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工厂”(Lighthouse Factory)是由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WEF)与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于2018年共同发起的一项全球倡议,其正式名称为“全球灯塔网络”(Global Lighthouse Network)。
这个项目旨在甄选和表彰那些在应用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方面表现卓越的制造企业。这些工厂不仅实现了生产效率、敏捷性和可持续性的显著提升,还成功地将这些创新规模化,并为全球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简单来说:
截至2025年初,全球灯塔网络的成员已达到189家。其中,中国拥有数量最多的灯塔工厂,包括中信戴卡摩洛哥工厂(非洲首家)、GE医疗北京基地、青岛海信日立空调、蒙牛乳业银川工厂、工业富联深圳工厂等,这些企业因其在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杰出成就而入选。
除了由世界经济论坛(WEF)和麦肯锡公司(McKinsey)联合评选的“灯塔工厂”(Lighthouse Network)之外,国际上还有其他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制造业和工业领域荣誉与认证,它们同样表彰在智能制造、卓越运营、可持续发展和创新方面的杰出成就。以下是一些知名的类似荣誉:
与“灯塔工厂”类似,这些荣誉和认证都旨在树立行业标杆,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它们各有侧重:
获得这些国际认可,不仅是企业实力的体现,也为其在全球市场中赢得了声誉和竞争优势。
需要说明的是,部分奖项(如德国工业4.0奖、日本未来工厂奖)的具体评分细则可能不完全对外公开,但其核心标准和方向是明确的。
以下表格形式是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制造业相关荣誉与认证,涵盖其主办方、起源背景、评选/认证重点、国际影响力等关键信息,帮助您全面了解它们的渊源与定位。
灯塔工厂 (Lighthouse Factory) | |||||
德国工业4.0奖 (German Industry 4.0 Award) | |||||
日本“未来工厂奖” (Future Factory Award) | |||||
欧盟“未来工厂”计划 (Factories of the Future, FoF) | |||||
美国制造业创新研究所 (Manufacturing USA Institutes) | |||||
ISO 50001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 |||||
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 (DJSI) |
这些体系共同构成了全球制造业卓越评价的多元图景,企业获得其中任一认可,都意味着其在特定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灯塔工厂 (Lighthouse Factory) | 1. 技术应用深度与广度 • 大规模应用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AI、IoT、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机器人、增材制造、数字孪生等)。 • 技术不仅用于单点优化,而是贯穿研发、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端到端价值链。 2. 业务影响与可量化成果: • 在生产效率(如OEE提升)、质量(如缺陷率降低)、可持续性(如能耗、碳排放减少)、供应链韧性(如库存周转、交付周期)等方面有显著、可量化的提升。 • 通常要求有具体数据支撑(如成本降低20%,产量提升30%)。 3. 创新性与变革性: • 实践具有行业开创性,能够为其他企业带来启发。 • 实现了根本性的业务模式或运营模式变革,而非渐进式改进。 4. 可扩展性与复 制性: • 成功经验具备在企业内部或其他工厂大规模复 制和推广的潜力。 |
德国工业4.0奖 (German Industry 4.0 Award) | 1. 工业4.0技术集成 • 成功集成传感器、工业互联网平台、MES/ERP系统、自动化设备等,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 • 实现了高度的柔性制造和个性化定制能力。 2. 人机协作与工作设计: • 关注新技术对员工的影响,优化人机协作流程,提升员工技能与工作满意度。 • 体现“以人为本”的数字化转型理念。 3. 经济效益与创新价值: • 项目带来显著的成本节约、效率提升或新业务模式。 • 在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上有独特的创新点。 4. 可持续性与未来适应性: • 考虑能源效率、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 • 系统设计具备应对未来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性。 |
