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研究】2022年锂电行业最新发展趋势!

10月前浏览639

1.锂电:最佳储能载体、成长周期显著  

1.1.电池性能优异、产业规模递增

  

锂电池为二次电池,依靠 Li+在正负极之间移动完成充放电过程。二次电池又称充电电池或者蓄电池,指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激活活性物质而继续使用的电池。锂电池的四大组成材料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锂电池通过 Li+在正负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出完成充放电过程。在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锂电池性能优异。常用的二次电池包括锂电池、铅酸电池、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相较于其他二次电池,锂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以及较长的循环寿命,能量密度可达 100-200wh/kg,循环寿命大于1000次,远高于其他二次电池。此外,锂电池还具备可快速充电、高功率放电、环保性能好等优点。

  

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按照正极材料的不同锂电池可划分为三大类:钴酸锂电池充放电稳定,但循环寿命较差。钴酸锂结构类型为层状氧化物,其平均能量密度为 180-240wh/kg,循环寿命处于500-1000次,具备充放电稳定及良好的高低温性能。但钴酸锂电池存在钴价较高以及循环寿命较差的缺点,一般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其它便携式电子设备。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能高、循环寿命好,但能量密度较低。磷酸铁锂结构类型为橄榄石,循环寿命大于 2000 次,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磷酸铁锂的平均能量密度为 100-150wh/kg,显著低于钴酸锂电池和三元材料 NCM 电池。此外,磷酸铁锂电池还存在低温性能较差以及产品一致性较差的缺点,一般应用于储能领域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其所应用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主要包括商用车、低端乘用车等。三元 NCM 电池能量密度高,但是热稳定性略差。三元NCM电池结构类型为层状氧化物,其平均能量密度为 180-300wh/kg,高于钴酸锂和磷酸铁锂电池。同时三元 NCM 电池具有较高的循环寿命,处于800-2000次。三元 NCM 电池热稳定性较差,根据 OFweek 数据,其在250-300℃时便会发生分解,导致其安全性相对磷酸铁锂电池略差。三元NCM电池一般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

  

政策支持叠加产能建设带动全球锂电池行业快速发展。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各国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包括但不限于对新能源汽车的现金补贴、对充电桩安装的补贴以及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等。其中国内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已延长至2023 年底。此外,全球各锂电池生产厂商加快建设锂电池产能。在政策、产能的叠加效应下,全球锂电池行业有望保持快速发展。EVTank 预测到2030 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或将达 4871.3GWh。

  

1.2.发展历史悠久、成长属性明显

  

锂电池商业化始于 1991 年,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三阶段。日本索尼公司于 1991 年推出商品化可充电锂电池,并实现锂电池首次应用于手机领域,这是锂电池商业化的开端,之后锂电池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1991-2000 年,日本垄断锂电池产业。该阶段锂电池容量较小,主要应用于移动式电话和便携式消费电子产品中。日本企业凭借在锂电池技术上的先发优势,迅速占据消费电子市场。根据中国电池网数据,1998 年,全球锂电池产量为 2.8 亿支。此时,根据钜大锂电数据,日本锂电池产能达 4 亿支/年。在此阶段,日本为全球锂电池研发和加工中心。

  

第二阶段为 2001-2011 年,中国和韩国锂电池生产商逐渐崛起。智能手机等新一轮消费电子产品兴起,拉动锂电池需求增长。在此阶段,中国和韩国企业锂电池技术逐渐发展成熟,抢占锂电池消费领域市场。其中我国锂电池出货量占全球锂电池出货量的比例从2003 年的12.62%增长至2009年的 16.84%,上涨 4.22pct;韩国锂电池出货量占比从2003 年的12.17%增长至 2009 年的 32.35%,上涨 20.18pct;日本锂电池出货量占比从2003年的 61.82%下降至 2009 年的 46.43%,下降15.39pct。据TechnoSystemsResearch 数据,2011 年二季度韩国锂电池出货量首次超过日本,位列全球第一。锂电池行业形成中日韩争霸格局。

