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GlobalData 的评估体系中,华为在 AAU、RRU、毫米波、BBU 及先进软件特性(含设备能效)五大核心维度均获得 "领导者" 认证,成为本年度唯一在所有子项中实现全面领先的厂商。这种全场景优势既体现在硬件产品的性能突破上,也反映在软件生态与部署能力的深度创新中。
在射频产品领域,华为 MetaAAU 系列凭借宽频与多频协同能力,已在全球多家运营商网络实现规模部署;其推出的业界唯一支持 Sub1GHz 三频的 FDD Massive MIMO,持续引领低频段技术演进;而最轻小的 EasyAAU 则通过极简设计,实现了中频大带宽的灵活部署。值得关注的是,华为毫米波 HAAU 基于 2000 + 阵子的创新架构,成功突破了毫米波覆盖瓶颈,实现了万兆级连续覆盖,为未来超高清视频、低空经济等场景奠定了网络基础。
基带技术方面,华为 BBU 在容量、形态、流数与接口能力等方面的领先优势,为运营商网络的平滑演进提供了强力支撑。以北京联通与华为合作的 5G-A 规模立体智慧网为例,通过 3CC(载波聚合)技术,该网络实现了四环内及城市副中心的连续覆盖,5G-A 生效比超过 85%,为用户带来了稳定的超高速网络体验。
在绿色节能领域,华为将 "0 Bit 0 Watt" 技术升级为 "0 Bit 0 Watt 0 Loss",可在网络空闲时让 BBU、射频模块乃至芯片进入休眠状态,并通过毫秒级快速唤醒机制,在保障业务连续性的同时实现深度节能。此外,华为与中国电信联合发布的 "智聚大上行" 技术,通过 AI 模型优化时延与速率,使边缘业务体验提升 15% 以上,展现了技术创新与实际应用的深度融合。
《报告》特别强调,华为在 5G-A 与 AI 融合领域的前瞻性布局,使其构建了难以复 制的差异化优势。作为率先在无线接入网(RAN)实现 5G-A 与 AI 深度融合的厂商,华为通过性能与成本效益的双重提升,为行业树立了技术融合的新标杆。
在内蒙古伊敏露天矿,华为 5G-A 网络支持百台无人电动矿卡的 "车 - 云 - 网" 规模化协同,即使在零下 40℃的极寒环境中,仍能实现高效作业,单卡运输效能达到人工操作的 120%。这一案例不仅验证了技术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更展现了 5G-A 对传统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在北京长城景区,华为助力北京联通部署的 5G-A 万兆基站,实现了 300 米以下空地一体覆盖,为低空旅游、物流运输与应急救援等新兴场景提供了网络支撑。而在杭州亚运会期间,浙江移动通过华为 5G-A 网络实现的万兆速率,成功支持了裸眼 3D 观赛、8K 超高清直播等创新应用,让全球观众感受到了 3D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市场格局与行业启示:技术创新仍是核心驱动力
从市场表现来看,根据 Dell'Oro Group 数据,2025 年 Q1 全球 RAN 市场同比增长,华为以 30% 的份额位居榜首,爱立信(24.3%)、诺基亚(19.5%)紧随其后。不过,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市场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 —— 在中国以外市场,爱立信(42%)与诺基亚(26%)合计占据 68% 份额,华为份额则降至 5%。这种格局既反映了全球市场的复杂性,也凸显了技术竞争力与市场拓展之间的非对称关系。
GlobalData 首席分析师 Ed Gubbins 指出,华为凭借 5G-A 与 AI 融合能力,率先在 RAN 领域实现性能与成本效益双突破,树立了业界新标杆。这一评价不仅是对华为技术实力的认可,更揭示了行业发展的核心趋势 ——5G-A 与 AI 融合已成为 5G 演进的必然方向,运营商需要通过网络智能化、绿色节能与场景化创新,应对数据流量激增与业务多样化的双重挑战。
华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技术创新助力运营商 5G 网络高效发展和演进,充分释放网络价值,加速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从连续 7 年的领跑成绩到 5G-A 时代的前瞻布局,华为的发展路径印证了一个道理:在技术驱动的通信行业,只有坚持长期主义的创新投入,才能在产业变革中始终占据引领地位。随着 5G-A 网络的全球部署加速,华为的技术实践无疑将为全球运营商与行业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范本。
版权声明:射频学堂原创或者转载的内容,其版权皆归原作者所有,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射频学堂仅用于知识分享。如需转载或者引用,请与原作者联系。射频学堂转述网络文章,皆著名来源和作者,不可溯源文章除外,如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
来源:射频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