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5年07月03日 星期四
新能源产业的强势崛起,使相关战略性矿产资源正在成为国际新的博弈筹码。
尽管战略性(关键)矿产目前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或概念,根据陈其慎、张艳飞等著的《国内外战略性(关键)矿产厘定理论与方法》,中国厘定战略性关键矿产的原则有5点:对国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矿产;经济意义大且大量依赖进口的矿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关键作用且大量依赖进口的矿产;具有较强国际市场优势的矿产;其他需要国家强化管理的矿产。
24潮产业研究院(TTIR)统计发现,在中国、日本、印尼、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等很多国家发布的战略性/关键矿产目录清单中,镍都位列其中。镍(Ni)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耐腐蚀性、抗氧化性和高温强度,被称为 “现代工业的维生素”。由于镍具有比较好的可塑性、耐腐蚀性和磁性等性能,常被用于不锈钢、锂电池等领域,是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和战略资源。
根据五矿金融研究院数据,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及航空航天用镍需求占比超60%,三元高镍电池材料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
镍及其化合物主要用途是作为合金元素生产不锈钢,全球约65%、中国约85%的镍用于冶炼不锈钢。其他应用领域为电镀、化学电源、石油化工,以及颜料和染料等材料领域。由于新能源领域的旺盛需求,镍在电池领域的应用占比也在逐年提高。据行业数据测算,电池行业用镍量已由2010年前的3%上升至2023年的约13%。
但五矿证券数据也显示,中国镍矿对外依存度超83%。
回望近十年镍价格如过山车般剧烈波动的背后是全球产业格局的巨变。供应端受资源分布不均、矿业政策调整和地缘政治影响;需求端则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不锈钢市场的变化而重塑,与此同时金融市场的情绪和预期也放大了价格波动。
比如在2021-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三元动力电池装车量增速明显,对硫酸镍的需求增速较大,电池用镍紧张,一度使用大量镍豆自溶生产硫酸镍;随着俄乌冲突爆发,在此期间LME更是于2022年3月发生了史诗级的挤仓行情,镍价大幅攀升至20万元/吨以上。随后,随着供应端印尼产能的快速增长产量的快速释放,需求端电池的更新迭代,市场更青睐于安全性能高的磷酸铁锂电池,三元动力电池市场占比缩窄,池用镍量增速明显放缓,供大于求镍价逐渐开始调整。
从资本周期和产能周期角度,此前镍主要经历了三轮扩张周期,每一次都伴随着下游需求的极剧爆发,然后供应追上,从供不应求到产能过剩。事实上,当前在政策、产能扩张与价格等多重博弈下,全球镍矿产业已进入新一轮的洗牌周期,有实力的公司多在资源以及下游延升布局的道路上不断加码,与之相反实力偏弱的企业预计将被这一轮行业洗牌清扫出局。
现在市场最关心的问题是,全球镍矿的竞争格局是怎样的?未来镍的上升周期何时才能到来呢?事实上,镍价的短期市场波动几乎难以预测,但长期趋势一定还是取决于供需关系的变化。本文旨在通过对未来供需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与读者朋友探讨 “镍价进一步下跌空间及下一轮牛市起点” 这一问题,意在抛砖引玉,仅供参考,也欢迎读者朋友予以补充、指正,甚至批评。
(注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目前全球镍矿主要以红土镍矿和硫化镍矿两种形式存在,红土镍矿主要分布在赤道线南北30度以内的热带国家,如印尼、菲律宾、古巴和巴西等。其中,印尼是全球红土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硫化镍矿资源则相对有限,主要分布在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南非等高纬度地区。
