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由AI生成):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单轴试验中模拟裂缝生成的方法。通过在单轴试验前处理中挖一个裂缝,并在试验中输入裂缝的长度、厚度、中心位置等参数,可以生成裂缝。这种方法与传统单轴试验不同,裂缝不是从两端生成,而是在裂缝附近先生成裂纹,并以X方向向四周扩展。在块体图中,可以看到宏观裂纹在裂缝的两端向受压端延伸,形成贯穿的裂缝后,受压端较窄的部分又发展新的宏观裂纹。在应力应变曲线中,可以看到在应力下降后有一个阶梯,怀疑是两端窄的部分产生裂缝后形成之后剧烈的衰减。在裂纹演变曲线中,岩体以剪坏为主,拉坏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本文还提到,后续会进行直剪、单剪、滚刀、边坡等试验。
这里使用之前帖子中的单轴算例,进行了一点修改,前三个文件保持不变,在单轴前的处理中,删除墙平衡的时候,趁机挖了一个裂缝。然后进行单轴。
图中便是加上的部分,kuandu是竖向裂缝的额长度,houdu是裂缝的法向厚度的一半。
zhongxinX和zhongxinY是裂缝的中心位置。
输入上面四个参数便可以生成裂缝。
配图1-6:裂纹发展图
可以看到裂纹不像传统单轴是从两端生成裂纹,而是在裂缝附近先生成裂纹。以一个X的方向向四周扩展。
配图7-11:块体图
这里可以看到宏观裂纹的扩展情况,宏观上裂纹在裂缝的两端向受压端延伸。
形成贯穿的裂缝后,受压端较窄的那部分又发展新的宏观裂纹,这个和微观裂纹图是一致的。
配图12: 应力应变曲线
这里可以看到在应力下降后有一个阶梯,怀疑是两端窄的部分产生裂缝后形成之后剧烈的衰减,没有比对过,需要再验证一下。
配图13: 裂纹演变曲线
这里的岩体为高摩擦角的性质,以剪坏为主,拉坏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这里的代码是在单轴的基础上修改的,唯一修改的部分就是一开始说明的,这里就不贴上代码了。
后面会写直剪、单剪、滚刀、边坡等,有时间就做一做,比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