  

  第三阶段为 2012 年-至今,动力电池成为新增长点。随着消费锂电池市场增速逐渐放缓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快速发展,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占锂电池出货量的比例总体上呈上涨趋势。2017 至2021 年我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占我国锂电池出货量的比例从 55%增长到69%,上涨14pct。

  

我国逐渐发展为动力锂电池生产大国。在锂电池增长动力转换之际,我国锂电池生产商迅速崛起。截至 2021 年底,我国已发展成为动力锂电池生产大国。2021 年我国动力锂电产能占全球动力锂电池产能的比例为69%。根据 SNE Research 数据,在 2021 年全球动力锂电池装机量排名中,我国有6 家企业位居前十。SNE Research 预计到2025 年我国动力锂电产能占全球动力锂电池产能的比例或将达 70%。

  

新能源汽车行业高景气带动动力锂电池进入高成长时代。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崛起带动全球动力锂电池装机量快速增长。2016 年至2021年,全球动力锂电池装机量从 43.2GWh 增长到296.8GWh,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7.0%,其中 2021 年同比增长 102.2%;2022 年1-9 月全球动力锂电池装机量为 341.3GWh,同比增长 75.1%。

  

1.3.高壁垒属性突出、行业进入门槛高

  动力锂电池行业进入壁垒较高,主要包括技术、品牌、规模和认证四大壁垒:

  

  动力锂电池行业通过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构建技术壁垒。一方面,动力锂电池行业技术更新迭代较快,需要较大的研发投入作为支撑,推动其向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发展。另一方面,动力锂电池生产工艺复杂、过程控制严格,其在原材料的选择、辅助材料的应用以及生产流程的设置等方面均需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其中三元电池尤其需要较高的技术积累。锂电龙头企业具有高研发投入规模。宁德时代在全球锂电池行业处于龙头地位。根据 SNE Research 数据,2022 年1-9 月,公司在全球动力锂电池市场市占率达 35.1%,位居行业第一。2018 至2021 年,宁德时代研发投入从 19.91 亿元增长到 76.91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6.91%,其中2021年同比增长 115.5%;2022 年 1-9 月,公司研发投入为105.77 亿元,同比增长 130%,研发规模超过 2021 年全年水平。2018 至2021 年,宁德时代研发投入始终保持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6%左右。

  

动力锂电池行业下游客户粘性强,品牌壁垒较高。下游整车企业一般采用合格供应商定点采购模式。该模式下整车企业通过对供应商进行严格评估,评估通过后才会与供应商建立定点供应关系,之后不会轻易替换供应商。因此动力锂电池行业具有较强的客户粘性。客户在选择动力锂电池时一般比较看重产品的能量密度、安全性、一致性、快速响应能力等,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良好品牌效应的供应商才能更好地获得下游客户的信任。动力锂电池行业规模壁垒主要体现在规模经济、投产周期和议价能力。规模经济方面,生产规模较大、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在原材料采购和生产运营方面具有相当高的规模经济优势。建设投产周期方面,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从建立新产能到产能稳定释放通常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规模较小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面临各方面的挑战也较多。议价能力方面,动力锂电池处于产业链中游,其生产厂商上下游议价能力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至关重要,小规模企业缺乏议价能力。

  

动力锂电池认证壁垒主要体现在电池供应商的研发及生产实力。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锂电池在研发、生产、销售环节需围绕车厂客户特定车型的具体需求,随整车共同开发。所以整车企业对电池厂商的研发能力、行业应用积累、产品设计及工艺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动力锂电池生产商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管理能力、产品品质等各方面通过整车企业的认证之后,才能进入其供应链体系。

  

2.供给:企业加速布局、行业格局优化


  2.1.出货增长提速、行业集中度高

  2021 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大幅增长。2017-2020 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稳步增长,从 143.5GWh 增长到 294.5GWh,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0.7%。受新能源汽车行业高景气影响,2021 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创历史新高,达562.4GWh,同比增长 90.97%。其中 2021 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为327GWh,同比增长 128.7%。

