Ⅳ 型储氢罐在火灾中的性能:充氢状态的影响
该研究聚焦IV型氢存储罐在火灾中的性能,重点探究充电状态(SoC)对其耐火等级(FRR,即无热激活泄压装置或装置堵塞时的破裂时间)的影响,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发现,当初始压力低于1/3额定工作压力(NWP,文中NWP=70MPa)时,罐体会泄漏而非破裂,这是因复合包覆层传入的热量足以熔化聚合物内衬(如HDPE),使氢气通过复合层微泄漏;同时还分析了罐壁厚度不均匀(穹顶区域更薄,导致FRR降低34%)、爆破压力比(BPR)(从2增至2.5时FRR提升43%)及复合树脂热分解温度(Td)与分解热(Hd)(Td升高16%时FRR提升27%,Hd翻倍时FRR提升23%,Td影响更显著)对FRR的作用,最终为罐体制备与安全设计提供参考。 01.研究背景与核心定义 车载氢存储罐在火灾中需满足FRR>50min以保证安全,此前研究多聚焦100% SoC(NWP=70MPa)场景,而实际行驶中SoC<100%,且实验发现初始压力低于1/3NWP时IV型罐会泄漏而非破裂,需探究其机制及多因素对FRR的影响。 依据SAE J2601,定义为压缩氢存储系统(CHSS)的氢密度与15℃下NWP时氢密度的比值×100%,即SoC=[ρ(P,T)/ρ(NWP,15℃)]×100%。 指热激活泄压装置(TPRD)未触发或被堵塞时,氢存储罐在火灾中的破裂时间,是衡量罐体火灾安全性的核心指标。 根据UN GTR#13等法规,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包覆罐的最小爆破压力(Pb.min)需≥2.25×NWP(70MPa罐Pb.min≥157.5MPa),BPR为Pb.min与最大加注压力(87.5MPa)的比值,区别于安全系数(SF,如70MPa罐SF=157.5/87.5=1.8)。 文中统一设定为70MPa,normative documents规定加注时压力范围为0.5MPa~87.5MPa(1.25×NWP)。 02.实验与模拟基础 36L、62.4L、244L三种容积的IV型氢存储罐,内衬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熔点118-135℃)或聚酰胺(PA,熔点129℃),结构层为CFRP。 两组实验分别采用0.96m²的庚烷盘火焰、由4根管道组成的氢氧预混燃烧器(从两侧对准罐体)。 初始压力(70MPa、52.5MPa、35.6MPa、25MPa、17.8MPa、10MPa等)、火灾类型(engulfing fire、localised fire)。 36L罐70.3MPa(engulfing fire)6min32s破裂,70.6MPa(localised fire)5min20s破裂;17.8MPa(25% NWP)11min4s泄漏,且环氧树脂消失、碳纤维未燃烧。 采用已验证的“非绝热排放-火灾失效模型”,基于欠膨胀射流理论,考虑复合树脂热降解、内衬熔化及非稳态热传递。 固定热释放率/面积(HRR/A)=1MW/m²(此条件下FRR基本稳定,高于该值时火焰长度超出罐体,FRR不再降低),热流密度遵循公式q''=(-11.81・ln (t)+113.97)×10³;初始温度统一为293.15K(此时70MPa对应SoC=99%,288.15K时为100%)。 能准确复现实验中氢温度、压力变化、降压时间及FRR,如36L罐17.8MPa时700s泄漏的实验结果。 03.关键影响因素及实验/模拟结果 (1)SoC对FRR的影响 SoC通过改变初始压力影响罐体负载承受壁厚(Sload b),初始压力越低,Sload b越薄,树脂分解前沿需更长时间到达Sload b,FRR更长或内衬先熔化导致泄漏。不同容积罐体的临界状态如下表: (2)罐壁厚度不均匀对FRR的影响 复合罐采用filament winding工艺制造,侧壁(圆柱区)因螺旋+环向层叠加更厚,穹顶(尤其是圆柱端与凸台颈部之间)仅螺旋层,厚度更薄,导致穹顶更易在火灾中失效,具体差异如下表(以36L罐为例): (3)BPR对FRR的影响 BPR通过改变罐体壁厚影响FRR,BPR越高,相同压力下Sload b占比越低,“负载+”(可热降解部分)越厚,FRR越长。