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低空飞行器噪声防治关键技术与发展路径

11小时前浏览1

1、背景介绍

随着《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指导意见》及配套政策的深入推进,低空飞行器噪声管控已成为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公众接受度的核心环节。基于当前政策对“绿色低空”和“智慧空域”的强调,现系统梳理低空飞行器噪声智能控制关键技术路径。


2智能飞行控制与主动降噪体系

1)飞行参数动态调控

  • 部署高精度声学传感网络(MEMS/光纤/矢量传感器),实时捕获噪声频谱特征。 

  • 基于闭环控制系统,动态调整电机转速、推进器功率及桨距角,实现噪声阈值管理(如超限自动降速)。  

2)智能旋翼优化技术

  • 动态变桨距控制:通过AI算法调节桨叶攻角,规避共振频段,优化声能分布。 

  • 仿生降噪设计:借鉴鸟类羽毛结构(如中国科大仿生叶片),结合低转速、高桨矩、大展长设计(Joby方案),显著削弱气动噪声。  

3)主动噪声抵消技术  

  • 声波对消:舱内部署相位反转声波发射装置,抵消特定频段噪声(受限开放环境)。 

  • 振动主动控制(AVC):磁流体阻尼器与压电作动器实时抑制发动机振动传导(NASA应用案例)。 

  • 智能声学材料:可调谐吸声结构实现频段自适应降噪,响应飞行状态变化。  

   
   

图1 ANC技术在螺旋桨航空器噪声控制中的应用路径


3、噪声特性研究与数字孪生评估

1)高精度噪声测绘

  • 风洞实验与飞行测试结合,建立全工况噪声数据库。 

  • 实验室级螺旋桨声场机器人测量(如ENSTA大学研究),支撑噪声生成机理建模。  

2)环境噪声智能评估  

  • 航空环境设计工具(AEDT):量化评估社区噪声影响(FAA标准工具),优化起降航线。 

  • 数字孪生技术:模拟城市环境噪声传播(香港科大模型),辅助垂直起降(VTOL)路径规划,减少敏感区悬停时间。  

   

图2航空环境设计工具


4、智能空域管理与飞行策略优化

1)人工智能路径规划

  • 融合地形、建筑群及气象数据,自动规避噪声敏感区(学校、医院、居民区)。 

  • 差异化飞行高度策略:高噪声飞行器升空飞行,低噪声机型适用低空任务。  

   
   

图3模拟多旋翼无人机噪声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香港科技大学)


2)时空协同降噪机制  

  • 时段管控:夜间及敏感时段禁飞,平衡运营与民生权益。 

  • 起降程序优化:采用“斜爬升”代替垂直爬升(如亚马逊Prime Air),降低地面感知噪声。  

   

图4亚马逊Prime Air无人机


5、懿朵赋能未来技术方向

懿朵科技根据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服务能力与工程解决方案(包括声学设计方法、仿真工具、算法、材料应用、低噪动力集成经验),为eVTOL整机制造商、起降场(Vertiport)运营商、城市规划部门及监管机构提供全链条的专业减振降噪技术服务与工程实施支持:
* 起降场声学设计与评估
* 航空器低噪声设计与优化咨询
* 航线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估
* 社区噪声减缓措施制定
* 适航噪声符合性验证支持


6、结语

在低空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噪声防治需构建“技术研发-标准制定-运营管理”三位一体体系。政策层面需进一步明确噪声红线标准,鼓励产学研联合攻关(如中国民航大学噪声预测技术),推动低空产业与城市环境和谐共生。未来技术突破将集中于智能材料、数字孪生平台及绿色动力集成,为万亿级低空市场提供可持续支撑。

政策依据:国务院《低空经济发展指导意见》(2024)、民航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指引》、工信部《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中“噪声控制与环保适航”专项要求。


来源:懿朵科技
振动磁流体气动噪声航空建筑声学电机材料机器人MEMS仿生数字孪生控制人工智能气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22
最近编辑:11小时前
懿朵科技
签名征集中
获赞 25粉丝 22文章 11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基于绕组等效的电抗器振动噪声分析方法研究

1、背景介绍在电气设备(电抗器)中,绕组是核心功能部件,承担电磁能量转换或阻抗调节的作用。对其开展振动噪声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电磁力引发的绕组振动会导致绝缘磨损、结构松动等机械故障;另一方面,绕组的高频振动会通过设备壳体向外辐射噪声,影响运行环境。然而,当绕组结构复杂时(如多层扁线绕组、复合绝缘结构),其振动模态、电磁-结构耦合机理以及噪声辐射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变得异常困难, 采用绕组等效建模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合理简化绕组结构并保留其关键动力学特性,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显著提升分析效率,为电抗器振动噪声的预测和控制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2、电抗器振动噪声分析存在的困难 (1)网格划分效率需求——绕组结构复杂(含扁线/圆线绕组、多层绝缘及支撑件),直接建模会导致网格数量激增且质量下降,显著增加计算资源消耗。(2)接触计算复杂度高——多层绕组间存在大量接触对(如摩擦接触、面-面接触),非线性计算负担沉重,易引发求解器收敛困难。据工程案例统计,完整模型接触区域可达数千处,超出常规工作站处理能力。(3)电磁力加载效率问题——电磁仿真输出的分布力需映射至绕组网格节点,完整模型因部件繁多导致数据预处理效率低下,且易引入载荷分配误差。3、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某大型电抗器设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振动噪声水平。其绕组结构,具有结构紧凑、散热要求高等特点。在建立振动噪声数值模拟模型过程中,重点对绕组结构进行等效建模处理。 图1 电抗器设备 图2 绕组等效示意图4、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绕组等效参数反演方法,通过建立参数化有限元模型与智能优化算法的协同计算框架,实现复杂绕组结构的精确等效建模及各项异性参数标定。绕组等效方法介绍(1)手动拟合等效材料参数:通过经验公式、试验数据或有限元试算,人工调整等效参数直至宏观响应匹配目标值;(2)构建优化模型或代理模型进行参数拟合:通过数学优化或机器学习代理模型,自动反演等效参数。绕组等效及噪声结果展示 图3 绕组结构等效前后模态振型对比 图4 电抗器辐射噪声示意图5、懿朵科技赋能懿朵科技依托先进的线圈等效建模技术,为电机、变压器及电抗器等电磁设备制造商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振动噪声(NVH)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实现高效设计、精准诊断与可靠降噪。我们核心服务包括:1) 振动噪声预测与低噪声设计优化服务2) 故障根因诊断与预防性优化服务3) 辐射噪声评估与降噪措施验证服务4) 计算资源优化与系统级分析服务来源:懿朵科技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