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波数与波矢

9小时前浏览1


波数 k 是描述波动传播特性的核心物理量。其物理意义有:描述波的空间周期性,通过复数形式区分波的传播(实部)和衰减(虚部)。与其他相关物理量共同构建波动的基本理论框架。理解波数 k 的实部与虚部差异,是分析表面导波、倏逝波、损耗介质中波传播等问题的关键。

目录



   
  • 波数和波矢    
  • 在传播中的意义    
  • 参考资料    


k

As shown below👇

波数和波矢

波数是一个标量,仅取决于所讨论的频率,并且指定波形每米的相位变化。通常表示为k或β以弧度/米为单位:

 

在上式,λ是工作波长,f是频率,c是给定介质中的光速。

波数k在天线理论和物理学中无处不在。对于自由空间中的计算,它基本上是表示频率的另一种方式。

由于介电常数或介电常数大于1的介电材料或磁导率大于1的材料的波长较小,波数简洁地表示了传播平面波的相位变化,以弧度/米为单位,2*PI弧度是所有介质中的一个完整周期。

因此,波数也可以写成:

k=2πf*sqrt(μ*ε)=2πf*sqrt(μr*εr*μ0*ε0)


波矢是指描述平面波在3个正交方向(通常为x、y和z轴)上的相位变化的矢量。

波矢量的大小就是波数。

对于波在球坐标描述的方向上的传播,波矢量k由下式给出:

 

波矢的 x 分量决定了相位的变化率 沿 +x 方向传播的平面波。

相同的定义适用于 y和 z 方向。

波矢是平面波的一个属性。平面波的相位变化始终为 2π


因此,波矢与波数的幅度大小相等,有

 

如果kx=2π/λ,那么其他两个方向的分量必须为0.

 




在传播中的意义

在波动方程的解中(如行波),波数 k 与空间相位的变化直接相关。

例如,一维平面波的表达式为:

 

传播方向:若波沿+x方向传播,相位项为(kx - ωt);若沿―x方向,则为(kx + ωt)。

空间周期性:kx决定了波在空间中的相位分布。当x增加λ时,相位变化2π


波数k与w以及波速v满足色散关系:

v=w/k

均匀非色散介质中:w=vk,波速恒定。

色散介质中:w与k非线性相关,导致不同频率的波的传播速度不同。


当波数k为复数时,即k=k实+jk虚,那么

实部:控制波的相位传播,与波长有关。

虚部:控制波的振幅衰减(指数衰减),如

损耗介质(如导电介质中的电磁波):振幅随传播距离衰减(趋肤效应)。

倏逝波(Evanescent Wave):波在垂直于传播方向(如界面法线方向)上指数衰减,无法远距离传播。


在不同类型波中

表面导波(如表面等离子激元波):k通常为实数或复数的实部主导,波沿界面传播,能量集中在表面附近。

倏逝波(如全反射时的隐失场):k 的垂直分量(如 kz)为纯虚数,导致波在垂直方向上迅速衰减。

波导中的模式:k的实部决定传播速度,虚部可能对应模式损耗(如金属波导的导体损耗)。




参考文献



   

[1] D. M. Pozar, 微波工程, 第三版.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

[2] L. Si, H. Jiang, X. Lv, and J. Ding, “Broadband extremely close-spaced 5G MIMO antenna with mutual coupling reduction using metamaterial-inspired superstrate,” Opt. Express, OE, vol. 27, no. 3, pp. 3472–3482, Feb. 2019, doi: 10.1364/OE.27.003472.