  

  

作为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力锂电池出货量迎来快速增长。2017-2020 年我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从 44.5GWh 增长到80GWh,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1.6%。2021 年我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达226GWh,同比增长182.5%,实现大幅增长。高工锂电预计 2022 年我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有望达 450GWh。

  

动力锂电池行业格局逐渐优化,集中度较高。全球动力锂电池行业集中度总体呈上升趋势。2017至 2021年,全球动力锂电池装机量CR5从56.1%上升到 79.5%,提升 23.4pct;CR3 从 44.0%上升到65.1%,提升21.1pct。全球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较高。2022 年 1-9 月,全球动力锂电池装机量CR5达 76.3%,排名前五的分别为宁德时代、LG 能源、比亚迪、松下、SKOn,其中宁德时代装机量占比达 35.1%,位居首位。

 

 2.2.企业积极布局、迎接TWh 时代

  锂电企业积极推进锂电池产能建设。各公司在原有产能基础上,积极布局锂电池产能建设,抢占市场份额,迎接TWh 时代。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 1-9 月,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孚能科技、国轩高科相继发布锂电池新增产能规划:2022 年 1-9 月,宁德时代相继新增 5 个锂电池项目。根据公司公告,2022 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电池系统产能为 154.25GWh,同比增长135.68%。2022 年 1-9 月,宁德时代相继公布了 5 个锂电池产能项目,其中国内包括厦门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济宁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洛阳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均建设动力电池系统及储能系统生产线;国外项目包括印度尼西亚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匈牙利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前者包含三元电池生产线,后者拟建设年产100GWh动力电池系统生产线。据 SNE Research 预测,2025 年宁德时代的产能将达到646GWh,2030 年将达到 1285GWh。

  

2022 年 1-10 月,亿纬锂能相继新增5 个锂电池项目。根据公司公告,截至 2022 年 6 月底,亿纬锂能锂电池产能约为31GWh。2022 年1-10月,公司相继公布了 5 个锂电池产能项目,其中国内4 个新增项目产能合计达110GWh;国外项目为马来西亚圆柱锂电池制造项目,拟建设圆柱形锂离子电动工具、两轮车和清洁工具电池系列产品。据SNE Research预测,2025年亿纬锂能的产能将达到 170GWh,2030 年将达到422GWh。

  

2022 年 1-9 月,孚能科技相继新增 4 个锂电池项目。根据公司公告,孚能科技目前拥有镇江一期、二期、赣州工厂共计21GWh 锂电池产能,预计随着镇江三期产能在第四季度顺利投产,2022 年底产能会有所提升。2022年 1-9 月,公司相继公布了 4 个锂电池项目,产能规划合计达75GWh。目前公司 330wh/kg 高能量密度动力锂电池已经获得美国第三方相关认证,可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据 SNE Research 预测,2025 年孚能科技的产能将达94GWh,2030 年将达 205GWh。

  

  

2022 年 1-10 月,鹏辉能源相继新增 2 个产能规划项目。根据公司公告,2019 年以来,公司锂电池产能利用率均超过100%,公司积极扩张生产建设。2022 年以来,鹏辉能源新增产能规划项目2 个,拟投资120 亿元,产能规划合计达 40GWh,包含动力电池和储能锂电池项目。

  

2022 年 1-10 月,国轩高科相继新增4 个锂电池项目。根据公司公告,预计公司 2022 年底可以实现 100GWh 的锂电池产能。2022 年1-10月,国轩高科新增产能规划项目 4 个,产能规划合计达90GWh。据SNEResearch预测,2025 年国轩高科的产能将达 174GWh,2030 年将达523GWh。

  

各大厂商积极扩张电池产能,预计未来全球锂电池产能稳步提升。据SNE Research 预测,2021 至 2030 年,全球锂电池产能或将从994GWh增长至 8247GWh,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7%。其中,2022 年底预计全球产能为1273GWh,同比增长 28%;2025 年底有望实现4055GWh 的产能,预计未来全球锂电池产能或将不断释放。

