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达人秀上,历城有位50多岁的女士一鸣惊人,被称为中国的苏珊大妈。她的名字名叫李道香,似乎有点熟悉。后来得知:她是我老妈的学生,而她弟弟就是我儿时的好友,小学时就不幸夭折了。
13年前,我搬到了上海的郊区。在菜场中见到一个卖鸡腿的小姑娘,漂亮又可爱。当时常对小伙子们开玩笑,说把小姑娘介绍给他们做女朋友。时隔十多年,又去那里买菜。发现小姑娘还在那里卖鸡腿。不过,已经孩子的妈妈了。
我小时候曾经感到奇怪:小小的香港,为什么能出那么多的明星呢?现在想来不奇怪。大陆缺的不是人才,而是让人充分发挥特长的土壤和机会。
前些年,有位留学回国的博士对我说:中国人在国外做出了很多出色的工作,说明中国人并不差。为什么回国之后就往往不行了呢?原因也是一样的:缺乏让人才发挥特长的土壤。对人来说,这种土壤就是人才的市场。
人才市场很重要。但人才的买方市场需要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来提供。很多地方号称自动化、芯片的人才短缺。但事实上,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往往找不到好工作。师弟对我说:自动化专业的研究生,往往都被互联网公司挖走了,很少有人去工业企业。所以,从市场的角度看,自动化的人才需求是伪需求。
我个人是个以创新为乐的人,喜欢搞技术、不喜欢做行政领导。但我发现:在中国,能够做事的往往是领导,真正做创新的人就是不讨好。后来扪心自问:自己的贡献到底有多大?我发现,自己的贡献确实不如领导大、不如搞具体技术工作的同志大,公司凭什么重视你?为什么搞创新的人反而贡献小呢?因为我们的国家还没有发展到那个程度,对创新人才其实是没有需求的。企业只要把企业管好、把技术维护好,就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果,为什么要创新呢?
企业自有企业的难处,企业也要面对自己的市场。
前几天茅台股票上涨,半天涨出的价格就相当于一个宝钢股份。如果没有茅台,对国家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但如果没有宝钢,对国家的影响将是广泛而深远的。单说汽车,每辆平均就会涨几千块钱。但茅台股票现象,体现的是市场的作用。这让我想起白岩松说的一句话:真正的好东西往往不值钱,值钱东西往往是用处不大的。
不久前,有位将军对我讲:东北经济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其产业结构往往是针对重要而不赚钱的事情;而南方的经济发达,往往是因为民企都是市场驱动的。这个观点,听起来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个人和企业必须尊重市场,而国家和政府必须把市场治理、引导好,让个人才和企业能在更好的土壤中生长。
我并不认为完全自由发展的市场是最好的。因为自由是有边界的。李道香和卖鸡腿的小姑娘没有成为明星,本质是因为不自由:经济上并不自由。经济上的自由,决定了其他自由的边界。不应该脱离经济自由而谈论其他的自由。对人、对企业都是这样。
去年,我国的GDP超过了100万亿,人均超过1万美元。我觉得,这是一个伟大的拐点。其意义在于,这个拐点能够给很多人带来经济上的自由。从这个拐点上,将对高科技产业和人才产生真正的需求。而互联网时代,也容易让高水平的人才和企业脱颖而出,从而获得更大的自由。从这个角度讲,生活在当代的年轻人是幸运的:你们的奋斗将会有更多的回报。
今天是牛年的第一天,但愿人们能在新的一年里获得更多的自由,让这个时代的牛人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