日本“未来工厂奖” (Future Factory Award) | 1. 现场智能化 (Monozukuri Innovation) • 在生产现场(车间)有效应用IoT、AI、机器人等技术,解决实际生产痛点(如预测性维护、智能质检、自动化排产)。 • 强调“现场主义”,技术应用必须扎根于生产一线。 2. 生产力与质量提升: • 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设备综合效率(OEE)和产品质量稳定性。 • 通过数据驱动决策,减少浪费和返工。 3. 人与技术的融合: • 技术应用旨在辅助和赋能员工,而非简单替代。 • 提升员工的数字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案例的可推广性: • 项目成果具有在企业内部或其他同类工厂复 制和推广的价值。 |
欧盟“未来工厂”计划 (FoF) | 1. 技术前沿性与创新性 • 项目聚焦于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先进材料、人机交互等前沿技术领域。 • 具有明确的技术突破目标。 2. 跨领域与跨机构合作: • 要求由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多方组成的联盟共同申请和执行项目。 • 强调知识转移和技术扩散。 3. 经济与社会影响: • 项目成果需具备商业化潜力,能创造新的市场或就业机会。 • 符合欧盟的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 4. 预算与执行能力: • 有合理的项目预算和明确的里程碑计划。 • 团队具备强大的研发和项目管理能力。 |
美国制造业创新研究所 (Manufacturing USA) | 1. 技术领域聚焦 • 项目必须符合特定研究所的技术使命(如MxD聚焦数字制造,LIFT聚焦轻量化材料)。 2. 共同投资与产业参与: • 要求申请方提供配套资金(通常与政府资助匹配)。 • 项目需有多家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参与,确保技术能惠及整个产业生态。 3. 加速技术转化: • 目标是将实验室技术快速转化为可产业化的解决方案。 • 有明确的知识产权(IP)管理和技术转移计划。 4. 劳动力发展: • 项目需包含技能培训内容,为新技术应用培养合格人才。 |
ISO 50001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 1. 体系建立与运行 • 建立符合ISO 50001标准的能源管理体系(EnMS),覆盖所有主要能源使用环节。 2. 能源评审与基准: • 进行全面的能源评审,识别主要能源使用(SEU)和改进机会。 • 设立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EnPI)。 3. 目标、指标与改进: • 制定具体的能源绩效目标和指标。 • 实施能源管理方案,持续改进能源绩效。 4. 合规性与管理评审: • 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 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
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 (DJSI) | 1. 环境维度 (Environmental Pillar) • 气候变化策略: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可再生能源使用、碳足迹披露。 • 环境报告:透明度和完整性。 • 材料使用:资源效率、循环经济实践。 • 水相关风险:水资源管理。 2. 社会维度 (Social Pillar): • 人力资本发展:员工培训、健康与安全、多样性与包容性。 • 供应链管理:负责任采购、供应商审核。 • 客户隐私与数据安全。 • 产品责任:质量安全、生命周期管理。 3. 治理维度 (Governance Pillar): • 公司治理:董事会结构、高管薪酬、反腐 败。 • 风险与危机管理。 • 财务透明度。 4. 经济维度 (Economic Pillar): • 创新管理:研发投入、知识产权、数字化转型。 • 固定资产管理:运营效率、资产利用率。 • 评分方法:采用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 (CSA) 问卷,由标普全球分析师根据企业披露的信息进行打分,行业排名前列者入选。 |
这些荣誉的评选标准虽然各有侧重,但都体现了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核心趋势:
企业若想冲击这些荣誉,需在技术创新、管理变革、数据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性规划和长期投入。
根据现有信息,世界经济论坛(WEF)的“灯塔工厂”项目并非每年都会发布白皮 书,但会在关键节点或基于深入研究后,定期发布重要的研究报告或白 皮书,总结和分享灯塔工厂网络的经验与洞见。
