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问题聚焦
弹性波在加筋结构中的反射、透射及模式转换现象,是飞行器壁板健康监测的关键课题。对比分析含 T 型筋条与无筋条的薄板模型,揭示加强筋对应力波传播特性的影响机制。
2、模型参数对照表
ABAQUS 实操全流程
1、 模型构建六步曲
边界设置:左侧施加 Fixed 固定约束,右侧添加 200mm 长无反射边界(分 20 层,阻尼系数从 0 递增至 1.5×10⁶)。
载荷施加:在板左侧表面施加半正弦压力载荷(峰值 1MPa,中心频率 150kHz),模拟应力波激励。
参考点创建:
选择板上表面左右中点,通过 “Create Reference Point” 生成 RP1(提取入射波能量)。
选择板下表面左右中点,生成 RP2(提取透射波能量)。
透射系数 (T):透射波能量与入射波能量的比值,公式为:
以参考点入射波的能量作为基准,分别计算反射 S0 模式能量、反射 A0 模式能量、透射 S0 模式能量和透射 A0 模式能量,定义反射系数、透射系数
创建能量输出集:
Set1:包含 RP1 周围 10 个节点,输出入射波能量。
Set2:包含 RP2 周围 10 个节点,输出透射波能量。
后处理分析:
在 Visualization 模块调用 “History Output”,绘制 Set1 与 Set2 的能量 - 时间曲线。 取应力波稳定传播时段(如 10-20μs),计算能量积分值代入公式。
结论:T 型筋条使应力波透射能量降低 27%,反射能量增加 125%,主要因筋条与板的刚度不连续导致波模式转换(纵波→横波 + 弯曲波),增加能量耗散路径。
内能曲线:含筋条模型的内能峰值(0.85e-4J)比无筋条模型(0.56e-4J)高 52%,表明筋条阻碍波传播,导致更多能量转化为结构内能。
应变能分布:无筋条模型应变能呈均匀扩散,含筋条模型在筋条根部出现应变能集中(颜色深紫区域),提示此处为疲劳损伤易发源区。
在 Step 模块启用 “Field Output”,勾选 U(位移)、S(应力)。 在 Visualization 模块使用 “Animate” 功能,设置播放速度 20 帧 / 秒,观察应力波遇筋条后的反射波纹与模式转换现象。
三、工程应用价值 结构健康监测:通过透射系数变化可定量评估筋条与板的连接损伤(如脱胶),当 T 值突然升高 15% 以上时,提示可能存在界面失效。
优化设计指导:建议将筋条根部倒圆角(R=5mm),可使反射系数降低 12%,减少应力集中风险。
仿真参数校准:实际工程中可通过对比实测透射波信号与仿真结果,反推材料阻尼系数(建议取值范围 0.18-0.25),提高模型精度。
关键操作快捷键 网格划分:Ctrl+M 快速调用 Sizing 功能 参考点创建:Shift+R 激活参考点工具 能量曲线绘制:F6 直接打开 History Output 对话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