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经典换热器标准:NB∕T 11026-2022《板壳式热交换器》简介二

18天前浏览1747
NB∕T 11026-2022《板壳式热交换器》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投入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板壳式换热器研发与制造工作。在这之中,具有显著影响力和引领地位的是法国Packinox公司。这家公司早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在催化重整设备中采用大型板壳式换热器取代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组合。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Packinox公司更进一步地将大型板壳式换热器引入到加氢装置领域。该公司的产品已获得UOP(美国联合油)的权威认证,广泛应用于催化重整以及加氢装置等关键工业流程。相比之下,我国板壳式换热器的发展历程相对较短,1999年,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在经过不懈努力后,终于成功研制出具备国际领先水平且独具创新结构的全焊接式板式换热器。该产品在炼油厂重整装置、化肥厂水解解吸装置以及集中供热换热站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实际应用。1999年5月8日,产品顺利通过了中国石化总公司的严格鉴定。

板壳式换热器由压力容器外壳及传热板束组成,压力容器外壳承受操作介质的压力,板束由数百个板片焊接而成。既具有板片式换热器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质量轻的优点, 又继承了管壳式换热器承高压、耐高温、密封性能好、安全可靠优点的新型高效换热器。板片的流道设计成波纹状、人字形排列。相邻板片物料走向相反,板片间交叉波纹顶端形成接触点,用来承受冷热物流换热的压差。1999年,国内首台大型板壳式换热器在克位玛依石油化工厂成功应用,目前已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装置。

二、适用范围

板壳式热交换器是外部采用回转壳,内部采用板束的板式热交换器的统称,规定了板壳式热交换器的材料、设计、制造、检验、验收及其安装、使用的要求。适用的设计压力和设计压差为承压壳体设计压力不大于35 MPa。板束设计压差应满足奥氏体型不锈钢、双相不锈钢、镍及镍合金板片制圆形截面热交换器板束,不大于8.0MPa;奥氏体型不锈钢、双相不锈钢、镍及镍合金板片制矩形截面热交换器板束,不大于5.0MPa;钛及钛合金板片制板束,不大于4.0MPa。用的设计温度为钢材不应超过 GB/T 150.2列人材料的允许使用温度范围;钛及钛合金板片,不应超过 JB/T 4745中列人材料的允许使用温度范围;镍及镍合金板片,不应超过 JB/T4756 中列入材料的允许使用温度范围;其他金属材料按相应标准中列入材料的允许使用温度确定。

三、主要术语与定义

1)板片 plate
经加工用于传热的平板或波纹板
2)板片对plate pair
两张板片焊接连接形成介质通道的组件
3板束plate pack
板片或板片对与附属件焊接连接形成的组件
4)板程和壳程plateside& shellside
a)板程--介质流经板片对内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的部分
b)壳程--介质流经板片对外的通道及与其相贯通的部分
5)隔条partition bar
板片间用于分隔不同热交换介质的板条
6)折流板bafie
分隔或改变介质流动方向的板条或类似结构

四、组装要求

热交换器板束、壳体等零部件尺寸应符合设计图样要求。组装前,应进行检查和清理,表面不应留有焊疤、焊接飞溅物、油污、浮锈及其他杂物等。吊装板束时,应防止板束变形和损伤;组装板束时不应损伤壳体圆筒内表面。板束采用滑道(滑轮)时,确保滑道(滑轮)跨中。组装后,热交换器内部应洁净,无杂物。

五、设备运行产生故障判断及处理

六、定期检验项目表

为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应进行定期检查,如有必要,可增加检查内容与周期。

       

来源:压力容器工程师
焊接材料物流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4-05-14
最近编辑:18天前
君雔
本科 | 高级工程师 压力容器工程师
获赞 28粉丝 3文章 121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