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功放与系统——解读功放手册

10小时前浏览2

功放(Power Amplifier, PA)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组件之一,它的性能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效率、线性度和可靠性。在设计无线通信系统时,功放不仅仅是独立的器件,而是与系统的其他部分(如天线、滤波器、调制解调器等)紧密相关。

1. 功放在系统中的作用

功放的主要作用是将低功率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功率水平,以驱动天线并实现远距离通信。

LOSS=31.4+20logf(MHz)+20logd(km)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功放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信号放大:将调制器输出的低功率信号放大到所需的发射功率。

阻抗匹配:确保功放与天线之间的阻抗匹配,以最大化功率传输效率。

线性度保障:在放大信号的同时,尽量减少失真,确保信号的完整性。

                   

效率优化: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功放的效率,降低系统功耗。               

2. 功放与系统的交互

功放并不是独立工作的,它与系统的其他部分存在复杂的交互关系。

(1)功放与天线             

阻抗匹配:天线与功放之间的阻抗匹配是系统设计的关键。如果匹配不良,会导致反射功率增加,降低功放效率,甚至损坏功放。                         

负载失配:在实际应用中,天线可能会因为环境变化(如靠近金属物体)导致阻抗失配。功放的负载失配能力(如驻波比容忍度)直接影响系统的可靠性。           

辐射效率:功放的输出功率和线性度直接影响天线的辐射效率。如果功放的非线性失真较大,可能会导致信号频谱扩展,干扰其他频段。            

(2)功放与滤波器               

谐波抑制:功放输出的信号通常包含谐波成分,这些谐波可能会干扰其他频段。滤波器的作用是抑制谐波,确保输出信号符合频谱规范。                              

带外噪声:功放的噪声性能会影响系统的接收灵敏度。滤波器可以抑制功放产生的带外噪声,提高系统的信噪比。               

(3)功放与调制解调器              

线性度要求:现代通信系统(如5G)使用复杂的调制方式(如QAM、OFDM),这些调制方式对功放的线性度要求极高。如果功放的线性度不足,会导致信号失真,降低系统的误码率性能。                            

动态范围:调制解调器输出的信号功率可能会动态变化,功放需要具备足够的动态范围来处理这些变化,同时保持高效率。               

(4)功放与电源             

电源效率:功放的效率直接影响系统的整体功耗。高效率功放可以降低电源的负担,延长电池寿命(在移动设备中)。                     

电源噪声:电源的噪声可能会通过功放耦合到射频信号中,影响系统的信噪比。因此,电源设计需要考虑噪声抑制。              

功放手册是做功放设计的必备工具,那手册里面到底说了哪些东西呢?有哪些信息是没有解读到的呢?这是一个NXP的功放管    

1.从首页大家都可以得到以下常规信息:输出功率7w,工作电压为7.5V,频率为:136-941MHz,大信号增益为:15dB,饱和效率为60%左右。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

有个信息很容易被忽略,:负载失配

我们可以看到表格里单列了这一项:在驻波比:65:1的时候,器件性能没有下降。

这个信息很关键,这个关系到我们功放的可靠性,在功放开短路的时候器件会不会有损伤,功放是否要做开短路保护。    

2.上图是功放的极限条件,

结温计算公式:

TJ=TA+RθJC*PD

其中 TJ 为结温,TA 为环境温度,RθJC 为热阻(取自数据表),PD 为功耗 ,从上述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

以100MHz频段为例

PD=7/0.69=10

假如我们在高温条件下工作,75°C

 TJ = 75°C + (1.1C/W x 10W) = 86°C 《150°C,符合高低温条件。同时可以根据TJ计算散热器面积以及对热仿真计算。

3.电容

上表是功放的输入、输出和反向电容

输入输出电容大家都知道,功放的输入输出电容大小与功放的工作频率反相关。

我们重点讲一下CRSS-米勒电容    

米勒电容会产生米勒效应,它就是一个电容的负反馈。在驱动前,Crss上是高电压,当驱动波形上升到阈值电压时,MOS管导通,d极电压急剧下降,通过Crss拉低g脚驱动电压,如果驱动功率不足,将在驱动波形的上升沿阈值电压附近留下一个阶梯;就是我们常说的功放爬坡过程中的平台效应,在设计收发切换时要考虑规避平台。

可以通过调整馈电电阻改善问题。

除了米勒效应,CRSS还决定了功放的VBW。

VBW在线性系统里面是比较重要是一个指标,具体就是VBW起到了限制带宽的作用。

VBW:用双音信号测试得到的交调开始急剧恶化时的双音间隔。在双音测试系统里面,定义当在工作频率点,输入双音信号,随着双音间隔的变大,当出现左右两边的IM3的幅度相差3dB的时候,此时,双音间隔就叫做VBW          
解释:功放管在输出端有个CRSS的电容(内部匹配),在靠近输出的地方,由于要馈电,要等效引入一个扼交的电感,具体可以由微带或者是直接绕线电感等效,此时,对于整个系统,由于LC谐振,会在比较低的频率下产生一个谐振点,整个谐振点的频率就是VBW。
    

