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技术落后,急不得

1年前浏览198

前几天读到一篇文章:我国在科研仪器方面比芯片还要落后。

 

有个段子说:达尔文从原始部落里选了一个孩子送到英国接受现代教育,希望他日后能带领部落的人走入现代社会。孩子长大后被送回部落。达尔文再次经过这个部落,问起这个孩子。酋长说:被我们吃掉了! 这个人一点用都没有,既不会打猎也不会爬树,只能吃掉了。

 

我国的科研仪器产业,有点像这个孩子。高端的科研仪器是给高端科技人员用的。在中国科技落后的时候,对高端仪器的需求就少。高端人才反而难以生存。行业留不住人才,技术自然落后。现在,需求上来的时候,却发现无人可用,也就很自然的。

 

企业的兴衰本质上是市场决定的。我小时候的许多职业现在消失了,如磨钢笔尖的;有的在逐渐消亡,如修自行车的、修鞋的。这都是市场的作用。高科技一定要靠市场(用户)养活:用户才能提出真正的要求、才会督促企业做正确的事情。如果靠政府养活,就像把孩子丢进一个不负责任的保育院,是养不好的。

 

现在,我们痛感某些技术的短缺。这其实是一件好事:说明企业有需求了、市场正在形成。这个时候,人才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没有市场的时候,企业搞高科技“急不得”;缺乏人才的时候,企业搞研发也“急不得”。比如,不能盲目追求研发投入的数量。

 

“投入”和“产出”之间往往有因果关系。一般情况下,“投入”是原因,“产出”是结果。比如,“城市建设投入多”往往导致“现代化程度高”。但从事创新工作时,这种因果关系往往是相反的:“研发水平高”往往是原因,“研发投入高”却往往是结果。研发水平高,则研发的“投入产出比”高,企业就乐于、敢于提高研发投入。而研发往往是风险很高的工作,水平低的团队高投入,往往就是所谓的“创新找死”,就不愿意投入。

 

穷人想成为富人,不是学习富人吃什么、玩什么,而是要学习他如何赚钱的。同样,要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不应该对标国外的研发投入,而是要学习人家如何提高研发水平的。在科技政策中,用研发投入衡量一个单位或地区的做法往往会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

 

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首先体现在人才上。

 

不久前,有学生问我:如何判断一个项目是不是靠谱?我回答说:判断科技发展趋势,关键要看拐点;判断技术能否成功,关键要看断点。所谓“断点”,就是技术实现过程中风险比较大的地方。这些断点就像“千里之堤”上的“蚁穴”:不容易看到,却容易坏事。要发现这样的断点,不仅要逻辑清晰,还要有经验。


殷瑞钰院士经常说:做大事,快不得慢不得。在我看来,国家制定政策时,催企业创新,急不得;创新人才和环境的培养,慢不得。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芯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7-23
最近编辑:1年前
蝈蝈创新随笔
只是把思考的日志搬运,不当之处...
获赞 94粉丝 15文章 1159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