  

3.需求:下游多点开花、装机持续提升


  3.1.新能源汽车:方兴未艾、景气上行

  全球新能源市场方兴未艾。2012-2021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12.5万辆增长到 675 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5.8%,其中2021年同比增长108.3%;2022 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为408.7 万辆,同比增长65%。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增长,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从2012年的 0.2%提升到 2021 年的 8.3%。据中创新航招股说明书,到2026年,预计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将达到 30.1%。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不均衡,市场空间依然宽广。2021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前三的地区分别是欧洲、中国和北美。其中欧洲渗透率最高,达 17%;其次为中国,渗透率为 13.4%;北美为4.4%;其余国家合计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 1.5%,市场空间依然宽广。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高速增长,行业逐步转为市场驱动。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从1.28 万辆增长到352.1 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6.7%,其中 2021 年同比增长 157.5%;2022 年 1-10 月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为528万辆,同比增长 107.67%。新能源车渗透率则从2012 年的0.07%增长到2021年的 13.4%,2022 年 1-10 月更是高达 24.03%。在政策补贴逐渐退坡的当下,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大幅增长表明我国新能源车行业发展已逐步由政策驱动转为市场驱动,实现良性发展。

 

 我国公共充电桩建设持续完善,支撑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充电方面,2015-2021 年,我国公共充电设施累计保有数量从5.8 万个增长到114.7万个,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64.5%。2022 年初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十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末,我国将形成能够满足超2000 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换电方面,2011-2021 年我国换电站累计保有量从 30 座增长到 1406 座,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6.9%。换电技术能在几分钟内满足纯电动车用户补能需求,是解决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长的理想方案之一。换电站数量的高速增长或将为新能源车市场高速发展提供保障。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动力锂电池装机量持续提升。2017-2021 年,我国动力锂电池装机量从 36.4GWh 增长至154.5GWh,年均复合增长率 43.5%,其中 2021 年同比增长142.7%;2022 年1-10月,我国动力锂电池装机量 224.2GWh,同比增长108.7%。

  

  

3.2.储能:赛道迎来高景气、锂电需求指日可待

  新型储能技术百花齐放,性能优势突出。新型储能技术是指抽水蓄能以外的储能技术,包括锂电储能技术、全钒液流储能技术、钠电储能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等。新型储能具有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反应速度快等优势。新型储能中电化学储能建设周期最长3-6 个月、压缩空气储能建设周期 1.5-2 年,远低于抽水储能建设周期6-8 年。新型储能环境适应性强,能够灵活部署电源、电网和用户侧等各类应用场景。此外,新型电化学储能可以做到毫秒至秒级的响应。

  

新型储能中储能锂电池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我国市场,储能锂电池累计装机量均在新型储能总装机量中占据主导地位。国际方面,2021 年国际储能锂电池累计装机容量占新型储能的比例为90.9%。国内方面,2021 年我国储能锂电池累计装机容量占新型储能的比例为89.7%。

  

新能源装机容量稳步提升为储能锂电池行业的发展提供条件。风力发电方面,2017-2021 年,我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从16.37GW增长至32.85GW,年均复合增长率 19%,其中 2021 年同比增长16.7%;截至2022年 9 月,我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 34.77GW。太阳能发电方面,2017-2021年,我国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从 13.03GW增长至30.66GW,年均复合增长率 23.9%,其中 2021 年同比增长 21%;截至2022 年9 月,我国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 35.86GW。

  

 

 近年来,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持续提升。2017-2021 年,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从 3.1GWh 增长到 48GWh,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3.0%;2022年上半年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为 44.5GWh,整体规模已接近2021年全年水平。高工锂电预计 2022 年我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在90GWh 以上,同比增长超 87%。

  

配储政策推动下,储能锂电池市场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 2025 年新型储能的装机规模达 30GW以上。近年来多地发布配储相关政策,据中国储能网统计,截至 2022 年9 月末,已有24 省区发布新能源配储政策。其中,内蒙古和辽宁新能源配置储能比例达到15%,储能时长分别达到 4 小时和 3 小时;上海金山海上风电场配置储能比例则达到了20%,储能时长达 4 小时。国家与各地方配储政策的落地有望推动锂电池储能高速发展。

