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技术创新:管控风险的艺术

9月前浏览105

创新项目立项时,总有一些争论。

反对的一方会说:这个项目思路不清、计划不周、风险太大。而支持的一方会反驳说:创新项目都是有风险的,不可能把每个细节都说清楚。

事实上,正反面的观点都有道理,大家也都懂。现实中,一个人经常拥有矛盾的观点:他会用正面的观点肯定一个项目,也会用反面的观点否定另外一个项目。然而,虽然这些人在逻辑上会自相矛盾,结论却往往是对的。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里有个类似“量”的概念。思路需要清晰到一定程度、风险也需要小到一定程度,项目往往才是合适的。每个人对“程度”的把握有一定的“标准”或门槛。低于这个标准,就会持反对态度;高于这个标准,就会持支持态度。

这个标准会因项目而异:对于意义和难度很大的项目,标准可以放低一点;对意义或难度不大的项目,标准就可能会高一点。标准也会因人而异:如果项目负责人的资历、水平和信誉度很高,评委把握的标准就会低一点;如果项目负责人的资历、水平和信誉度较低,把握的标准就会高一点。这种变化,体现的是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笔者个人的标准有一个“底线”:相关逻辑是清晰的、主要风险是有所考虑的。我对“逻辑清晰”这一底线要求是:

1、需求清晰。任何技术(产品或工艺)都是为解决需求而产生的。需求是在应用该技术的场景中体现出来。需求清晰,首先要把应用该技术书的相关场景说清楚、进而把场景下对应的功能说清楚。

2、思路清楚。在理想或标准状态下,功能在逻辑上是能够实现的、不存在逻辑上的断点。

3、能够合理地解释前人和竞争对手为什么没有成功。

除了上述底线要求,项目负责人可能说不清楚性能、成本等方面的问题,也可能包含几个备选的方案。这些就是可以允许的模糊地带。这些模糊地带仍然可能会有风险。但有了这样的底线,可以避免很多盲目的尝试、显著降低创新的风险。

有人或许说:这个底线可能并不低。很多创新项目起源于某个不成熟的直觉或者兴趣。如果按照这个要求,岂不是都要被否定掉了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创新项目的“立项”做一个界定。

前面讲到的立项,就是要实施技术方案了,要有较大的资金和时间投入。一旦失败,就会有比较大的损失。对于价值和意义特别大的项目,正式立项之前需要调研和分析,但不是全面地展开。研究和开发工作主要针对局部的技术关键点。这个阶段,资金和时间投入都会比较小。一旦失败,浪费的主要机会成本——这段时间不能做其他的事情。

准备阶段到底有多大的投入呢?与项目的意义大小有关。意义大的可以多投入一些时间,意义小的就不要过于纠结。并且,个人和企业要有承担失败的能力,不至于因失败而带来风险。这些探索,原则上应该是高水平的人去主持。因为他知道哪些地方不需要花精力去探索。探索阶段顺利完成后,立项成功的概率就大多了。

立项阶段的探索当然也有风险。对待风险的策略也是有技巧的。比如,先从小的体量做起再做大的、先保证质量再降低成本、先人做再机器去做、先低端再高端。这样,先用小的投入保证成功,再持续改进不断提升。

创新的水平,往往就体现在处置风险的能力。我提出的这个“底线”是为了规避风险、尤其是资金风险。创新肯定有风险。但正常情况下,企业的创新不宜从事风险过大的创新。创新要更多地用智慧,尽量避免陷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局面。

以上的论述,都基于这样一个假设:企业的创新,是为了获得价值。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通用科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2
最近编辑:9月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88粉丝 10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