根据USGS的数据,2024年全球镍储量约为1.3亿吨,其中印尼是全球镍储量最为丰富的国家,占全球镍总储量的42%。此外,澳大利亚和巴西分别占全球镍储量的18%和12%;而2024年全球镍金属产量约为352万吨,其中产量最高也是印尼,占比30%,菲律宾、巴西以及俄罗斯占比20%、15%、10%。
而我国镍资源较少,主要集中在甘肃省。此外,我国镍资源以硫化镍为主,且品位偏低。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矿山为甘肃的硫化镍矿金川矿山,其于1959年开发,在全球硫化镍矿山中储量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俄罗斯的Nornickel矿山。但相较于加拿大硫化镍矿来说,金川矿山的品位相对较低,约在1%附近。
历史上,硫化镍矿曾长期占据原料供应的绝对主导地位,由于技术的进步,红土镍矿的火法及湿法的生产成本更低,流程更加简化,红土镍矿的利用占据上风,特别是中资企业在印尼的大规模投资建厂,推动了印尼镍产业的快速发展。
放眼全球,印尼已经成为全球镍矿产业发展与趋势变化的风向标,印尼红土镍资源也已经成为新能源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2025年,根据之前印尼政府镍产业政策的目标,印尼镍矿产量仍会进一步提升,USGC预计2025年印尼镍矿产量为232万金属吨,同比上升6.9%,全球产量占比58%。在印尼市场的推动下,预计2025年全球镍矿产量达401万金属吨(同比增长3.4%)。
纵观印尼镍矿产业发展史,印尼作为全球最大的镍矿生产国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印尼的镍矿主要以原材料形式出口,国内产业链未能得到充分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印尼政府决定通过禁止镍矿出口,推动国内镍矿加工产业的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自2014年起,印尼逐步实施镍矿出口禁令,要求所有镍矿必须在本国冶炼或精炼后方可出口。其实在2010-2020年,印尼政府多次提前出口禁令时间表,最终于2020年彻底禁止镍矿出口。通过限制原矿出口,迫使企业在本地加工,该项措施促进了本地冶炼厂的建设。
同时,印尼政府通过政策引导镍资源向新能源领域倾斜,即加大电池产业链战略布局:其在2021年成立国有控股公司,整合镍矿石开采、硫酸镍/钴生产、正极材料及电池制造全链条,目标到2030年控制全球40%电动汽车电池产能;同时通过限制低端产能,推广资源利用率更高、碳排放更低HPAL技术,优先支持生产动力电池原料(如MHP、镍钴硫酸盐)的项目;2024年将五大镍加工工业园区列为国家战略项目,总投资395.8亿美元,专注生产电池关键材料。这些政策帮助印尼在全球镍产业链中占据更核心的地位。
而印尼政府实施的一系列政策,确实让其镍产业的吸引力倍增,以中资为代表的企业纷纷赴印尼投资建厂,如力勤、华友、中伟、格林美等为代表的湿法中间品、高冰镍以及部分下游项目陆续在印尼投产。通过十年的发展,当前印尼的镍加工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实现了从单纯出口镍矿原料到出口高附加值镍加工产品的转变。
目前,印尼在镍矿资源端和初级冶炼品加工环节居世界首位,成功实现从 “纯粹的镍原矿供应国” 到 “镍初级产品冶炼国” 的转变,在产业链中上游占据主导地位。印尼精炼镍出口额从2019年的2%跃升至2023年的9%(220亿美元),镍生铁、MHP产量全球占比超50%,成为全球最大镍加工国。
依托得天独厚的镍矿资源禀赋优势,印尼政府通过实施禁止镍原矿出口、推动产业链的本土化、加大镍矿的深加工与利用、积极引入外资和技术等政策,成功在国际产业链的初级镍冶炼环节跻身世界首位,从而牢牢把握镍全球产业链的中上游环节。印尼的政策组合拳不仅重塑了全球镍供应链格局,也为资源型国家转型提供了 “控制资源—吸引投资—主导产业链” 的范本。
凭借红土镍矿资源优势和一体化冶炼技术,印尼镍产能生产成本远低于其他国家。这主要得益于中国采选冶技术行业领先,在与海外资源品质相似的情况下拥有绝对成本优势。
比如2007年的中冶瑞木湿法项目建设,经过长期的优化协同中国恩菲开发出第三代湿法冶炼技术,引领的第二轮技术变革,进一步巩固中资企业在镍行业的优势。在中冶瑞木基础上,中国恩菲携手力勤资源打造的印尼HPAL一期项目均于2个月内成功达产,创造了行业新增产能建设时间最短、平均每金属吨镍的投资成本最低及达产时间最短的纪录,打开HPAL新纪元。