 

 3.3.3C:5G+新兴领域并驱、需求持续向好

  5G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助力 5G 用户数量快速成长。2019-2021年,我国累计 5G 基站数量从 13 万个增长至 142.5 万个,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31%,其中 2021 年同比增长 98%;截至 2022 年9 月,我国累计5G基站数量达222 万个,同比增长 92%。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保证了5G技术的快速商用。

  

  近年来,5G 手机售价不断下降,5G 手机出货量快速提升。据IDC预测,5G 手机售价下降或将带动 5G 手机出货量快速提升,2022年全球5G手机平均售价将下降到 616 美元,全球 5G 手机出货量将占据手机出货量的54%,2026 年全球 5G 手机平均售价将下降到444 美元,占比会提升到79%。全球方面,IDC 预测到 2022 年全球 5G 手机出货量将达到6.88亿部,同比增长 23.6%。国内方面,2021 年我国 5G 手机出货量2.66 亿部,同比增长63%。2022 年上半年受到疫情防控、供应链紧张等因素的影响,5G手机出货量不及预期。截至 2022 年 9 月,我国 5G 手机出货量为1.38亿部。

  

新兴消费电子产品需求稳步提升,有望带动消费锂电池需求增长。新兴消费电子包括可穿戴设备、TWS 耳机、VR/AR 等新兴电子产品。以可穿戴设备和 TWS 耳机为例。可穿戴设备方面,2015-2021 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从 0.78 亿台增长至 5.28 亿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58%;市场规模从 268.35 亿美元增长至 550.61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73%。TWS耳机方面,根据 Canalys 数据,2021 年全球TWS 耳机出货量达2.9亿部,同比增长 14.5%。此外,TWS 耳机的主动降噪、空间音频、防水、无线充电等特性受到市场青睐,出货量有望持续上行。根据Strategy Analytics预测,2022 年全球 TWS 耳机出货量或将同比增长38%。

  

4.趋势:三元高镍化、铁锂迎扩产


  4.1.三元:安全能量密度推动,高镍化大势所趋

  三元材料出货量稳步提升,我国为全球行业主导。2015-2021年,我国三元材料出货量从 3.65 万吨增长到 43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0.8%;2022年上半年我国三元材料出货量为 28.5 万吨,同比增长51%。根据高工锂电数据,2021 年我国三元材料出货量约占全球出货量的58.5%,已成为全球主导。

  

  

三元材料市场集中度较低。2021 年我国三元材料市场份额前五名为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巴莫科技、长远锂科、振华新材,市占率分别为14%、12%、12%、9%、8%,头部企业间差距较小。随着市场进一步发展,预计未来市场集中度将不断提升。

  

镍元素含量影响三元材料电池能量密度。三元材料分为三元镍钴锰(NCM)和三元镍钴铝(NCA),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三元锂电池主 要 是 NCM 。NCM 的 结 构 式 为 Ni1-x-yCoxMnyO2 ,如NCM622为Ni0.6Co0.2Mn0.2O2。其中 Ni 元素含量主要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从NCM333到 NCM811,随着 Ni 含量的提升,电池模组能量密度从150wh/kg提升到200wh/kg 以上。

  

高 镍 三 元 材 料 在 三 元 材 料 中 占 比不断提升。高镍三元材料指Ni1-x-yCoxMnyO2中 1-x-y>0.6 的材料,包括6 系三元(0.6≤1-x-y<0.8)和8 系三元(1-x-y>0.8)。随着对高能量密度的追求与技术的持续进步,近年来高镍三元材料在材料体系和电池系统两方面均有实质性突破,占比有所提升。2021 年我国 8 系三元材料出货量占比达36%,较2020 年提升14pct。

  

