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恒包络信号合路技术对比分析:基带侧与射频侧

11小时前浏览2

一、引言

恒包络信号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调制方式,其合路技术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系统性能和实现成本。在基站架构设计中,基带侧合路(Digital Combining)与射频侧合路(RF Combining)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技术特征。

中频合路

中频合路由FPGA在数字域进行,将多路已调数字中频相加,通过DAC转换成模拟中频。

中频合路用一个通道实现整个发射机,结构简单,但射频指标会偏低。

假设单路恒包络信号多信道合路后,IF变为多载波、非恒包络信号,假设每路功率为Po,四路恒包络信号叠加后,若相位相同,峰值功率为(4)2=16Po,平均功率为4Po,故PAPR为6 dB。当相位随机时,实际PAPR可能较低,但理论最大值为6 dB。

% 参数设置

N = 1024;         % 每个信号的样本数

numTrials = 1000;  % 蒙特卡洛仿真次数

% 1. 单路恒包络信号(理论PAPR=0 dB)    

single_PAPR = 0;   % 所有情况均为0 dB

               

% 2. 四路同相信号(理论PAPR=6 dB)

four_same = ones(N, 4);            % 四路同相信号(相位全为0)

combined_same = sum(four_same, 2); % 合路信号

peak_same = max(abs(combined_same).^2);

avg_same = mean(abs(combined_same).^2);

PAPR_same = 10*log10(peak_same / avg_same); % 计算PAPR(应为6 dB)

% 3. 四路随机相位信号(蒙特卡洛仿真)

PAPR_random = zeros(numTrials, 1);

for k = 1:numTrials

    four_phases = 2 * pi * rand(N, 4); % 生成随机相位

    four_sigs = exp(1j * four_phases); % 恒包络信号

    combined = sum(four_sigs, 2);      % 合路信号

    peak = max(abs(combined).^2);     % 峰值功率

    avg = mean(abs(combined).^2);     % 平均功率

    PAPR_random(k) = 10*log10(peak / avg);

end

% 绘制图形对比

figure;

hold on;

% 四路随机相位PAPR分布(直方图)

histogram(PAPR_random, 50, 'Normalization', 'pdf', 'FaceColor', [0.7 0.7 0.7], 'EdgeColor', 'none');

% 单路和四路同相的理论值(垂直虚线)

xline(single_PAPR, 'b--', 'LineWidth', 2, 'Label', '单路恒包络 (0 dB)');

xline(PAPR_same, 'r--', 'LineWidth', 2, 'Label', '四路同相 (6 dB)');    

               

% 图形标注

xlabel('峰均比 (PAPR/dB)');

ylabel('概率密度');

title('单路与四路恒包络信号合路PAPR对比');

legend('四路随机相位', 'Location', 'northeast');

grid on;

hold off;

由于RF放大器、混频器均具有非线性,多载波非恒包络信号之间会产生互调、交调。

中频合路由于信号变成了非恒包络,有峰均比,功放设计难度增大,三阶互调抑制及邻信道功率比难以满足要求,所以需要预失真或者采用前馈功放,使互调得以改善。

中频合路由数字基带单元完成,在数字域将4路信号相加,最后通过DAC转换为模拟中频输出。

射频合路    

射频侧合路依赖模拟电路实现,采用3dB电桥或Wilkinson功分器等无源器件。射频合路器需要确保各路信号之间的隔离度,以避免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这要求合路器具有良好的隔离性能。

射频合路在功放输出之后,由合路器将多路独立的已调射频合为一路输出。射频合路用4个独立通道实现整个发射机,结构复杂。但每个通道只处理一路恒包络,RF为恒包络信号,几乎不存在互调问题和邻信道功率比恶化问题,不用预失真来补偿信道的非线性,所有放大器均可以工作在饱和状态,功放可以深饱和工作,效率高,各项指标均容易满足。

