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没有二次开发的情况下,我相信大家都遇到过这个让人头疼的场景
1、在螺栓连接,我们用RBE2
来模拟刚性连接。当需要在这个螺栓上施加固定约束(SPC)时,按照常规思路,我们必须手动在密密麻麻的网格中找到那个小小的RBE2
主节点。
2、在创建内饰集中质量的时候,我们需要创建rbe3单元,同样也会去点击多个rbe2单元的中心节点作为rbe3单元的从点。
模型简单还好说,一旦面对成十几个孔的复杂装配体,这种“找点”的工作就变得极其繁琐、耗时且容易出错。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我们像“查数据库”一样,瞬间筛选、选中所有需要的主节点呢?
答案是肯定的!HyperMesh强大的 Matrix Browser 功能就是为此而生。下面,我们一步步来解锁这个高效的工作流。
传统方法:
RBE2
的蜘蛛网 特征。高效方法:
RBE2
的单元。RBE2
单元的主节点ID。优势立现: 快速、准确、可批量处理,完全不依赖肉眼在图形界面中寻找。
假设我们的模型中已经创建了多个用于模拟螺栓的RBE2
单元,现在需要为它们的主节点施加SPC约束。
第1步:打开Matrix Browser
在HyperMesh界面的post扩展下选择 Matrix Browser
。这是我们的“数据控制中心”。
第2步:定位并筛选RBE2单元
Type
栏下,选择 hm。Entity
栏下,选择 element
。现在,然后点击query按钮。RBE2
单元。通过Config
选择。rbe2
然后点击OK。瞬间,表格中就只显示所有RBE2
单元的ID了。第3步:查询并选中主节点
RBE2
单元的主节点就是其第一个节点(node1
)。我们需要把这个信息提取出来。
RBE2
单元列处于被选中的状态。Query
。node1
。这一步的意思是:“帮我找出刚才选中的所有RBE2
单元的第一个节点”。RBE2
单元所对应的主节点的ID号。第4步:高亮确认并创建SPC
Analysis
页面。Constraints
,在弹出的设置面板中,这些主节点已经被自动载入为约束对象。Create
。完成!通过这个流程,我们彻底告别了“显微镜式”的手动查找。这个技巧的核心价值在于:
下次当你在复杂的模型中为找点而发愁时,不妨试试这个“数据驱动”的方法。熟练之后,它一定会成为你HyperMesh工具箱中最锋利的武器之一。
希望这个技巧能帮到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高效的前处理心得,欢迎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