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电池热分析及测试方法!

42分钟前浏览9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二条2025年11月21日 星期五


图片


一、电池产热的影响

      1. 放电/充电过程,特别是大倍率充放时会产生大量热量;

     2. 内部热量聚集,会引起内部温度升高;

     3. 影响电池材料热稳定性,并发生性能衰退;

     4. 影响电动汽车的经济性和适用性,由此引发的安全性和地寿命等存在制约;

     5. 低温下启动内部极化大,瞬时发热量会造成电池的不可逆损失。

概念

英文(单位)

概念解释

吸热反应

Endothermal  reaction

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放热反应

Exothermic  reaction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热管理

Temperature  management

对锂离子电池的热量或温度的管理。

热稳定性

Thermal  stability

表征锂离子电池承受变化热量或温度变化的能力。

热失控

Thermal  runaway

蓄电池在恒压充电时电流和电池温度发生一种积累性的增强作用并逐步损坏。

热辐射

Thermal  radiation

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

热量

Heat(J)

锂离子电池工作时与外界系统之间依靠温差传递的能量。

温度

Temperature(K)

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升

Temperature  rise(K)

锂离子电池工作时高出外界系统的温度。

反应热

Reaction  heat(J)

锂离子在正负极产生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

焦耳热

Joule  heat(J)

锂电池工作时,电荷在电池内部转移时,克服电池内部欧姆电阻而产生的热量。

极化热

Polarization  heat(J)

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因电流作用在正负极上发生极化现象而产生的热量。

分解热

Decomposition  heat(J)

电池在自放电过程中或者副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比热容

Specific  heat capacity(J/(  kg·K  ))

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导热系数

Thermal  conductivity(W/(m·K))

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对于两侧表面温差为1K的单位厚度的材料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所能传递的热量。


二、电池产热的影响——热失控

1. 系统层面的热失控


① 演变:电池老化(演化)&突发事件(突变);

② 触发:发生热失控与起火燃烧的转折点;

③ 扩展:单体或少量电池触发后向周围传递,发生次生危害。

2.电芯层面的热失控

① 产热速度过快,导致大量的热量在锂离子电池的内部积聚,诱发了一系列的副反应(如负极SEI膜分解,正极活性物质分解,释放出氧化性很高的游离氧,与电解液发生氧化反应),这些副反应会进一步导致锂离子电池内部的热量积聚,压力增大,最终导致锂离子电池起火爆炸,形成严重的安全问题。

② 内部诱因低温充电、负极缺陷和过充导致负极形成的锂枝晶穿透隔膜引发短路,锂离子电池内部多余物刺穿隔膜引发短路等;

③  外部诱因大电流放电,正负极短路,高温,挤压、针 刺等因素;

安全阀发生热失控且内压到阈值时,安全阀破坏,释放内压,避免更严重问题;


图片
图片


阶段

图示

温度

范围

特征描述

I

6(a)

50-100

当热失控触发发生后,电池因受到异常加热而温度升高,此阶段电池发生高温条件下的容量衰减。

II

6(b)

90-120

电池负极表面SEI膜分解,负极与电解液直接接触并发生反应。反应放出量热仪可测的热量,绝热条件下,电池温度受自生热影响继续升高。温度在100~110℃,电解液气化导致电池膨胀,安全阀可能会打开,部分电解液泄漏。

III

6(c)

120-140

PE基质的隔膜吸热熔化并开始闭孔。由于隔膜的关断效应,电池内阻迅速上升。该款电池的隔膜上具有陶瓷涂层,隔膜闭孔后不会迅速崩溃造成内部大规模短路的发生。

IV

6(d)

140-260

正极/负极分别与电解液发生反应,反应放热造成电池温度继续升高。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放热速率逐渐加大。

V

6(e)

260-740

陶瓷涂层崩溃,电池内部发生大规模内短路,电池电压急坠为零,并放出大量的热。内部高温反应同样集中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瞬时累积的大量热量带来电池温度的瞬间大幅升高,即热失控发生。另外,生热反应也会产生大量的气体,电池内部压力急剧升高,电池内部物质随着高压气体喷出。

VI

6(f)

740-850

热失控快速放热后,部分残留的放热反应还能够将电池温度再升高一段,直到达到最高温度。

VII

6(g)

850-常温

热失控放热反应结束,残余物降温至常温。


3. 热失控触发的原因
图片


采用绝热量热仪(EV-ARC)来进行热失控特性的测试

4. 热失控扩展分析

        25 Ah 三元锂离子电池(具有约0.1kWh的电能)热失控时释放出的能量约为630kJ,相当于0.15 kg TNT当量。而60 kWh 纯电动车的动力电池系统而言,则相当于释放出 90 kg TNT当量的能量。

图片

 传递途径

     ① 相邻壳体之间导热;

     ② 电池极柱的导热;

     ③ 单体电池起火对周围电池炙烤。

5.电池的产热特性


5.1产热来源
     反应热(Qr)、焦耳热(Qj)、极化热(Qp)及分解热(Qs)。


     ① 反应热

   充电时,电化学反应表现为吸热,为负值;

   放电时,电化学反应表现为放热,为正值。

 焦耳热

即欧姆内阻产热,即来源于电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阻及各部分零件的接触

电阻。

      ③ 极化热

即电流作用在正负极上发生极化现象而产生的热量,来源于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引起的电阻。

      ④ 分解热

电池在自放电过程中或者副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正常情况下可忽略。


5.2 生热模型
  总生热量
图片


      ② 电池生热模型

默认内部温度均匀,与电池形状无关。Benadi提出以下模拟模型:


图片


    5.3  比热容和生热速率

    ①  比热容的计算


图片


   ② 生热速率计算 


图片


  5.4 简单散热模型

  ①   散热率计算:


