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船舶设计中,高航速与结构安全性是核心要素,但舱室噪声控制同样不容忽视。舱室噪声不仅构成海洋污染,还可能引发仪器与部件的声振疲劳破坏,进而影响设备寿命及船舶整体性能。本文依托FastCAE团队开发的FastCAE-Acoustics声振耦合分析软件,针对某一船舶舱段,系统分析吸声技术与阻尼技术在船舶舱室噪声控制中的应用效果,为行业提供技术参考。
一、技术原理
1. 吸声降噪技术
吸声降噪技术通过反射原理将噪声引导至吸声材料内部,利用材料中声波与空气的摩擦作用,将声能转化为热能并散发。该技术核心在于吸声材料的选择与布局,常见材料包括玻璃棉(Glass wool)与岩棉(Rock wool),其性能参数如密度、流阻率、多孔性等直接影响降噪效果。
2. 阻尼技术
阻尼降噪技术通过在船舶舱壁钢板敷设高阻尼材料或结构,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耗散。自由阻尼与约束阻尼是两种典型应用形式,其中约束阻尼通过增加约束层(如钢板)进一步提升阻尼效果,但会显著增加结构重量与成本。
二、建模与分析方法
1. 模型建立
采用统计能量法(SEA)构建船舶舱室声振耦合模型,将系统分解为声腔、板壳等子系统。软件支持导入*Nastran bdf格式网格模型,并提供自动创建SEA板壳、识别封闭空间、建立SEA连接等功能,显著提升建模效率。
图1导入网格模型
图2自动建模
2. 参数设置
依据材料物理属性(如密度、模量)与噪声激励条件(柴油机结构噪声与空气噪声),设置子系统内损耗因子、吸声系数等关键参数。
图3材料和物理属性设置
3. 材料选型
吸声材料:选用玻璃棉(密度24kg/m³,流阻率2e+004N·s/m⁴)与岩棉(密度120kg/m³,流阻率6e+004N·s/m⁴),敷设于舱室侧壁钢板。
阻尼材料:采用橡胶阻尼层(密度100kg/m³,拉伸模量2.3×10³MPa,剪切模量7.72×10²MPa,阻尼损耗因子0.4),自由阻尼层厚度0.01m,约束阻尼层增加0.01m钢板约束。
三、结果对比与分析
通过对比不采取措施、采用吸声技术、自由阻尼与约束阻尼的四种模型,发现:
吸声技术与阻尼技术均显著降低目标舱室声压级。
图4四种模型目标舱室A计权声压级云图
四、结论与建议
1. 技术选型
阻尼和吸声降噪技术均能够有效降低舱室噪声,适用于对中高频噪声敏感的场景。
2. 工程应用
约束阻尼虽性能卓越,但需综合考虑结构重量与建造成本。建议根据船舶设计需求,灵活采用自由阻尼或局部约束阻尼布局,以平衡降噪效果与经济性。
3. 未来方向
可探索轻量化阻尼材料与复合降噪技术(如吸声-阻尼一体化结构),进一步优化船舶舱室噪声控制方案。懿朵科技将持续深耕声学技术领域,为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噪声控制解决方案。
注:文中数据及图表引用自FastCAE-Acoustics船舶降噪案例研究,实际效果以工程实测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