4.2.磷酸铁锂:产能高速扩张、成长空间广阔

  磷酸铁锂产能迎来高速扩张。2021 年我国磷酸铁锂规划项目超过300万吨,叠加 2022 年的规划项目,合计规划产能超过540 万吨,磷酸铁锂产能或将迎来高速扩张。从扩产主体来看,主要分为以湖南裕能、湖北万润为代表的传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以格林美、中伟股份为代表的三元材料企业,以龙佰集团、川发龙蟒、金浦钛业为代表的磷化工以及钛白粉企业,以鞍重股份为代表的跨界企业与以国轩高科、科力远为代表的电池企业。仅就传统磷酸铁锂生产企业来看,2021 年我国磷酸铁锂产能仅为97万吨左右,传统磷酸铁锂生产企业扩产规划就高达170 万吨,是现有产能的 1.7 倍以上。

  

随着产能的持续扩张,磷酸铁锂出货量进入高速增长期。2021年,我国磷酸铁锂出货量为 48 万吨,同比增长258%,主要原因为上游原料价格大幅度上涨,车企降本压力增大。相比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优势相对明显,更受车企青睐。2022 年上半年磷酸铁锂出货量为41万吨,同比增长 130%。随着未来产能高速增长,新增产能持续释放,磷酸铁锂出货量有望维持高增态势。

  

  

磷酸铁锂市场集中度较高,CR5 达到70%以上。2021 年磷酸铁锂企业市场份额前五名为湖南裕能、德方纳米、龙蟠科技、湖北万润和融通高科,CR5 达 70.13%,市场集中度较高。其中湖南裕能和德方纳米市占率分别为25%和 20.21%,地位较为稳固。龙蟠科技、湖北万润、融通高科市占率分别为 8.67%、8.54%、7.71%。

  

5.重点公司分析


  5.1.宁德时代

  公司为全球锂电龙头企业,动力与储能锂电池市占率均为全球第一。宁德时代是全球领先的锂电池系统供应商,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解决方案和服务。公司成立于 2011 年,目前已发展为全球动力锂电池和储能锂电池龙头企业。动力锂电池方面,根据SNE Research数据,2017至 2021 年公司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市占率从16.5%提升到32.6%,连续五年位列全球第一。储能锂电池方面,据 EV Tank 数据,2021 年公司全球储能锂电池市场市占率达 24.5%,位居行业第一。

  

公司电池系统和锂电池材料产量高速增长,产销情况良好。截至2021年底,公司拥有产能电池系统 170.39GWh、锂电材料28.4 万吨。2021年,公司电池系统产量为 162.3GWh,同比增长213.87%,2015 至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00.2%;公司锂电池正极及相关材料产量为23.38万吨,同比增长 255.86%。2021 年公司电池系统和锂电池材料产销率分别为82.20%和 121.39%,呈现了良好的产销态势。

  

2021 年公司营收迈入新台阶,储能业务营收占比有所提升。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1303.6 亿元,同比增长 159.06%。2021 年公司营收大幅提升主要原因为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渗透率提升,叠加公司新建产能释放。2022 年 1-9 月公司营业收入为 2103.4 亿元,同比增长186.7%。2022年上半年公司动力电池系统、锂电池材料和储能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70.06%、12.10%和 11.27%。随着未来储能业务继续高速增长,营收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2022 年三季度公司毛利润再创新高,盈利能力有望恢复。2021年公司毛利润为 342.62 亿元,同比增长 145.25%,创历史新高;2022年1-9月公司毛利润为 398.59 亿元,同比增长 97.5%,再创新高,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国内新能源车需求旺盛叠加政策支持拉动储能市场快速增长。受上游锂矿价格上涨影响,2022 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18.68%,同比有所下降。储能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较多,主要原因为储能项目落地时间较长,价格传导机制较慢,对成本变动较为敏感。随着公司持续提升锂矿自给率与储能业务后续项目的签订,盈利水平有望恢复。

  

