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国产化统计能量分析软件系列一 --懿朵科技船舶舱室噪声综合控制解决方案

4天前浏览23
      

引言

       



在船舶设计中,高航速与结构安全性是核心要素,但舱室噪声控制同样不容忽视。舱室噪声不仅构成海洋污染,还可能引发仪器与部件的声振疲劳破坏,进而影响设备寿命及船舶整体性能。本文依托FastCAE团队开发的FastCAE-Acoustics声振耦合分析软件,针对某一船舶舱段,系统分析吸声技术与阻尼技术在船舶舱室噪声控制中的应用效果,为行业提供技术参考。

     

、技术原理 

1. 吸声降噪技术

吸声降噪技术通过反射原理将噪声引导至吸声材料内部,利用材料中声波与空气的摩擦作用,将声能转化为热能并散发。该技术核心在于吸声材料的选择与布局,常见材料包括玻璃棉(Glass wool)与岩棉(Rock wool),其性能参数如密度、流阻率、多孔性等直接影响降噪效果。

2. 阻尼技术

阻尼降噪技术通过在船舶舱壁钢板敷设高阻尼材料或结构,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耗散。自由阻尼与约束阻尼是两种典型应用形式,其中约束阻尼通过增加约束层(如钢板)进一步提升阻尼效果,但会显著增加结构重量与成本。


、建模与分析方法

1. 模型建立

采用统计能量法(SEA)构建船舶舱室声振耦合模型,将系统分解为声腔、板壳等子系统。软件支持导入*Nastran bdf格式网格模型,并提供自动创建SEA板壳、识别封闭空间、建立SEA连接等功能,显著提升建模效率。

图片图1导入网格模型


图片图2自动建模


2. 参数设置

依据材料物理属性(如密度、模量)与噪声激励条件(柴油机结构噪声与空气噪声),设置子系统内损耗因子、吸声系数等关键参数。

   

图3材料和物理属性设置


3. 材料选型

  • 吸声材料:选用玻璃棉(密度24kg/m³,流阻率2e+004N·s/m⁴)与岩棉(密度120kg/m³,流阻率6e+004N·s/m⁴),敷设于舱室侧壁钢板。

  • 阻尼材料:采用橡胶阻尼层(密度100kg/m³,拉伸模量2.3×10³MPa,剪切模量7.72×10²MPa,阻尼损耗因子0.4),自由阻尼层厚度0.01m,约束阻尼层增加0.01m钢板约束。


三、结果对比与分析

通过对比不采取措施、采用吸声技术、自由阻尼与约束阻尼的四种模型,发现:

  • 吸声技术与阻尼技术均显著降低目标舱室声压级。

   

图4四种模型目标舱室A计权声压级云图


四、结论与建议

1. 技术选型

阻尼和吸声降噪技术均能够有效降低舱室噪声,适用于对中高频噪声敏感的场景。

2. 工程应用

约束阻尼虽性能卓越,但需综合考虑结构重量与建造成本。建议根据船舶设计需求,灵活采用自由阻尼或局部约束阻尼布局,以平衡降噪效果与经济性。

3. 未来方向

可探索轻量化阻尼材料与复合降噪技术(如吸声-阻尼一体化结构),进一步优化船舶舱室噪声控制方案。懿朵科技将持续深耕声学技术领域,为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噪声控制解决方案。


注:文中数据及图表引用自FastCAE-Acoustics船舶降噪案例研究,实际效果以工程实测为准。

来源:懿朵科技
Nastran振动疲劳船舶Acoustics海洋声学材料控制FAST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8-23
最近编辑:4天前
懿朵科技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6粉丝 23文章 12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声学超材料在直升机减振降噪技术中的应用进展