来源:微波工程仿真
Inspire非线性电子理论材料控制META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07-16
最近编辑:9小时前
周末--电磁仿真
博士 微波电磁波
获赞 28粉丝 55文章 433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可打印液态金属墨水:柔性电子的创新突破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柔性电子领域不断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今天,咱们就来深入了解一项极具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 可直接打印且具有粘性的液态金属墨水,它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研究背景:传统与挑战并存传统电子设备大多 “硬邦邦”,缺乏柔韧性和适应性,在很多需要灵活、可拉伸特性的场景中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在可穿戴设备领域。想象一下,戴着一块生硬的电子设备在身上,不仅不舒服,还会限制活动,这样的设备很难贴合人体复杂的轮廓,也无法在经常变形的人体表面正常工作。液态金属,比如镓铟合金,因其良好的流动性和出色的导电性,成为制造柔性、可拉伸电子产品的理想材料,在软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人机交互等前沿领域备受关注。但它也有自己的 “小脾气”,表面张力高,就像有一层无形的 “保护膜”,导致直接书写时难以形成连续的图案,而是变成一个个不连续的小球;同时,它的表面粘附性低,很难附着在像纸、Ecoflex 这样的常见材料上,这大大限制了它在柔性电子领域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研人员想了很多办法。其中一种策略是将纳米或微米级的液态金属颗粒与聚合物基质结合,制成高性能的液态金属复合墨水。这种墨水虽然保留了液态金属的导电性,还能通过聚合物增强加工适应性和稳定性,支持多种柔性制造工艺,不过它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直接书写的图案通常不导电,需要施加压力让颗粒聚集才能导电,而且导电图案的分辨率有限且不稳定,导电通路在长时间使用中还需要外部刺 激才能激活,使用起来不太方便。研究成果:创新墨水带来新机遇面对这些难题,深圳大学的科研团队另辟蹊径,开发出了一种简单又经济的方法。他们将二氧化硅( )颗粒机械地混入液态金属中,成功制备出了可直接书写且可回收的液态金属 - 二氧化硅(LMS)墨水。墨水特性在搅拌过程中,液态金属表面的氧化层会附着在二氧化硅颗粒表面,消耗原有的氧化层。与此同时,液态金属中的镓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快速形成新的氧化层,这不仅增强了液态金属与基底的粘附力,还让 LMS 墨水能直接在纸、Ecoflex 等多种材料上打印。而且,添加二氧化硅颗粒后,LMS 墨水的导电性依然良好,1wt% 的 /LM 的 LMS 墨水电导率可达 ,虽然比纯液态金属略低,但足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并且无需外部刺 激就能形成导电通路。这种墨水还有个超实用的特点 —— 可回收。用无水乙醇就能轻松擦掉打印的图案,回收的 LMS 墨水经过处理后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研究显示,质量分数为 1wt% 的 /LM 的 LMS 墨水在添加 1M HCl 溶液后,液态金属的平均回收率达到 96.7%;质量分数为 3wt%、6wt% 和 10wt% 的 LMS 墨水,回收率更是高达 98.7%、99.1% 和 98.8% 。打印性能从打印性能来看,LMS 墨水表现也十分出色。它的分辨率高达 165μm,能在各种基底上打印出精细的图案。研究人员通过调整打印参数,像打印速度、高度、挤出压力,以及选择合适的针头内径,找到了最佳打印参数组合:打印速度为 ,挤出压力在 150 - 160kPa 之间。在这个参数范围内,能打印出连续、均匀的线条,打印效果最佳。有了最佳参数,复杂图案的打印就不在话下。无论是深圳大学的校徽、汉字 “龙”,还是花卉图案、卡通形象,LMS 墨水都能精准打印在不同的基底上,如 PET、PVC、玻璃、纸张、PDMS 等。而且,打印的图案还能轻松擦掉重写,真正实现了可重复使用。传感性能用 LMS 墨水制成的应变传感器,在电气传感性能方面同样优秀。它对不同应变、温度、手指压力频率下的相对电阻变化响应灵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在 0 - 300% 的应变范围内,传感器呈现出多个线性响应区域,应变系数(GF)在不同应变区间表现稳定。比如在 0 - 50% 应变范围内,GF 达到 0.05。即使经过 100 次连续拉伸循环,传感器的信号依然稳定,几乎没有波动。在温度敏感性测试中,随着温度从 25°C 升高到 95°C,传感器的电阻值相应增加,并且在特定应变和力负载下,响应时间短、恢复时间快,展现出卓越的机电性能。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基于 LMS 墨水的应变传感器表现堪称惊艳。它能贴在手指、手腕、肘部、膝盖等人体部位,精准监测各种生理运动和生物信号。当手指弯曲时,传感器能根据弯曲频率和角度准确输出相对电阻信号;通过与摩尔斯电码结合,还能在危险环境中发送求救信号和传递关键信息,像 “SOS”“HELP” 等。不仅如此,LMS 墨水还能用于构建可拉伸的电子设备和实现人机交互。研究人员在 Ecoflex 基底上打印电路,制作出带有 LED 的电子设备,拉伸后 LED 依然能正常工作,证明了电路的可拉伸性。将 LMS 应变传感器安装在手套上,制成体感手套,就能实时控制商用机器人手的动作。当佩戴者做出 “OK”“鼓掌”“胜利” 等手势时,机器人手能几乎同步做出相同动作,实现了精准的人机协同操作。图文导读总结展望:前景广阔,未来可期这项研究通过将液态金属与二氧化硅混合,制备出了性能优异的 LMS 墨水,为可穿戴设备和柔性电子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LMS 墨水不仅解决了液态金属打印的难题,还具备可回收、可重复书写的特性,降低了制造成本,符合环保理念。用 LMS 墨水制成的应变传感器,在健康监测、应急通信和人机交互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不过,目前这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在长期佩戴时,要进一步优化传感器的封装,防止液态金属泄漏;同时,还需要提高大规模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让这项技术能更快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预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LMS 墨水及其相关技术将不断完善和创新。未来,我们或许能看到更多基于 LMS 墨水的可穿戴设备,它们将更加舒适、智能,为人们的健康监测和生活便利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在人机交互领域,也将实现更加自然、高效的互动方式,让科技与生活更加紧密地融合*本文来源:作者团队,感谢作者团队对本公 众号的大力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有冒犯之处敬请见谅!来源:微波工程仿真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