2022 年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2021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59.31 亿元,同比增长 185.34%;2022 年1-9 月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75.92亿元,同比增长 126.95%。公司净利润规模的高速增长主要受动力电池市场高速增长、降本控费等因素驱动。2022 年1-9 月公司净利率为9.33%,较2021 年有所承压,预期未来随着公司持续推进降本控费和完善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公司盈利水平有望恢复。

 

 5.2.亿纬锂能

  公司聚焦高端锂电技术,产品种类丰富。亿纬锂能成立于2001年,并于 2009 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聚焦高端锂电技术与产品,致力于打造最具创造力的锂电池龙头企业。目前公司产品种类齐全,包括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消费电池方面,公司拥有锂原电池、小型锂电池、圆柱电池。动力锂电池方面,公司拥有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大型软包三元电池、方形三元电池、乘用车用大圆柱电池和 xHEV 电池系统。

  

近年来,公司锂电池产能稳步提升。2019-2021年公司锂电池产能从3.71亿支增长至 8.53 亿只,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1.69%,其中2021年同比增长92.42%,产能利用率为 96.09%。根据公司公告,公司在建锂电池产能6.17亿只,未来锂电池产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加,动力锂电池板块贡献最大。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169.0 亿元,同比增长 107.1%;2022 年1-9 月为242.8亿元,同比增长 112.1%。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在碳中和、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动力储能电池需求迎来快速增长。2022 年上半年公司动力锂电池业务营业收入占比为 69%,为公司主要营业收入来源。随着未来动力锂电池业务继续高速增长,其营业收入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2022 年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持续增长。2021 年,公司净利润为 31.49 亿元,同比增长 87.33%,创历史新高;2022 年1-9月,公司净利润为 26.58 亿元,同比增长 10.11%,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为锂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2021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9.06 亿元,同比增长75.91%;2022 年 1-9 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26.66 亿元,同比增长20.31%。

  

公司三费总费用率持续下降。2017 至2021 年,公司三费总费用率从17.04%下降到 6.47%,降幅为 10.57pct;2022 年1-9 月公司三费总费用率为3.60%,同比下降 1.55pct。公司三费总费用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公司持续加强费用管理,使得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持续下行。2017-2021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分别从 3.79%下降到2.30%、从11.70%下降到3.38%,降幅分别为 1.49pct、8.32pct。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18 年至 2021 年,公司研发投入从3.15亿元增长至 13.1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81%,其中2021年同比增长91.52%;2022 年 1-9 月公司研发投入 14.32 亿元,同比增长54.98%。公司的研发水平和电池产品质量受到多方认可。根据公司公告,截至2022年6月 底 , 公 司 在 动 力 电 池 领 域 已 获 得 TÜV NORDCERTGmbH颁发的ISO26262、2018 流程认证证书;公司 LF280K 储能电芯已获得了祐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出具的 UL9540A 测试报告。

  

5.3.国轩高科

  全球动力锂电池领先企业,产量稳步提升。国轩高科成立于1995年,并于 2006 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动力锂电池、输配电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是国内最早从事动力锂电池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之一,已发展成为全球动力锂电池领先企业。近年来,公司电池组产量总体呈上涨趋势,2017-2021 年公司电池组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47.84%,其中 2021 年同比增长106.54%。

  

  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国际化步伐加快。近年来,公司国际化步伐加快。产能建设方面,公司积极扩大海外生产基地布局。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上半年欧洲阿根廷工厂顺利开业,北美、东南亚、南亚等海外市场建设动力锂电池和配套产业基地建设计划正在稳步推进中,开拓国际研产供销一体化配套体系。客户发展方面,根据公司公告,动力锂电池领域,公司已与印度 TATA 在印度设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印度锂电池市场,不断深化与大众汽车集团的合作,并与越南 VinFast 及美国某知名整车上市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拓国际市场。储能领域,与Invenergy、Jinko 等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加,动力锂电池为主要营业收入来源。2021公司营业收入为 103.56 亿元,同比增长 54.02%;2022 年1-9 月公司营业收入为144.26 亿元,同比增长 151.98%。2022 年上半年公司动力锂电池和储能业务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 77%和 15%。2022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和新型储能市场火热以及公司新建产能逐步释放。2022 年上半年,储能业务快速成长为公司的第二大板块业务,随着未来储能业务的继续增长,营收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赛道高景气,带动公司净利润大幅提升。2021年,公司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77 亿元、1.02 亿元,分别同比下降47.6%、32%;2022 年 1-9 月,公司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0 亿元、1.5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34.57%、120.59%。2022 年利润提升的最主要原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和储能市场行业高景气,带动上游需求增加。

