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情怀·从“山西钢科”里看见中国碳纤维
本文为读者投稿从“山西钢科”里看见中国碳纤维 1 “叮咚,您的碳纤维已收卷至定长,请下架” 这样的消息每天响起在祖国各地 那是幸福来敲门,全国八万名碳纤维从业者的问候 如百灵鸟的歌声般令人期待和欣喜 轻轻取下碳纤维:捆扎、判定、贴标、包装 如同打开崭新的每一天 从“山西钢科”里看见中国碳纤维 像一列追风的火车 从一个黎明赶往下一个黎明 李仍元、张爱萍、桂纯、师昌绪、李克健、罗益峰、吕春祥…… 我无法一一喊出那些中国碳纤维行业领路人的名字,但我知道 他们的奔跑中深深地刻着时代的印记 他们如一面面迎风飘扬的旗帜 应和着百年工运的光辉精神 见证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中国经济的无穷动力 碳纤维和复合材料早已成为国家“新材料七大方向”之首 每一根碳纤维中都有不同的故事 每一个故事中都含有一个走向复兴的中国 既讲述着科技带来的繁荣与富强 也编织着每一份平凡生活的美好 2 从前慢的岁月,一轴碳纤维还未收卷过半 产线就崩溃在风雪里,跑瘦的减速机和传动轴 眨眼间,就落满了尘埃 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生产的碳纤维生产技术 成为限制中国碳纤维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率先觉醒的,是北国江城受过穷苦的李仍元教授 和“863专项”、“7511会议”、“973计划”敢于争先的世界眼光 他们从吉林和山西走来,每一张质朴又倔强的脸上 写满对未来的期待,热血在胸中燃烧 追逐的路上总有意外,像断掉的碳丝 在无法继续延伸的道路上孤独的耷拉下脑袋 1975到上个世纪90时代,是中国碳纤维的挣扎期 突然的休止符不留尾音,留给中国碳纤维发展史一声叹息 更多人的故事继续上演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创新的浩荡东风里 碳纤维和碳纤维串联起的万物,加速生长 3 从吉林石化、山西煤化所、吉林化纤、长春工业大学的全国零星开发 到2005年碳纤维项目被定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从20世纪70年代的勉强百公斤级的生产规模 到2019年中国碳纤维产量首次超万吨 在政策支持及市场需求双线牵引下 勤劳的中国碳纤维从业者扭住每一缕光芒奋不顾身 从不回头的奔跑,聚齐梦想阔步前行的磅礴之力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碳纤维、走进碳纤维 从21世纪初突破T300级碳纤维量产 到2010年“十三五”规划将碳纤维列为战略性新材料 “十四五”进一步明确高端化、规模化目标 60年增长百倍,产能达全球30%以上 如今的每一天,超过一半的碳纤维流动在中国 我敢说,这是新时代最具活力的场景 服务着全领域,激活着全要素 日夜飞驰的从业者如小蜜蜂 正飞舞其间,酿造着甜蜜 你来我往,多么热闹,正叫日月换新天 4 是的,这就是新时代最具活力的场景 从白雪皑皑到淫雨霏霏,从阳光普照到星河璀璨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一抹抹闪亮的黑色光芒如旗帜在飘扬 那是属于中国碳纤维的荣耀宣言 航空航天、风电叶片、光伏与压力容器、体育休闲与新兴领域、汽车轻量化与无人机领域…… 每一根碳纤维都能编织成不可取代的意义 每一位从业者都满含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我们坚信,每一份付出都是为美好生活加持 每一次奔跑都更加充满前进的力量 因为,那是属于我们的向上人生 5 你看,大疆无人机穿过笼罩山野的晨雾 精准的落在果农的瓜棚,岭南的荔枝坐上无人机 当你开口,一定还是娇艳欲滴的样子 天涯可咫尺,故乡从未离我们远去 你望,大凉山、青藏高原、鼓浪屿、白洋淀 国产C919大飞机起飞、降落又起飞,把海岛、村庄连成一道弧线 在粤港澳、永兴岛、南北疆上空的那一架 始终庄严宣告:这里是中国的领土! 你瞧,在北京的小米汽车生产基地 小米SU7 Ultra凭碳纤维 “出圈”,击穿电动汽车“价格-性能”天花板 全车17处碳纤维套件减重57kg,车身重量仅1900kg 充分诠释了中国碳纤维从高端装饰转向性能核心 你听,新疆达坂城风电场、福建兴化湾海上风电场、西 藏措美哲古风电场…… 从陆地到海洋,从平原到高原 中国风电的全场景应用 呼呼作响的风声交和成叶片旋转的主旋律 拥有轻量化、耐腐蚀性、高经济性等优点的碳纤维增强材料 游走在戈壁荒漠、徜徉在山川海场 点亮万家灯火、车间商行 在新时代经济发展中,碳纤维必有一席之地,像日常使用的万金油 激活了产业的快速发展,细分了市场 你听,各个产业链上正在上演的协奏曲,多么神奇 碳纤维也是琴键:工业级碳纤维稳重、宇航级碳纤维轻盈 错落有致间,谱写着新时代万物交融的大合唱作者简介: 姓名:李乃坚 单位:中国宝武太钢集团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 文学创作简历: 1996年11月出生,山西天镇人,太钢作家协会会员,自2018年进入太钢开始创作,近年来常在《太钢日报》、《太钢文苑》、《中国宝武报》、《大同青年文学社》、《大同文联》、《派度诗刊》等报刊有诗文发表。来源:碳纤维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