例如,根据知识库中2025年6月27日腾讯网的报道,在当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世界经济论坛就发布了《全球灯塔网络:转变思维模式,加速数字化转型》白 皮书的中文版。这份白 皮书聚焦于36家新晋“灯塔工厂”的核心经验。
这类白皮 书的核心目的远不止于公布名单,而是旨在将领先企业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可复 制的行业知识,推动全球制造业的整体转型。具体来说,其主要目的包括:
总结来说,灯塔工厂的白皮 书是其项目价值的集中体现。它超越了简单的“评奖”性质,致力于将“灯塔”所代表的先进经验,转化为照亮整个制造业前行道路的“地图”和“工具箱”,其最终目的是加速全球制造业向更智能、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未来迈进。
“灯塔工厂”项目自2018年启动以来,其核心综合报告的数量并不多。世界经济论坛(WEF)与麦肯锡公司(McKinsey)通常在项目关键节点发布深度报告,而非每年发布。
根据公开记录和官方发布渠道,以下是所有可公开获取的、由WEF和McKinsey联合发布的关于“全球灯塔网络”(Global Lighthouse Network)的核心报告的中英文版本地址。
提示:中文版报告通常由世界经济论坛与合作伙伴(如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腾讯等)联合发布,因此在腾讯、财新网、第一财经等中国主流财经和科技媒体上搜索报告标题,也常能找到可下载的PDF链接或深度解读文章。
每年新入选的“灯塔工厂”名单,其发布主要通过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官方渠道进行,同时会借助全球主流媒体和合作伙伴进行广泛传播。整个发布过程是一个结合了权威发布、深度解读和全球推广的系统性动作。
具体来说,企业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被正式公布和传播的:
这是名单发布的核心和源头。
https://www.weforum.org/press/2024/10/22-new-manufacturers-join-global-lighthouse-network/
(此为示例格式,实际链接会随年份变化)WEF的发布会立即被全球顶级媒体转载和深度报道,这是企业获得公众认知度和品牌声誉的关键途径。
“灯塔工厂”项目由WEF与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 联合发起,麦肯锡在发布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对于入选企业而言,这是极高的荣誉,因此会进行大规模的自我宣传。
新入选“灯塔工厂”的企业是通过一个多层级、多渠道的传播网络被公布的:
这个过程确保了“灯塔工厂”的荣誉不仅是一个名单,更成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风向标和最佳实践的标杆。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与麦肯锡公司(McKinsey)对“全球灯塔网络”(Global Lighthouse Network)的官方分类,灯塔工厂主要被分为以下三类:
说明:
• 名单基于公开 信息(截至2024年底评选结果),包含中国及全球主要灯塔工厂。 • “可持续灯塔”是2022年新增的类别,部分工厂同时属于多个类别。 • WEF官网会动态更新名单,最新信息可访问:https://www.weforum.org/communities/global-lighthouse-network
(规模化应用4IR技术,实现生产效率与敏捷性提升)
(数字化贯穿从需求到交付的全价值链)
(在数字化基础上实现显著可持续发展成果)
您可以通过以下官方链接获取最新、最权威的名单:
这份名单是目前基于公 开信息整理的最完整版本,希望能帮助您全面了解全球灯塔工厂的分布与分类。
以下是对世界经济论坛(WEF)与麦肯锡公司(McKinsey)联合发布的三份核心“灯塔工厂”白皮 书——2019年、2021年、2023年——的系统性对比研究,并从中提炼出的关键演进规律与战略启示。
2019年 | 2021年 | 2023年 | |
---|---|---|---|
核心主题 | |||
研究样本 | |||
技术焦点 | |||
价值主张 | |||
转型范围 |
规律1:转型范围持续扩大
工厂 → 企业 → 生态系统,数字化转型的边界不断外延,复杂度和价值潜力同步提升。
规律2:技术角色从“执行者”变为“决策者”
技术应用从“自动化” → “智能化” → “自主化”演进,AI正从辅助工具变为核心决策引擎。
规律3:价值维度不断丰富
价值创造从“内部效率” → “客户价值” → “社会与生态价值”跃迁,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战略核心。
三份白 皮书共同揭示:成功转型的关键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组织、流程、人才与文化的协同变革。灯塔工厂无一例外都进行了组织架构重组(如设立数字化部门)、人才技能升级和激励机制改革。
