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Cadence 解惑集 | 统计学时序分析模式中的路径报告差异

12分钟前浏览14

由于工艺变化和环境参数在芯片制造上差异,芯片的性能可能会出现变化。为此,代工厂根据工艺差异(Variation)提供相应的时序库(Liberty Variation File),以便进行基于高斯分布时序统计分析。


Cadence Innovus/Tempus 具备基于统计学的静态时序分析模式 Statistical On-Chip Variation (SOCV)。然而在统计学静态时序分析模式下,用户常常会遇到以下几种最差时序路径相关的报告问题。


普通(非统计学)分析模式

下方示意图在普通分析模式下,时序分析会直观的会以最差情况来做为报告时序路径顺序的依据。对于最迟路径而言,较大的到达时间 (Arrival Time) 将会得到较为悲观的结果,因此报告的顺序将会以较差的结果作为优先。

 


统计学分析模式

在统计学分析下,在定义到达时间最差情况上会遇到一些问题。以下图为例,与门输出端 (and/Y) 最差的到达时间均值是来自 B -> Y 而标准差则是来自 A -> Y。不论单独以均值或标准差作为判断标准都会有不足的地方。

 

mean_and_three_sigma_bounded 为 Innovus/Tempus 默认的最差情况运算模型。在这个模式下,它会选择最差均值作为结果分布的均值,标准差计算为最差(mean +/-3*sigma)值的界限。这可确保结果的 3-sigma 值始终限制最差的 3-sigma 值。

下图中有个与门,其输入端分别为 and1/A 和 and1/B。两端的到达时间分别为(3, 3) 以及(4, 1),传播至 and1/Y 所需的延迟分别为(1, 4) 和(1.5, 4),信号传播至输出 and1/Y 的到达时间为 ATa->Y (4, 5) =19 和 ATb->Y (5.5, 4.12) =17.86。

 

在 mean_and_three_sigma_bounded 下,会做以下的运算来得到 and1/Y 的最迟到达时间。


1、在 and1/Y 上挑最差的到达时间均值

     

2、以最差的 3-sigma 值反推出标准差

     

上图的范例,我们最后得到如下:

     


由这个运算模型,可以确保输出端的 n-sigma 到达时间为最差的。然而 bounded 的报告结果仅会出现于 “report_timing -to”, “report_timing -max_slack”, “report_timing -nworst” ……等,没有特定路径的报告。

 

上方示意图中,有两条简单的 timing path.

Path1: in1 > buf1 > and1/A > and1/Y > out

Path2: in2 > buf2 > and1/B > and1/Y > out


用户如果使用 “report_timing -to out” ,则会得到由最差 n-sigma 值以及到达时间均值反推出标准差的时序报告。当使用者使用 “report_timing -from/through/to” 准确的指出特定路径时,则不会使用 bounded 出来的结果作为报告中的数值,而是会使用特定路径来传播得到达时间的数据。

因此,我们可以预期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相同的路径,由“report_timing -from/through/to” 和“report_timing -to” 来返回,会得到不同的时序报告,如下方所示:


report_timing -to out >>

 


report_timing -from in1 -to out >>

 

除了上述常见的问题外,使用者也常遇到 “report_timing -to -nworst X” 时 nworst bounded path 的规则问题,以下图路径为例:

 


上方示意图中,有三条简单的 timing path.

Path1: in1 > buf1 > and1/A > and1/Y > and2/A > and2/Y > out1

Path2: in2 > buf2 > and1/B > and1/Y> and2/A > and2/Y > out1

Path3: in3 > buf2 > and2/B > and2/Y > out1


为了更直观的作 bounded 运算,我们将 and1 和 and2 的延迟都设为(0, 0),也就是说可以直接将 in1, in2, in3 至 and1/A, and1/B, and2/B 的到达时间用来判断 nworst 到达时间为哪条路径。由上图所标示的 nsigma 到达时间可以知道,最差路径为 Path1,Path3 次之,最后是 Path2。

所以如果用户使用 nworst 来报出所终点为 out1 的路径时:


report_timing-to out1 -nworst3 (nworst=1, Path1) >>

当考虑最差路径时,它会考虑所有相关路径上的多输入单元,进行保持最差操作,所以在这个例子中,最差的到达时间均值为 in2 -> b2 -> and1/B ,bounded 的到达时间均值将会使用 Path2 的到达时间均值 0.192,而 nsigma 则来自于in1-> out1 的0.326

 

但是当用户定义了路径的起始点为 in1, report_timing -from in1 -to out1 则会报出经过in1->b1->and1/A->and1/B 的到达时间,与上方看到的 mean/sigma 都不一样:

 

当考虑第二差路径时,则会先把 nsigma 最差路径排除,因为它已经报过了,所以剩下就在path2/path3 中最保持最差的运算,因此,这里的最差均值还是来自于 in2 的 0.193,nsigma 则是 in3 的 0.260:


report_timing -to out1 -nworst3 (nworst=2, Path3) >> 

 