由功放的VBW产生的原因可以采取2个措施来改变VBW,具体就是Cds和L的值,但是Cds是功放内部的匹配改不了,我们只能改变L的值,例如,我们把L的值变小,就可以变大VBW,在实际中,比如我们本来是单电源馈电,我们改成双电源平衡馈电,可以减小L的值,因为2个电感并联就等效于L变小了,VBW就变大了。    

4.功放匹配设计

上图就是功放的匹配设计了,根据表格可以得到功放的输入输出阻抗,通过共轭匹配,对照手册的测试数据调整匹配设计。

    

来源:射频通信链
非线性电源通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29
最近编辑:10小时前
匹诺曹
签名征集中
获赞 6粉丝 39文章 39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射频系统需求分析与功放设计关键技术

一、需求分析的核心价值与体系构建需求是客户对产品的核心约束,深入理解需求即抓住产品设计的基线。需求分析作为系统设计的前置环节,其核心任务是通过对问题的深度解构,明确输入数据、预期结果及输出形式,涵盖问题识别、分析与综合、规格说明制定、评审四个关键阶段。 从需求维度看,完整的需求体系包括:功能需求:产品应实现的具体业务功能性能需求:量化的技术指标(如灵敏度、动态范围)接口需求:外部连接标准(线序、协议、电信号定义)可靠性需求:环境适应性(温度、电源波动耐受)物理特性:外观尺寸、供电方式等约束条件 其中,指标作为性能需求的量化载体,其精细化程度直接决定设计方向的准确性。以射频系统为例: 接收机关键指标:邻道选择性、阻塞特性、灵敏度、互调选择性、动态范围发射机关键指标:杂散抑制、宽带噪声、邻道泄漏(ACLR)、功率一致性、频率覆盖比。二、功放设计关键指标与技术实现2.1 核心性能指标与设计策略2.1.1 收发隔离度收发隔离是收发双工器的核心指标,旨在避免发射信号泄漏导致接收机前端(LNA)饱和或损坏。设计原则需确保射频 AGC 模块正常工作,典型 TDMA 双工器隔离度需达到50dB 以上。2.1.2 宽带噪声抑制功放激励后输出宽带噪声显著增加,设计需满足:地面设备近端噪声≤-110dBc/Hz偏离 10% 中心频率(fo)以外≤-130dBc/Hz 实现方案:限制功放总增益(≤30dB),推动级输出端配置调谐滤波器或滤波器组。2.1.3 谐波抑制技术功放非线性特性导致谐波干扰,优化路径:末级采用 AB 类放大器(偶次谐波抵消,典型抑制水平 - 30~-40dBc)宽频带场景(频率覆盖比 > 10:1)采用功率合成技术,减少滤波器组复杂度2.1.4 三阶互调与 ACLR 控制三阶互调直接影响邻道泄漏(ACLR)和调制误差(EVM),多载波场景需重点抑制互调分量,通过功率回退(非恒包络调制回退 3~5dB)、预失真、DPD改善非线性特性。2.2 动态特性与可靠性指标2.2.1 输出驻波比(VSWR)驻波比(VSWR,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是衡量功放输出端与负载之间阻抗匹配程度的指标。当功放的输出端与负载阻抗不匹配时,部分功率会被反射回功放,形成驻波。驻波比的大小与激励功率有关,当激励功率为0或满负荷时,驻波比的测量结果会有较大差异。由于驻波比会随激励功率变化,不能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直接测量,而应使用通过式功率计进行测量。满载与空载状态差异需控制在合理范围。2.2.2 温度稳定性设计功率波动:全温区输出功率变化≤±1dB,可采用功率闭环的方式实现对功率波动的控制。2.3 功耗与控制功能2.3.1 效率与待机功耗优化窄带功放效率接近理论最大值,宽带功放需平衡带宽与效率TDMA 体制下采用待机模式:保留漏极偏压、关闭栅极电压,推动级同步待机降低整体功耗2.3.2 动态控制功能收发转换时间:功率上升 / 下降至 90%/10% 的时间需满足系统时序要求保护机制:输出开短路时自动降额 3~10dB,集成温度传感器与功率检测实现闭环控制三、电源处理与布局设计要点3.1 电源系统优化滤波与退耦:多电容并联降低等效串联电阻(ESR),抑制充放电发热浪涌抑制:大功率电阻与磁芯电感并联(直流短路、交流吸收振荡)脉冲电源设计:采用储能电容平滑脉冲电流,独立电流源限制充电峰值3.2 电磁兼容布局原则信号流向布局:按 “推动级→末级” 顺序排列,空间隔离防止自激电源与信号隔离:大电流路径远离射频小信号,电源输入口靠近末级功放屏蔽腔体设计:谐振频率需高于最高工作频率 2 倍以上,通过仿真验证电磁兼容性四、总结射频系统设计以需求分析为起点,通过精细化指标分解与关键技术选型,实现功能、性能与可靠性的平衡。功放作为发射链路核心部件,其设计需综合考虑非线性抑制、动态特性匹配与电磁兼容优化,通过电源处理与布局策略提升系统整体稳定性,最终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严苛要求。 来源:射频通信链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