以力勤资源为例,所用红土镍矿镍钴比10:1,钴营收作为镍成本抵扣,根据Hairita披露的钴金属价格较高的2022H1镍C1成本最低达到了0.26万美元/吨,随着钴价回落以及红土镍矿原料价格上涨,2024H1抵扣后C1成本达到0.61万美元/吨。
如下图所示,根据Woodmac和五矿证券统计的原生镍成本曲线图,印尼低成本产能释放拉低全球成本曲线,以澳洲为代表的高成本镍产量基本已经全部出清,RKEF成为边际供应成本支撑。
印尼产能扩张通过低成本供应释放、政策驱动的全产业链整合及需求端结构性矛盾,形成对镍价的持续压制。当前镍价跌至成本支撑线附近,多个高成本项目开始出清,全球镍供应格局重塑,镍已经进入周期底部的产能出清新阶段。
镍铁—不锈钢是镍产业链中核心主线。镍铁为镍元素供给占比最大的镍产品,是终端不锈钢的主要原料。受印尼禁矿政策影响,近年来镍铁新增产能逐步向印尼本地转移,同时国内能耗双控等严格的环保政策与印尼相对明显的成本优势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选择在印尼当地设厂进行镍铁生产,对国内的镍铁产量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替代。因此印尼镍铁产能持续高增。
随着印尼镍铁产能快速释放,庞大的产能使得镍铁呈现供应过剩,与此同时也使得镍矿资源被低廉消耗。23年下半年印尼能源和矿产资源部(ESDM)开始计划暂停或限制II类镍加工厂(即镍铁和镍生铁)的建设许可。
混沌天成研究院预计2025年全球镍铁产能达357万镍吨,同比下降1.7%,产量为202万镍吨,同比上升1%,其中印尼产量为150万镍吨,同比上升,中国产量32万吨,同比下降6.3%。同时全球镍铁的产能扩张也已经到了尾声,2026年产能基本无扩张。
换句话说,印尼镍铁的产能不会再出现无序扩张的局面,不过对于中国镍铁产业而言,印尼对中国的冲击也还未结束,镍铁产业重塑正进入下半局。
其中,对于硫酸镍-三元电池产业链而言,近年来,由于动力电池端,三元电池的市场份额逐渐被磷酸铁锂电池蚕食,硫酸镍的需求显著低于预期。目前除印尼在下游化政策的影响下,仍有较多的硫酸镍产能规划投产,以我国为代表的其他地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据SMM统计2022三季度至2024年间,中国硫酸镍产能维持58万镍吨/年。2025年国内预计投产硫酸镍产能9万镍吨,印尼预计投产11.6万吨。2026年,仅印尼预计投产14.5万镍吨,产能增速放缓。
根据混沌天成研究院的统计,2024年中国硫酸镍产量达57万镍吨,实际产能89万吨,产能利用率仅62%。2025年以及2026年全球硫酸镍产能持续扩张,25、26年印尼和中国共新增20.6万镍吨、14.5万镍吨产能,进一步加剧供应过剩,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滑,预计推动低端产能淘汰持续。
而对于精炼镍—镍基合金产业链而言,相对稳定,一直以来全球电解镍企业长久以来都维持稳定,产能几乎无增长,供应的波动主要来至于各个企业的检修或出现的生产事故,产量的波动在1%左右(排除疫情这种极端事故),不过随着中国和印尼精炼镍产能的扩张,全球精炼镍产能表现为大幅增长,根据混沌天成研究院的统计,2023、2024年全球精炼镍产能增长13、15万吨,增长幅度约13%、13%。2024年国内精炼镍新增产能达16.3万吨,2024年全球精炼镍产量维持87万吨,当年产能利用率约71%。在精炼镍产量显著过剩镍价持续低迷的环境下,25年精炼新增产能已经明显放缓,26年基本无增长,产能增长已经到尾声。
不锈钢一直是原生镍最大的下游需求领域,2019年其需求占比达到了69%。然而,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发展,电池对原生镍的需求在2021年显著增加,导致不锈钢在原生镍需求中的比例有所下降。
目前镍作为电池制造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电动车电池和储能电池等领域。由于新能源行业的快速扩展,电池领域对镍的需求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由于磷酸铁锂电池需求比例的上升,新能源领域对镍的整体需求虽有所增长,但未达到预期水平。SMM预计到2028年,电池制造行业在镍行业的需求占比将提升至11%左右。