 

 2019 年之后,国轩高科三费总费用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19至2021年,公司三费总费用率从 20.63%下降到11.92%,降幅为8.71pct;2022年1-9 月公司三费总费用率为 9.10%,同比下降4.63pct。公司三费总费用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公司费用管理的加强,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持续下行。2019 至 2021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从 6.74%下降到 3.19%、从 8.03%下降到5.49%、从5.87%下降到3.23%,降幅分别为 3.55pct、2.53pct、2.63pct。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长,锂电池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为 6.44 亿元,同比增长 29.06%;2022 年1-9 月公司研发研发投入为10.39 亿元,同比增长 191.85%。研发的持续投入为公司提供了技术优势。磷酸铁锂电池方面,公司已拥有 210wh/kg 能量密度电芯量产能力,230wh/kg能量密度电芯设计定型能力,产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三元电池方面,公司实现 302wh/kg 能量密度电芯量产装车;公司360wh/kg 高比能半固态电池通过新国标安全测试,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首批电池已获得某高端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量产定点。

  

5.4.鹏辉能源

  深耕电池制造领域,为行业内领先的储能电池解决方案供应商。鹏辉能源成立于 2001 年,并于 2015 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一次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品种齐全的电池制造商。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具备年产 24.48 亿 Ah 的锂电池产能。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行业内领先的储能电池解决方案供应商,根据CNESA数据,2021年公司在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排名前十的中国企业中位居第二,在国内新增投运装机规模前十的储能技术提供商中位居第四。

  布局多个生产基地,锂电池产能稳步提升。公司深耕电池生产技术二十余年,截至 2022 年上半年,公司拥有广州、珠海、驻马店、常州、柳州、佛山、衢州和日本福井八个现代化的生产基地,成为行业产品线最丰富的供应商之一。近年来,公司产能稳步扩张,从2019 年的8.9 亿安时/年增长至 2021 年的 18.35 亿安时/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3.59%;2022H1公司产能达到 24.48 亿安时/年,同比增长 35.85%。

 

 2021 年以来公司业绩大幅提升。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93亿元,同比增长 56.3%,实现归母净利润 1.82 亿元,同比增长242.9%;2022年1-9 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5.02 亿元,同比增长66.9%;实现归母净利润4.43亿元,同比增长 170.1%。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原因为公司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叠加公司产能稳步扩张,推动公司业绩稳步增长。

  


  锂电池贡献公司主要业绩。营业收入方面,2017-2021 年公司锂电池营业收入占比均保持在 88%以上,2022H1 公司锂电池营业收入为37.67亿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92.67%,为公司主要营业收入来源。毛利润方面,2017-2021 年公司锂电池毛利润占比均保持在83%以上,2022H1公司锂电池营业收入为 6.27 亿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6.96%,为公司主要毛利润来源。

  2021 年以来公司研发投入大幅增长,研发成果显著。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储备和产品研发能力。2021 年以来公司研发投入快速提升,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为 2.46 亿元,同比增长 89.23%;2022 年1-9 月公司研发投入为2.91 亿元,同比增长 90.20%。公司在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上不断取得突破,研发成本显著。截至 2021 年末,公司已获244 项国家专利。

文章来源于公 众 号:锂电云服务      

来源:锂电那些事
System化学电源汽车电子新能源消费电子焊接电场材料控制工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3-06-21
最近编辑:10月前
锂电那些事- Maken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187粉丝 136文章 1790课程 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 福利任务 兑换礼品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