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结构仿真分为前处理、计算、后处理。大家常说,前处理工作量最大。殊不知,后处理才是水平的体现。
所谓仿真易学难精就在于:前处理是易学的,后处理是难精的。
大家看到的各种仿真教学资料,为什么前处理往往教学得很充分,后处理却草草了事。道理也在这。
结构优化,不管是参数优化还是非参优化,实质就属于计算之后的后处理。
ANSYS的参数优化DX,不论是DOE采样、响应面拟合,还是优化,都和统计学密切相关。

ANSYS的非参优化Structural Optimization,无论是拓扑优化、形状优化,还是形貌优化等,都需要特定的算法。

专业的强度评定与疲劳评定,也都属于计算之后的后处理。
悬臂梁,H型钢拓扑优化(优化腹板):
优化后:
拱桥,拓扑优化:
优化后:
薄板加筋,形貌优化:
优化后:
以上案例,都是典型结构的优化展示。
在实际工作中,设计者根据优化后的构形建议,再兼顾制造和装配要求,最终有效地完成减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