如果定义了起始点 in3, report_timing -from in3 -to out1 的报告则会基于实际路径,看到和上面不同的sigma:

 

而最后一条时序路径就会和定义了起点 in2 看到的一样:


report_timing -to out1 -nworst3 (nworst=3, Path2) >>

 

report_timing -from in2 -to out1:

 

由上可知,当路径中的多输入单元越多的时候,很可能用户在”-to endpoint nworst > 1” 的 report 中看到的和 “-from -to”不同的具体路径越多,而且相差可能越大。


© 2025 Cadence Design Systems, Inc. 版权所有。在全球范围保留所有权利。Cadence、Cadence 徽标和 www.cadence.com/go/trademarks 中列出的其他 Cadence 标志均为 Cadence Design Systems, Inc. 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来源:Cadence楷登
SystemUG芯片Cadence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1-22
最近编辑:12分钟前
Cadence楷登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粉丝 110文章 635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技术博客 I 针对 BGA 封装的 PCB Layout 关键建议

本文要点深入了解 BGA 封装。探索针对 BGA 封装的 PCB Layout 关键建议。利用强大的 PCB 设计工具来处理 BGA 设计。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而体积却在不断缩小。要为这些日益小型化的设备提供必要的功能,就必须采用最先进的器件封装技术。球栅阵列 (Ball Grid Array,即 BGA) 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问世以来,一直是满足这一需求的主流器件封装技术之一。 BGA footprint 3D 版图,下方有内部走线。BGA 封装推出后不久,就成为备受瞩目的领先技术。与通孔 PGA 和表面贴装 QFP 相比,BGA 以类似的成本提供了更高的互连密度,而且有效避免了与前两种封装技术相关的制造问题。从此之后,BGA 的采用率不断攀升,成为了微处理器和存储器件等高引脚数集成电路的默认封装技术。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 BGA,以及针对 BGA 封装的 PCB layout 关键建议。01深入了解球栅阵列封装球栅阵列封装可容纳复杂集成电路的裸片,但不使用通孔或表面贴装元件常见的引脚或引线,取而代之的是封装底部有均匀分布的引脚焊盘 (pin pad)。每个焊盘上都有一个用粘性助焊剂粘住的小焊球 (solder ball),在 PCB 组装的回流焊工艺中,焊球会熔化并形成一个牢固的焊点。BGA 引脚焊盘的间距根据器件引脚的大小和数量而定,间距从 1.5 毫米到 0.5 毫米不等。焊球本身的直径从 0.75 毫米到 0.3 毫米不等。随着复杂集成电路引脚数不断增加,BGA 问世之前使用的标准表面贴装封装已不能满足需求。此类传统封装的引脚位于外围,必须增大封装尺寸,才能支持更多的引脚,这就占用了电路板上的大量空间。而且,随着封装尺寸的增大,开始出现电气和制造方面的问题。不过,随着 BGA 封装成为主流,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BGA 封装解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尺寸BGA 的引脚均匀地分布在封装下方,而不是依靠器件引线的外围。因此,与传统的双列直插封装或四方扁平封装相比,对于相同的引脚数,BGA 封装尺寸更小。性能由于引脚分布在 BGA 底部,连接裸片和引脚的内部导线比 DIP 或 QFP 封装中的短得多。连接线较短有利于降低电感和电阻,从而提高了元件的性能。热阻在 BGA 中,从裸片到引脚的导线较短,因此降低了热阻。这使得元件产生的热量能更均匀地散发到电路板上,有助于元件散热。制造没有通孔引脚或要弯曲的表面贴装引线,BGA 的处理问题比其他封装要少得多。BGA 的焊球在回流焊过程中也会自动对中,这有助于简化制造过程。可靠性BGA 封装避免了制造高引脚数 DIP 和 QFP 器件时会出现的可靠性问题。DIP 和 QFP 封装的引脚宽度和间距非常小,在组装过程中很容易在引脚之间形成焊桥。然而,使用 BGA 封装也会带来一些挑战。例如,当 BGA 安装在电路板上时,如果不借助 X 射线或其他先进的扫描工具,几乎不可能对焊点进行目视检查。