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为什么50Ω的传输线串联以后还是50Ω?

3小时前浏览14

什么是传输线阻抗

我们知道传输线理想简化模型如下图所示,这似乎跟导线电阻没半毛钱关系。从模型来看,的确跟导线电阻没有关系,但是该结构整体所体现出来对信号边沿的作用更像是一个电阻:呈现串联电阻(阻性)和延时的效果。

传输线理想模型

如上图为无损传输线模型,以及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的电流完整的流动过程,我们用L和C来描述传输线的回路电感和电容;

1. L指的是回路电感,这是一个等效电感:不是信号路径的局部电感,而是信号路径与回流路径构成的回路电感;所以该电感跟回流路径强相关。举个例子:当传输线信号路径不变,而回流路径不连续时(例如:信号线的参考GND层被分割,回流路径就要绕远路),传输线的电感就会增大;

如之前所述传输线电感展开如下图:Lloop = L1+L2-2*L12;

2. C在如上拓扑中,指的是信号路径相对于回流路径之间的电容。

举个例子:信号线与回流地之间的板间电容,其间距是PCB层间距,介电常数是FR-4材料的参数。

如此,我们知道无损传输线的阻抗模型等效为:很多组串联在信号路径上的L和并联在信号路径与回流路径之间的C组成;而且电流是从信号路径到回流路径的方向,由此得出:传输线的阻抗可以等效为搭接在信号路径与回流路径的一个电阻(并联电阻),如下图所示。搞错没得?这跟之前看到过的传输线等效模型完全不一样啊,明明记得之前看到的特征阻抗似乎是“串”在“导线”上的诶。

的确,这个并联的模型似乎有致命问题:如上图所示,如果传输线的阻抗是搭在信号路径与回流路径之间的电阻,那么这么多电阻并联后应该是Z0/n而不是Z0,假如有一根无线长的导线,那么特征阻抗就为0了么?这违反了常识和电路的基本原理啊。

挠了半天的头,还是先回到传输线的定义来看看: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只有信号前沿的那部分导线才能看成是传输线。原来如此!如下图所示,在信号跳变的左侧是高电平(例如3.3V),右侧是低电平(0V),信号路径与回流路径上的电压差保持不变,没有发生充放电的动作,所以这些地方阻抗是无穷大(导线上的信号是固定电平,则信号路径和回流路径之间电压不会变化,此时电容不会进行充放电,所以电流I = 0;而Z =U/I = ∞,相当于断开);只有处于信号跳变处的信号路径与返回路径之间进行着充放电的动作,电容和电感才有了用武之地,成为传输线的“阻抗”:Z0。如下图所示。

那结论就出来了:传输线的阻抗是信号前沿(跳变)处所受到的阻抗,它是一个瞬时的阻抗。所以传输线阻抗也可以看成串接在信号路径上的一个电阻。

好,我们现在来总结传输线阻抗的描述:传输线阻抗是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信号前沿所受到的信号路径与回流路径之间瞬时阻抗。

如果传输线的瞬时阻抗在整条“导线”上都保持恒定(传输线瞬时阻抗保持一致),那么我们称之为:传输线的特征阻抗。传输线特征阻抗的特点是:它只与介质材料、传输线结构相关,与传输线长度无关。因为无论你在后面再加多长的50Ω阻抗的传输线,也只是向后再并联了50Ω阻抗,在跳变沿路过这段“导线”的瞬间才有用。所以阻抗是叠加不上去的。

声明:


 
明:文章来源电子汇。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的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硬件笔记本
电路电子材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1-18
最近编辑:3小时前
硬件笔记本
本科 一点一滴,厚积薄发。
获赞 156粉丝 45文章 585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为什么现在的老师傅都不太愿意带新人了?

前段时间帮一位毕业不久的小伙伴推荐工作,联系上一家之前合作过的正在招硬件工程师的公司。当我提到这位同学是应届生时,对方硬件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现在不招新人了,只招有经验的。”细问之下,他道出了实情:公司刚招了两名刚毕业的研究生,团队实在没有精力再培养新人了。“真的带不动了”。这位负责人的话很有代表性。其实他们并非不愿意给新人机会,而是硬件这一行确实需要经验积累。一位没有经验的工程师,可能连示波器的基本操作、烙铁的温度控制、电路板的焊接都无法独立完成,更不用说复杂的电路调试了。这对咱们的项目进度和团队效率都是不小的挑战。01为何老师傅不愿带新人?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有一些个人体会,并听到了不少同行的心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顾虑确实存在。有位老师傅分享了他的经历:辛辛苦苦带了大半年的徒弟,刚能独立完成工作,就开始在老板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对师傅的设计方案指手画脚。而老板也觉得老师傅工资偏高,不如多用新人来得划算。更普遍的问题是“带新人没有任何回报”。在现行的工程师等级评定和绩效考核体系中,培养新人很少被列为加分项。然而,带新人却要耗费大量精力:可能同样的知识点需要反复讲解,简单的问题也要咱们一遍遍解答,这难免会影响老师傅自身的工作进度。最让老师傅们寒心的是“新人犯错,师傅背锅”。像咱们之前遇到过:一位新人在PCB布线时犯了低级错误,导致电路板都需要飞线处理。然而在追责时,承担主要责任的却是带他的资深工程师,理由是他没有仔细检查。02给新人的一点小建议作为新人,一定要明白:走出校园后,没有人有义务必须教你。像咱们之前的一位老师傅说得实在:“我愿意带的,永远是那些先自己动脑筋思考,实在解决不了才来请教的新人。最怕遇到那些不愿查阅数据手册,一遇到问题就伸手求助的新人。”不过,也有令人欣慰的例子:曾经遇到过一位新人在请教问题时,总会先说出自己的分析思路和尝试过的解决方法。即便方向错了,老师傅也愿意多花时间指导,因为他看到了新人的用心和努力。新人要想获得信任,让师傅愿意教你,就要从内心学会感恩,铭记师傅的付出,并主动分担一些基础性工作。03总结要让老师傅愿意带新人,公司可以考虑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例如:将工程师等级与指导新人的数量挂钩;把培养新人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设立导师补贴,给予实质性的回报。咱们硬件工程师这行,核心技能如模拟电路设计、EMC问题解决和生产问题定位,都离不开老师傅的言传身教。从长远看,培养新人其实是一项关键投资:把他们教会了,具体和应急的工作才有人分担,我们才能从琐事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高价值的设计。——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您遇到的“师徒故事”。推荐阅读(点击如下三个图片分别进入)来源:硬件笔记本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