 

何老认为,这个方向需要借助数字化的技术来推进。

 

何老说到当年在宝钢推进信息化技术的感受:通过信息化技术,我们可以管到每一块钢,宝钢的钢种再多也不怕麻烦。马云能够成功,也是因为他能管到每一家店、甚至每一个产品。我回应说:我觉得智能化和大数据的最大用处,就是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何老认可这个观点,并且补充说:过去不是不想做,但离开信息技术,是做不到的。

 

何老还谈起他在30多年前提出的“数据不落地”理论。宝钢建设之初,4M以上内存的机器国外对中国禁运。宝钢人“土法上马”,用Modem进行数据传送,让数据在网上走——这不就是现在工业互联网的思想吗。这样,人的干扰就少了、许多管理问题解决了,管理水平就上去了。

 

今天上午,何老又打过电话。跟我讲了一个概念:数字化文化。在何老看来,数字化可以做到不偏不倚,客观真实(我对何老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数字化的力量在于科学和真实)。

 

数字化文化有什么作用呢?在何老看来,人们对私利的追求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如何才能做到“由乱到治”呢?数字化文化就是一个重要的抓手——数字化能够保证“利”和“义”的统一;在追求“义”的时候就能得到“利”。而见利忘义的企业,最终会失去“利”。所以,推进数字化的文化,能够给人来带来美好的未来。我趁机把涂子沛老兄的《数文明》一书向他做了介绍。

 

何老还谈到了我送给他的《三体智能革命》一书。我向他说明了两个观点:1、人才是价值的定义者;人类有大爱,机器却没有。2、人是知识的主要生产者,把“人智”变成“机智”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前天,何老还和我谈了数字化实现的一些想法。其中很多是Cyber空间和实体空间互动的问题。比如,他把PDCA的过程看做这样一个交替进展的过程(似乎类似我说的O2O的智能制造)。还提到数字化钢厂的四梁八柱问题、人与CPS的关系等等。

 

何老是我非常尊重的前辈和高人。但他的一些观点我并没有完全明白。事实上,他过去的一些观点,我是过了15年才逐渐明白过来的。我想,何老的观点可能对很多人有有益。于是,我征得何老的同意,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放在网上。但以上的叙述,未经何老过目。有不对的地方,由我全面负责。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汽车理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2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4粉丝 15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