这种方案,每个通道的射频电路与中频合路的基本一样,放大器可以工作在饱和状态,大大降低了对器件的线性要求,有利于降低功耗。射频合路需要RF合路器,将4路合并。

由于各路载频的频率相近,不能采用频分合路的方法,应该采用同频合路,目前最成熟、最匹配的合路方法是3dB电桥,合路后输出功率损耗3dB,被50欧负载吸收。4路载频合路需要2阶3dB电桥,理论损耗6dB。 

结论

恒包络信号合路在基带侧和射频侧各有其设计难点。基带侧合路主要面临信号同步、相位调整、算法复杂度和滤波器设计等挑战,而射频侧合路则需要解决功放线性化、信号隔离度、互调产物和频谱再生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和场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合路方式,以实现最佳的系统性能和经济效益。

    

来源:射频通信链
非线性电路通信UM理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29
最近编辑:11小时前
匹诺曹
签名征集中
获赞 6粉丝 39文章 396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一个优秀的射频测试工程师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一个优秀的射频测试工程师需要具备哪些技能?在无线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射频(RF)测试工程师是确保通信设备性能与用户体验的关键角色。从复杂的调制方案到无处不在的干扰,从功耗优化到标准合规性,工程师需要综合技术能力与创新思维,才能将“射频魔法”转化为可靠的产品。一、深入掌握射频基础理论与测试原理频谱与功率分析能力理解时域与频域的关系,能够精准测量脉冲信号、多载波信号的功率(如TDMA、LTE等)。熟练使用功率计和信号分析仪,掌握信道功率、邻道泄漏比(ACLR)等关键指标,并根据标准(如3GPP)设置测试参数。应对动态信号特性,如通过时间门控(Time Gating)隔离特定信号段(如GSM时隙),避免无效数据干扰结果。干扰分析与抑制技术熟悉常见干扰源(如ISM频段中的蓝牙、Wi-Fi与微波炉泄漏),并能利用实时频谱分析(RTSA)捕捉瞬态干扰。掌握抗干扰技术(如跳频扩频、OFDM)的原理,设计测试用例模拟真实干扰环境,验证设备鲁棒性。调制质量与信号完整性验证精通高阶调制(如QAM、OFDMA)的误差分析,通过星座图、误差矢量幅度(EVM)等指标评估信号质量。能够关联频域与时域问题,例如通过“标记耦合”定位特定子载波或符号的错误来源。二、熟练操作专业测试工具与软件 仪器操作能力 熟练使用功率计、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等硬件工具,并了解其性能边界(如动态范围、噪声基底)。针对复杂场景(如非连续载波聚合),利用自动化测试软件提升效率,减少人工配置误差。数据分析与故障诊断掌握信号捕获与回放技术,通过离线分析复现瞬态问题。功耗优化对电池寿命的非常重要,工程师需要能够测量和分析设备的功耗,特别是在低功耗和超低功耗模式下。这可能涉及到使用电流波形分析仪等工具,以及理解电源管理对射频性能的影响。三、标准合规性与系统化思维 无线通信标准与法规知识熟悉主流标准(如5G NR、Wi-Fi 6/7)的物理层要求,确保测试方案符合国际规范(如FCC、ETSI)。在EMI预兼容测试阶段提前识别风险,避免认证阶段的意外失败。跨领域系统优化能力理解射频设计与电源管理、热设计的关联,例如电池电压波动对PA线性度的影响。在低功耗设备(如IoT)中平衡射频性能与能效,优化休眠模式与激活切换策略。四、持续学习与工程实践素养 技术前瞻性 跟踪新兴技术(如毫米波、Massive MIMO),掌握多通道测试方案与算法升级。例如自动化异常检测与参数优化。问题解决与协作能力通过实验设计快速定位故障根源。与研发团队紧密协作,将测试数据转化为设计改进建议,推动产品迭代。结语优秀的射频测试工程师不仅是工具的操作者,更是无线系统的创新推动者。他们需融合扎实的理论功底、精湛的实操技能、对标准的深刻理解,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工程直觉。随着技术演进,唯有持续学习与跨界思维,才能在频谱资源日益紧张的挑战中,持续创造。 来源:射频通信链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