图片


 ②柱形电芯散热模型:


图片


③ 方形电池散热三维模型:


图片


5.5电池的产热的测试

单体电芯温度测定——测试仪器

①   多路温度测试仪;②红外热成像仪;③加速量热仪(ARC)。


图片


单体电芯温度测定——测试部位

   表面温度测定;内部温度测定;


图片


③ 绝热条件下测定(ARC中)

绝热条件下,电池的温度仅由其产热水平、质量和比热容决定,表征其发热水平更为准确。


图片


图片热失控的测定:

针 刺;挤压;短路;ARC绝热测试(模拟热无法及时散失下的反应动力学参数)。

5.5电池的产热的模拟仿真

常用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MATLAB、CFD-ACE+、Star-CCM+、ANSYS、ProE、CATIA等。

COMSOL Multiphysics为例

内置众多物理、化学、电学等的数据和模型;

有针对电化学的专门的模块;

通过模拟可以观测和理解电池工作的内部温度分布和外部散热情况。


图片


5.6 电池包的热管理设计


图片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众 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ACTStar-CCM+Comsol燃烧化学汽车MATLABCATIA爆炸材料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1-28
最近编辑:42分钟前
锂电那些事
本科 | 技术总监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9粉丝 225文章 264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10月固态电池最新动态!(清陶能源、亿纬锂能、欣旺达、国轩高科...)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三条2025年11月11日 星期二10月,固态电池产业链动作频繁。当升科技、容百科技、正力新能等多家企业布局固态电解质与中试产线;奇瑞、一汽、欣旺达发布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产品。清陶能源、中科固能、深安锂能等企业获融资或签约项目。10月31日,三星SDI宣布与宝马集团及Solid Power达成三方合作,共同推进全固态电池验证项目。三星SDI将采用Solid Power研发的固态电解质,提供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性的电池单元;宝马将负责开发电池模块与包组,并在下一代验证车型上进行性能测试。此次合作旨在评估全固态电池的实际应用表现,推动其在高端电动车中的落地。10月30日,恩捷股份董事长李晓明在2025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固态电池虽然发展迅速,但全面商业化仍需时间。”董事会秘书白云飞补充道,目前市场将固态电池分为半固态和全固态两种,半固态仍需正负极、电解液和隔膜,是通往全固态电池的过渡产品。10月29日,当升科技公告称,公司与江苏金坛经济开发区签署《固态电解质材料产业化项目投资合作协议》,项目由全资子公司当升科技(常州)新材料有限公司实施。项目规划用地约200亩,计划建成年产3000吨固态电解质生产线,位于常州市金坛区现有厂区内。10月28日,在“2025年乌海固态电池产业发展大会”上,清陶能源与江苏前锦炉业设备有限公司签约,共同解决烧结工艺难题;同时与内蒙古狮城国投签订投资意向书,计划建设4GWh固态锂电池生产线。同日,固态电池研发企业中科固能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北京千牛投资。公司聚焦硫系电解质、电解质膜、电极膜到电芯的全固态电池生态链,旗下拥有中科固研和中科固元两家子公司。10月27日,惠州市生态环境局公示金龙羽新能源(惠东)有限公司固态电池材料项目环评。项目位于惠东白花镇新材料产业园,主要生产磷酸锰铁锂(1万吨/年)、硅碳负极(1000吨/年)、固态电解质(3000吨/年)等,投资总额2.01亿元,预计2026年10月投产。同日,深安锂能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松禾清湛基金和有天资本联合领投。融资将用于产品小批量交付及数百兆瓦时产线筹建,拓展eVTOL、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等应用场景。10月25日,格林美与厦钨新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三年将累计向厦钨新能供应45万吨电池原料。双方将在固态电池新结构、新材料、富锂锰基前驱体等领域展开合作。10月24日,亿纬锂能在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全固态电池中试线正按计划推进,预计第四季度推出下一代产品。同时,公司也在半固态领域进行布局,通过小额投资改造现有产线,实现半固态电池生产。10月23日,欣旺达发布新一代聚合物全固态电池“欣·碧霄”,能量密度达400Wh/kg,在小于1MPa的低压下循环寿命超1200周,通过200℃热箱测试。公司还成功开发出能量密度520Wh/kg的锂金属电池样品,计划于2025年底建成0.2GWh中试线。同日,中国一汽完成66Ah全固态电芯试制与验证。早在2020年,一汽便提出到2025年实现固态电池商用化,续航1000公里。10月20日,容百科技披露,公司高镍及超高镍全固态正极材料已实现10吨级出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中试线建设中,预计2026年上半年投产。10月19日,蓝固新能源万吨级固态电解质项目主体车间封顶,项目将重点生产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粉体与浆料,预计2026年初试运行。10月18日,奇瑞汽车在全球创新大会上展示能量密度600Wh/kg的全固态电池模组,续航可达1200-1300公里,采用富锂锰正极与原位聚合物电解质体系。10月17日,正力新能公告配售4592万股H股,募资约5亿港元,用于建设百兆瓦时级全固态电池中试线,重点研发硫化物电解质和安时级电芯,标志公司迈入产业化阶段。10月16日,江苏华盛锂电与蜂巢能源签署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硫化物电池关键材料研发。10月13日,国轩高科在互动平台表示,全固态金石电池已进入中试量产阶段,并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10月9日,中伟股份公告称,9月固态电池材料出货近50吨,公司氧化物电解质进入小试阶段,低成本硫化物体系也在推进中。10月8日,丰田汽车宣布与住友金属矿山合作,量产用于纯电动汽车的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加速BEV电池技术进程。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 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