以36L罐为例,不同BPR的性能如下表: (4)树脂热性能(Td、Hd)对FRR的影响 树脂的热分解温度(Td)和分解热(Hd)决定分解前沿推进速度,进而影响FRR,且Td影响更显著。以36L罐(固定HRR/A=1MW/m²)为例,具体影响如下表: 04.研究结论与意义 IV型罐在SoC<1/3NWP(≈23MPa)时,火灾中会因内衬熔化泄漏而非破裂,Type III罐(金属内衬)无此安全特性。 罐壁厚度不均匀(穹顶薄)会显著降低FRR,制造商需优化缠绕工艺改善壁厚一致性。 FRR随BPR、Td、Hd的升高而提升,其中Td的影响最显著,BPR从2增至2.5时FRR提升幅度最大(43%)。 填补了“不同SoC下IV型罐火灾性能”的认知空白,扩展了非绝热排放模型的验证范围。 为罐体制备(如树脂选择、壁厚设计)和安全标准制定(如BPR取值)提供定量依据,助力氢燃料汽车安全推广。 提出后续研究方向:内衬聚合物类型(热固性vs热塑性)、火灾终止后泄漏行为、复合层纤维/树脂对泄漏的影响。 05.关键问题 问题1:IV型氢存储罐在火灾中“泄漏而非破裂”的核心机制是什么?该现象发生的临界条件(结合SoC、压力)是什么? 核心机制是当罐内初始压力较低时,火灾中从复合包覆层传入的热量足以使聚合物内衬(如HDPE,熔点118-135℃)熔化,熔化后的内衬失去氢气阻隔功能,氢气通过本身不密封氢气的复合层发生微泄漏,且此时复合层尚未因树脂分解失去承载能力,因此罐体仅泄漏不破裂。临界条件为初始压力低于1/3额定工作压力(NWP=70MPa),对应不同容积罐体的SoC与压力如下:36L罐为17.8MPa(SoC=32.6%)、62.4L罐为30MPa(SoC=51%)、244L罐为32MPa(SoC=54%),且该临界压力会随树脂热性能(Td升高则临界压力升至35MPa)、爆破压力比(BPR升高则临界压力升至23MPa)变化。 问题2:在影响IV型氢存储罐FRR的多个因素(SoC、罐壁厚度、BPR、树脂热性能)中,哪个因素对FRR的改变幅度最大?请结合具体数据说明。 在所有影响因素中,爆破压力比(BPR)对FRR的改变幅度最大。具体数据:以36L、NWP=70MPa的罐体为例,当BPR从2提升至2.5时(提升25%),罐体在70MPa初始压力下的FRR从296s(4min56s)增至519s(8min39s),提升幅度达43%;对比其他因素:树脂热分解温度(Td)升高16%时FRR提升27%,树脂分解热(Hd)翻倍时FRR提升23%,罐壁从穹顶(薄)变为侧壁(厚)时FRR提升34%,均低于BPR提升25%所带来的43% FRR增幅。此外,若法规将BPR从当前的2.25降至2,FRR会从402s降至296s,降幅达26%,进一步体现BPR对FRR的显著影响。 问题3:IV型氢存储罐的罐壁厚度不均匀问题具体体现在哪里?该问题对罐体火灾安全性(FRR、泄漏临界压力)有何影响?制造商需如何应对? (1)厚度不均匀的具体体现:因采用filament winding工艺,罐体侧壁(圆柱区)由螺旋层与环向层叠加而成,厚度较厚;穹顶区域(尤其是圆柱端与凸台颈部之间)仅为螺旋层,厚度较薄。以36L罐为例,侧壁CFRP厚度27.75mm、内衬厚度3.81mm,而穹顶CFRP厚度22.26mm、内衬厚度5.27mm,穹顶CFRP厚度比侧壁薄约20%。(2)对火灾安全性的影响:①FRR差异:70MPa初始压力下,穹顶FRR为402s,侧壁FRR为540s,穹顶FRR比侧壁低34%,罐体火灾中更易从穹顶破裂;②泄漏临界压力差异:穹顶区域泄漏临界压力为17.8MPa(SoC=32.6%),侧壁为29MPa(SoC=50%),穹顶需更低的初始压力才能避免破裂,增加了低SoC工况下的安全风险。(3)制造商应对措施:优化filament winding工艺参数(如调整螺旋缠绕角度、增加穹顶区域的缠绕层数),减少穹顶与侧壁的厚度差异,确保罐体各区域壁厚均匀,从而提升整体FRR,降低火灾中从薄弱区域(穹顶)破裂的风险。 本文参考:Performance of Hydrogen Storage Tanks of Type IV in a Fire:Effect of the State of Charge 来源:气瓶设计的小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