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力学概念 | 连梁阻尼器

6天前浏览13

 

在地震作用下,连梁先于剪力墙屈服耗能,是剪力墙结构抗震的第一道防线。但是作为剪力墙结构中的薄弱部分,连梁破坏往往十分严重。在地震作用下连梁承受的剪力较大,容易产生剪切裂缝(图1)。 连梁的受剪破坏将会导致剪力墙的水平承载力、刚度和延性不同程度地退化。

▲图1

避免连梁在地震作用下过早的剪切破坏是保证连梁和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关键。 在较大地震作用下,只要连梁形成弯曲塑性铰,就能控制连梁剪力的大幅增加,防止剪切破坏。 但在实际工程中对于跨高比较小的连梁,由于其承受的弯矩小而剪力大,以及楼板对抗弯承载力的贡献等各种原因,很难实现这一设计目的。

钢筋混凝土连梁作为抗震耗能构件,不论其出现较大的弯曲破坏还是剪切破坏,都难以修复。在多遇地震下进行截面设计时,一般通过连梁刚度折减系数降低连梁内力。这种折减可能导致连梁在设防烈度下塑性损伤超过预期,难以实现“中震可修”的性能目标。

随着消能减震技术和损伤控制理论的发展,开始尝试在钢筋混凝土连梁部位采用可更换的阻尼器(或称为可更换连梁),即在连梁的中部开缝设置连梁阻尼器,以保证连梁的耗能能力和可修复性,减少混凝土构件的损伤,其连接形式一般如图2所示。

▲图2

在小震作用下连梁阻尼器不屈服,为结构提供刚度,保证层间位移角满足要求;在中震和大震作用下,连梁阻尼器进入屈服,发挥其滞回曲线稳定、疲劳性能好、变形能力强的特点,利用剪切板平面内产生的剪切变形以达到消能减震的目的。

连梁阻尼器的等代结构和实际结构如图3所示,通过在反应谱计算模型中设置等效刚度的连梁来获得阻尼器装置的耗能位移,然后通过分析结果计算阻尼器的参数,确定阻尼器的力学参数后即可计算出单个阻尼器的耗能。得到阻尼器的耗能与结构应变能后,根据《消能减震技术规程》中的公式即可得到结构的附加阻尼比。

▲图3

式中:  为等代连梁的综合刚度;  为等代连梁的剪切刚度;  为等代连梁的弯曲刚度;  为等代结构的初始刚度;  为支墩的刚度;  为阻尼器的初始刚度;  为阻尼器的屈服后刚度;  为等代结构的屈服后刚度。

连梁作为设置耗能构件的理想位置,将阻尼器设置在连梁处,通过设计这种“减震器-保险丝”的方法,可以显著提升高层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能力。连梁阻尼器实现了建筑功能与结构安全性的有效兼容,但是连梁阻尼器的成本依然相对较高,增设连梁阻尼器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程成本。对此,一般情况下,建议只在对建筑功能具有较高要求的结构之中使用此种方法。

来源:数值分析与有限元编程
疲劳建筑理论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9-07
最近编辑:6天前
太白金星
本科 慢慢来
获赞 12粉丝 26文章 3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力学概念 | 预应力技术在超高层建筑的应用

预应力技术常用于大跨度结构,如桥梁工程,用于抵消拉应力以及减少结构挠度。在超高层建筑鲜有采用。现选取两个400m超高层建筑中运用预应力技术的案例。南京江北A1地块超高层南京江北A1地块超高层项目主结构高度约为478.20m,塔冠高度为21m。塔楼包含地上104层和5层地下室。塔楼从下至上共采用4道拱结构替代常用的环形桁架,拱结构将重力荷载直接传递至角部的八根工形巨柱并在空中大堂形成无柱空间,实现了结构高效和建筑美观的融合。拱结构立面效果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图2四道巨型拱桁架之间的间隔约为30层,将次柱所受的重力荷载传递至角部巨柱。拱的形式传力简单高效。拱在承担竖向荷载的同时,会在拱脚产生水平推力。如图3所示,拱的水平推力会传递至拉梁、压梁及巨柱。由于巨柱与拱结构平面上的位置关系(图3),拱的水平推力使巨柱产生剪力突变的同时,也产生了较大的扭矩。 ▲图3为了降低巨柱承担的拱脚推力,在22层、53层及82层拱结构的拱脚处施加预应力平衡部分水平推力。预应力平面布置如图4所示。预应力的引人,通过在拱脚引人与拱脚推力方向相反的内作用力,间接打破了“内力按照刚度分配的假定”这一力学原理。钢绞线的节点大样如图5所示. ▲图4 ▲图5关于拱结构推力参看力学概念| 自平衡体系(一)广州西塔 ▲图6西塔建筑造型独特,如图6所示,首层至31层外凸,31层至103层内收。由钢管混凝土柱组成的斜交网络外框筒分为16个节,每个节27m,钢管混凝土柱在每个节间为直线段,相邻节段的柱于节点层形成一个折点,并于节点层平面内产生向外的推力,如图7所示,从而在楼层梁板中产生了拉力。抵抗该拉力是本工程设计中的技术难点之一。 ▲图7通过分析可知,由外筒斜柱竖向力传递转折而产生的向外的推力可由钢管混凝土柱本身的剪力、外环梁的拉力、连接柱与核心筒的拉梁及楼板的拉力来平衡。一般说来,钢管混凝土柱的优势在于承受轴向力,过大的剪力和弯矩会降低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而钢筋混凝土楼板则有裂缝宽度的限制。因此,本工程采取了外框筒环梁+拉梁+核心筒内闭合环梁构成的独立的平面内抗拉体系,如图8所示。 ▲图8 核心筒内环梁为进一步提高节点层抗拉体系的安全储备,于节点层周边设置体外高强钢绞线预应力索,如图9和图10。张拉索使得节点层平面内产生沿径向的压力,大大减少了环梁、拉梁及核心筒连梁的拉力,还可降低楼板中的拉应力水平,有效地控制楼板的裂缝宽度。 ▲图9 ▲图10 环向索位置与此同时,体外预应力的施加减小了钢管混凝土斜柱的向外水平位移,相应减少了柱的弯矩,从而提高了钢管混凝土柱的竖向承载力。和生活中常见的木桶的箍有异曲同工之妙。 力学概念| 预应力力学概念| 预应力应用实例力学概念| 自平衡体系(一)来源:数值分析与有限元编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