启示:企业必须将数字化转型视为“CEO工程”,而非“IT项目”。
2019年报告指出“试点易,推广难”。2021年和2023年报告则强调,工业互联网平台(如海尔卡奥斯、施耐德EcoStruxure)是实现技术规模化复 制的核心载体。平台能快速将一个工厂的“最佳实践”模板化、标准化,并推广到其他工厂。
启示:构建或接入可扩展的数字化平台,是实现转型“规模化”的必由之路。
2023年报告明确指出:“绿色化”与“数字化”互为驱动。数字化技术(如AI优化能耗)助力减碳,而可持续目标(如零碳工厂)又倒逼企业加速数字化投入。两者结合可创造“双重红利”(Double Dividend)。
启示:未来的“灯塔”不仅是“智能工厂”,更是“绿色工厂”。ESG将成为衡量制造业竞争力的新标尺。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结束。2023年报告强调,真正的“韧性”来自与供应商、客户、物流商的实时数据共享与协同决策。未来的竞争是供应链网络 vs 供应链网络的竞争。
启示:企业需开放心态,构建数字化生态系统,实现“共生共赢”。
第一阶段 | 如何在工厂内实现数字化? | |||
第二阶段 | 如何将数字化扩展到全价值链? | |||
第三阶段 | 如何构建韧性、可持续的智能供应链? |
最终启示:
灯塔工厂的演进,本质上是制造业从“自动化”走向“智能化”,再走向“生态化”与“可持续化” 的缩影。
对于后来者,不必从“零”开始,而应站在灯塔的肩膀上,直接瞄准“端到端”和“可持续”的高阶目标,才能实现真正的“弯道超车”。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与麦肯锡公司(McKinsey)发布的 2019、2021、2023 年三份“全球灯塔网络”白 皮书,其评价体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从单一效率指标逐步演进为多维度、全价值链的综合评估体系。
以下是基于三份白皮 书内容,为您系统化梳理的灯塔工厂评价指标体系及其阶段性演进。
第一阶段 | 工厂级效率提升 | ||
第二阶段 | 企业级端到端协同 | ||
第三阶段 | 生态级韧性与可持续 |
此阶段评价主要关注单个工厂内部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效果和直接财务回报。
生产效率 | |||
质量控制 | |||
运营成本 | |||
柔性与交付 | |||
技术应用 | |||
2019年特点:以财务和运营效率为核心,强调“可量化、可验证”的短期收益。
此阶段评价扩展到从需求到交付的全链条,强调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与客户价值。
需求与计划 | |||
供应链协同 | |||
客户响应 | |||
数字化平台 | |||
2021年特点:从“工厂内”走向“企业内”,强调流程协同、客户导向和规模化复 制。
此阶段评价聚焦外部不确定性和长期社会价值,将可持续发展纳入核心KPI。
供应链韧性 | |||
可持续发展 | |||
生态系统协作 | |||
创新与人力 | |||
2023年特点:从“企业内部”走向“生态系统”,强调抗风险能力、环境责任和长期竞争力。
范围 | |||
核心目标 | |||
技术角色 | |||
价值衡量 | |||
成功标准 |
这份系统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完整呈现了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演进路径与成功标准。企业可将其作为“数字化转型路线图”,逐步实现从“效率工厂”到“智慧生态”的跨越。
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中国虽拥有最多的“灯塔工厂”,却尚未发起类似世界经济论坛与麦肯锡“全球灯塔网络”的国际倡议,其根源在于发展阶段与战略重心的差异。过去四十年,中国聚焦于产能扩张与体系完备,成为“世界工厂”,而欧美则凭借WEF、麦肯锡等平台,掌握全球产业的话语权、标准制定与思想领导力。灯塔网络不仅是评选,更是一套集权威平台、深度研究、标准体系与全球叙事于一体的思想输出机制,中国在“软实力”上仍存差距。
然而,这正是中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关键跃升点。国家层面应主动发起“全球智能制造卓越网络”类倡议,依托“双碳”战略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优势,推动中国标准、模式与白皮 书走向世界。企业层面则需从“入选者”转型为“共建者”,输出方法论、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全球叙事能力。中国具备全球最大制造规模、最完整数字生态与最活跃技术应用的独特优势,完全有能力在绿色制造、AI赋能、端到端协同等领域引领新范式。
未来,中国不应止于“建造灯塔”,更要成为“点亮灯塔的人”。唯有将硬实力转化为软实力,从规则的遵循者转变为定义者,方能真正实现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与“规则大国”的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