直升机噪声主要来源于旋翼气动噪声、传动系统振动及发动机噪声,严重影响着飞行舒适性、战场生存能力和环境友好性。传统阻尼与隔声材料在轻量化与低频降噪方面存在局限,声学超材料(Acoustic Metamaterials)凭借其人工设计的特殊周期结构,可产生天然材料不具备的声波操控能力,为直升机减振降噪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1、声学超材料的降噪机制 声学超材料通过精密的几何结构设计,形成对特定频段弹性波(声波)的“禁带”(带隙)。当声波频率落入禁带范围时,其传播将被显著抑制。主要实现路径包括:1.1 布拉格散射型禁带:依赖周期结构的物理尺度(与目标波长相当),通过波在界面处的散射干涉抵消声能。1.2 局域共振型禁带:通过附加谐振单元(质量块-弹性基体)产生低频局域共振,其频率由谐振单元等效质量与刚度决定,可在亚波长尺度实现低频控制。2、关键声学超材料结构在直升机中的应用2.1 周期性结构减振支杆原理与设计:在连接主减速器与机舱顶板的支撑杆结构中,周期性排布阻抗差异显著的材料(如金属与高阻尼橡胶),或设计不连续几何单元(凸台、凹槽)。降噪效果: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双/多材料复合支杆,在500-2000 Hz频段(直升机主要噪声区)实现舱内振动噪声降低近30 dB(图1)。 图1 周期性结构减振支杆与传统支杆振动噪声对比2)单材料周期支杆(图2)通过优化单元刚度与周期数,在相同频段实现12 dB以上加速度衰减(总衰减64%),虽带宽较窄但工艺更简。 图2 单材料周期性结构减振支杆结构应用优势:直接阻断振动从噪声源(主减)向舱室的结构传递路径,工程适配性强。挑战:多材料体系工艺复杂;动态载荷下长期稳定性需验证。2.2 局域共振单元周期板结构原理与设计:在舱壁或甲板等平板结构上,周期性地附加谐振单元(如质量块-橡胶基体)。单元谐振频率针对目标噪声设计。 图3 局域共振单元周期板典型结构及降噪能力降噪效果:1)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表明,此类周期板可在690-1500 Hz频段显著抑制振动位移响应,平均降噪10-15 dB。2) 采用蜂窝夹层作为基础板,可进一步拓宽有效降噪频带。应用优势:兼具承载与降噪功能;易于集成至机身蒙皮、隔板。挑战:附加质量需严格控制;宽频设计需优化谐振单元分布与参数。2.3 声学黑洞(Acoustic Black Hole, ABH)结构原理与设计:利用幂律函数设计板结构厚度(如 h(x)=ϵxmh(x)=ϵxm,m≥2),使结构波速逐渐降低至理论零点,声波无法反射而被耗散。分嵌入式与附加式。降噪效果: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表明,优化设计的ABH结构可在不增加质量前提下,使舱室1/3倍频程平均噪声降低3-10 dB,低频性能优异。应用优势:质量轻、带宽潜力大、设计灵活,尤其适合薄壁结构降噪。挑战:实际制造中厚度难以渐变为零,需结合阻尼材料增强耗散;高频效果显著,直升机低频噪声(<1000 Hz)控制仍需突破。3、技术优势与挑战3.1 优势:低频高效:局域共振与ABH可针对直升机强噪声低频段(数百Hz)设计。轻量化:亚波长特性允许小尺寸结构控制大 波长噪声,显著优于传统隔声层。可定制化:禁带频率可通过结构参数(周期、单元质量/刚度、厚度变化率)精准调控。3.2 挑战:程化应用:现有研究多基于实验室样件,缺乏全尺寸直升机环境(复杂载荷、温度、空间约束)验证。宽频带设计:单一结构难以覆盖直升机宽频噪声谱,需发展多级/耦合超材料设计。工艺与成本:复杂周期结构(尤其多材料、微细单元)制造精度要求高,成本控制是关键。4、懿朵科技声学超材料减振降噪技术服务方案4.1 多物理场耦合设计:结合压电、形状记忆合金等智能材料,开发主动/自适应声学超材料,实时调控禁带特性以匹配变化工况。4.2 结构-功能深度一体化:将超材料单元直接嵌入复合材料机身主承力结构(如蜂窝夹芯、梁肋),实现减重、承载与降噪协同。4.3 多尺度/多机制融合:融合布拉格散射、局域共振、ABH效应于单一结构,拓展降噪频宽与效能。4.4 数字赋能:利用拓扑优化与机器学习加速高效轻量化超材料构型设计。5、结论声学超材料通过人工结构创新突破物理限制,为直升机低频减振降噪提供了革命性路径。周期性支杆、局域共振板与声学黑洞等技术已展示显著实验室效果。未来亟需突破工程适配性、宽频设计与低成本制造瓶颈,推动其从实验室走向实际装机应用,助力打造更安静、更隐蔽的新一代直升机。来源:懿朵科技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