不过,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而且使用 BGA 封装的好处远远大于其缺点。 摆放在电路板顶部的 BGA 封装。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在 PCB layout 过程中摆放 BGA 封装时应注意的一些事项。02BGA 封装的 PCB Layout 器件摆放建议所使用的 BGA 元件越复杂,就越需要提前规划,以便成功地将每个引脚通过布线连接到相关的网络。高引脚数 BGA 的引脚间距为 0.5 毫米,因此需要仔细规划,为其所有网络设计扇出布线样式。为此,就需要在摆放器件时考虑周全,然后再开始布线。与惯例一样,首先要对固定器件(如连接器、开关和其他 IO 元件)进行布局平面规划。还需要考虑电路板的散热问题,确保运行时会发热的 BGA 有足够的气流进行散热。处理器和内存芯片需要离板外连接器足够近,避免在整个电路板布设很长的走线。与此同时,还必须为信号路径的所有元件留出足够的空间,确保这些元件能够有序排列,避免蜿蜒布线。在开始摆放器件时,别忘了为 BGA 元件周围的所有布线留出足够的空间。这些元件有很多相关的旁路电容器,需要把它们摆放在所连接的引脚旁边。接下来,作为信号路径一部分的器件需要按顺序摆放在源和负载之间。这可能需要更改大部分的布局,以便将这些元件放入其中,因此要做好随时改动的准备,以最终确定布局。另一点需要记住的是,除了信号完整性,还需要确保良好的电源完整性。这意味着要让不同的电源靠近其供电区域,避免将这些电源的电路与 BGA 的敏感数字电路混在一起。 在 PCB 设计 CAD 工具中选择过孔,用于在 BGA 封装内部和周围进行布线。安排好元件的最佳布局后,就可以开始 BGA 网络的布线了。03连接 BGA 封装的走线布线技巧首先要做的是规划细间距表面贴装元件(如 BGA 元件)的走线或“扇出”。扇出布线不仅仅是画一条短走线和放置一个过孔那么简单;它必须与器件摆放、层堆叠、信号完整性需求和布线密度一起规划。对于高引脚数细间距 BGA,可能需要运用额外的电路板层或高密互连 (HDI) 布线策略。不过,在此之前,最好先与 PCB 制造商沟通好,确认价格以及他们制造 HDI 电路板的能力。在布设 BGA 的扇出走线和过孔时,首先从外排开始。使用斜对角布线法,布设这种走线最为简单。然后,就可以开始在各排引脚之间布线。对于引脚间距较大的 BGA,可以使用短走线连接到焊盘旁边的过孔,即所谓的“过孔样式”(也称为 dog-bone)。对于引脚间距较大的 BGA,还可以在焊盘之间布线。对于较小的引脚间距,可能需要在焊盘中使用过孔(via in pad),但这会增加电路板的制造成本。同样,要先与制造商沟通,确认他们能提供哪种级别的 PCB 技术,以及具体的价格。会用到的过孔包括:通孔电路板上最常用的过孔类型。通孔的制造方法是使用机械钻孔机钻孔,完全穿透电路板,但有最小尺寸限制。对于标准宽度的电路板,最小钻孔尺寸通常不小于 6 密耳。盲孔和埋孔这两类过孔也是通过机械钻孔制造的,但只能穿透电路板的一部分,或起止于电路板内部层。盲孔可以嵌入 BGA 焊盘,盲孔和埋孔都需要在多层电路板压合之前对层对进行钻孔。这些额外的步骤使得盲孔和埋孔的制造成本更高,但对于高密电路板,成本增加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微孔微孔采用激光钻孔,比机械钻孔尺寸小,但正因如此,微孔通常只跨越两层。微孔可以堆叠在一起或并排错开,以达到所需的效果。虽然微孔的成本比机械钻孔高,但它们能无缝嵌入 BGA 焊盘,是细间距零件扇出的理想选择。在对 BGA 器件进行扇出布线时,请记住,引脚数较多的元件需要增加电路板层。从引脚布线所需的所有过孔都会占用走线所需的布线通道。你可能会发现,BGA 上每多两排引脚,就需要增加一个电路板层。 Cadence Allegro X PCB Designer 中的 Constraint Manager 显示了分配给网络的过孔。不过我们也不是无计可施,为此可以参考推荐的布线样式,许多零件制造商都会在其器件的数据表中列出这些样式。此外,还应在 PCB 设计工具中设置设计规则和约束,以控制 BGA 布线的走线宽度和间距大小。我们将在下文介绍这一点。04使用 PCB 设计 CAD 工具管理 BGA 设计规则需要使用 BGA 封装元件的高速设计通常会有与之相关的特定的高效约束。其中包括只能在某些层上布线的特定网络、必须一起布线的差分对,以及根据布线网络而异的走线尺寸。虽然设计人员可以轻松管理其中的一些规则,但与 BGA 布线相关的不同网络和要求有数百种,这可能会让设计人员手忙脚乱。这时,Cadence Allegro X PCB Designer 中的约束管理系统就派上了用场。上图所示的 Constraint manager 显示了为电路板上不同网络分配的过孔;不仅可以为不同的网络和网络类别分配不同的过孔,还可以控制走线宽度和间距值。这些功能有助于轻松实现密集 BGA 区域的布线,无需每次都手动重设走线宽度和间距。来源:Cadence楷登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