短期来看,目前下游不锈钢维持稳增态势;合金特钢铸造的市场空间相对有限,整体增长趋势基本保持稳定。新能源板块,磷酸铁锂电池对三元锂电池挤占仍在持续,来自新能源板块对镍需求增速将会进一步放缓。总体2025年仍然面临镍需求增速放缓的现实。
另一方面,据SMM了解,全球纯镍的过剩问题依然严峻,截止6月初累计库存量已达到约35万吨。LME的库存再次攀升至20万吨的高位。同时,非LME注册库存也达到约8万吨左右。在中国市场方面,SHFE的库存量约为4万吨,社会库存也约为4万吨。此外,今年新增的纯镍产能将继续释放,预计产量环比将继续增加。因此,精炼镍的过剩情况仍将维持在高水平。
尽管全球纯镍供应持续过剩,且过剩幅度扩大,全球库存不断累库,但镍价整体呈区间震荡运行,重心未突破15000美元/吨,今年4月份即使短暂跌破也快速回弹目前仍维持在15000美元/吨上方。这主要是因为印尼镍矿供应在全球占比中越来越高,其政策对镍成本以及供应影响巨大。
早在2023年中国及印尼镍产能激增造成镍价腰斩,源源不断的廉价红土镍供应对全球镍生产商经营造成重创。全球镍供应格局演变为除印尼和中国之外的主要镍供应国均大幅减产,印尼镍产量则保持高增长,其原生镍生产能力远超其本地消费能力。印尼政府意识到其在供应链上的重要地位,意图加强自身话语权。
2024年以来印尼镍政策持续对镍价造成扰动,配额(RKAB)审批(即工作计划和预算,是矿业公司每年必须准备并提交能源和矿产资源部或能源和矿产资源部授权的机构批准的文件)的延迟及缓慢,造成镍矿价格居高不下,镍价下方支撑亦较强。2024年,RKAB从一年一审批改为三年一审,RKAB发放进度贯穿着镍的交易逻辑。
2025年年初开始,能源和矿产资源部ESDM相关人员多次在公开采访中表示,会用控制年内RKAB配额的方式稳定镍价,保证镍产品价值。2024年底,印尼2025年配额政策反复,先是传出削减至1.5亿吨的消息,随后印尼矿业部官员称2025年配额为2亿吨,但1月22日又有消息称2025年已批准配额为2.9849亿吨相比24年2.7189有显著提高。5月末,市场传闻印尼配额增加至3.2亿吨后又被证实消息不实。这些消息导致市场对镍矿供应预期混乱,镍价波动,今年印尼批准镍矿额度能否如期放量仍存不确定性。
为财政增收与资源管控,同时限制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倒逼产业链升级。印尼政府于2025年4月26日正式实施《2025年第19号政府条例》,将镍产业链的特许权使用费(PNBP)从固定税率改为与HMA(金属矿产基准价)挂钩的浮动阶梯税率。镍矿税率从固定10%调整为14%-19%,镍铁(FeNi)税率从2%升至4%-6%,镍生铁(NPI)税率从5%升至5%-7%,镍锍(镍硫)税率从2%升至3.5%-5.5%,并新增镍金属1.5%的税费。据了解特权使用费在产业链条中仅征收一次,鉴于该政策执行对象为采矿许可证持有人,而多数冶炼厂和贸易公司并不持有采矿许可证,因此该政策主要影响的是镍矿商的成本,进而传导至下游。依据5月一期印尼镍矿内贸基准价,矿企需要多缴纳税费约1-1.2美元/湿吨,镍铁及冰镍成本约上涨10-15元/镍。
2025年2月开始,印尼新政策不断,对资源端和冶炼端同时下手,涉及到了金融、外汇、产业定价等方方面面。从年初上线的SIMBARA系统(跨部门矿产与煤炭信息系统,该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镍矿开采、加工、运输的全流程数字化追溯),到沸沸扬扬的宣布自然资源出口外汇管制政策,再到修改HPM价格(印尼政府主导的镍金属等7种产品的销售基准价)以及HBA价格(印尼政府主导的煤炭基准价格),印尼政府持续传递出希望更好的掌控当地资源及产品的定价权,增加国家税收,提高印尼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的政策意图,对于镍产业来说,从镍矿到冶炼企业,政策的各环节管控力度越发严格,反映出了印尼政府希望印尼引导镍价,提高印尼镍产品价值以及增加税收的意图。
如今供应宽松是基本事实,印尼成本是价格底部的决定性因素。尽管印尼在全球镍供应占据半壁江山,但同时也面临高品位矿枯竭、矿石平均品位下降、全球逐渐提升的ESG要求、湿法尾矿处理等问题,这些因素在该国采矿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以及建立价格指数等变动中发挥作用,在未来或将进一步提升印尼镍生产成本。
展望2025年,印尼政策将延续影响镍价的主要因素的地位,政策变更会带来额外的生产成本,产业链将在地缘政治风险与高利率环境中继续洗牌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