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电机噪声抑制方法全解析:让电动汽车告别“嗡嗡”声

30分钟前浏览21
当我们驾驶电动汽车时,那份本该宁静的驾乘体验常常被电机的高频噪声所打破;当我们使用家用电器时,电机的嗡嗡声时常打扰我们的休息。这些噪声从何而来?又如何有效抑制?

电机噪声不仅影响用户体验,更是衡量电机设计和制造水平的关键指标。随着电动汽车和智能家居的快速发展,对电机噪声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

01 电磁优化:从源头降低噪声

电磁噪声是电机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电磁优化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噪声产生。合理的极槽配合是电磁优化的首要考虑因素,通过增大每极每相槽数或增大力波数,可以有效降低电磁激振力。

转子优化方面,采用低噪声的转子拓扑结构和磁极形状优化至关重要。优化转子极弧系数、降低气隙磁通密度、开设转子辅助槽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定子优化同样不可忽视。低噪声绕组结构和定子辅助槽的设计能够显著减小磁通密度谐波,从而降低电磁噪声。斜极或斜槽技术则通过采用“V形”、“一字形”或“W形”等斜极方案,有效削弱齿谐波的影响。

电磁优化的核心在于平衡电机性能与噪声控制,通过多目标优化找到最佳方案。

02 结构优化:增强刚度,阻断噪声传播

结构优化主要关注如何通过机械结构设计抑制噪声的产生和传播。提高定子、壳体和控制器的结构刚度是结构优化的关键,例如增大定子轭部厚度,可以显著提高结构的固有频率,避免共振现象。

电机端盖作为噪声传播的重要路径,其材料选择尤为重要。采用复合阻尼板材料等阻尼结构,能够有效阻断结构声的传播。结构优化的目标不仅是增强强度,更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提高结构的动态特性。

在电动汽车驱动电机中,结构优化还需要考虑轻量化与噪声控制的平衡,这需要工程师在材料选择、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多轮仿真与测试。

03 控制策略优化:智能调节,主动降噪

控制策略优化为电机噪声抑制提供了灵活而智能的解决方案。谐波注入或抑制技术通过控制算法主动消除特定频率的电磁谐波,从源头降低电磁噪声。

分段变频或随机载波频率控制策略,能够分散噪声能量,避免单一频率噪声过于突出。这种“化整为零”的思路,虽然不能完全消除噪声,但可以显著改善噪声的主观感受。

先进的控制算法可以根据电机运行状态实时调整控制参数,实现不同工况下的最优噪声表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电机噪声控制策略正在成为研究热点。

04 制造工艺:精益求精,保证一致性

再优秀的设计也需要精确的制造工艺来实现。控制制造公差是保证电机噪声性能一致性的关键,包括控制偏心量、动不平衡量、不对中等关键参数。

粘接定子和绕组灌封工艺不仅影响电机的散热性能和可靠性,也直接影响电机的振动噪声水平。灌封材料的选择和工艺参数的控制对噪声抑制效果有显著影响。

装配工艺中的细节,如丝扣定子和丝扣绕组工艺,也需严格控制。精益制造是保证电机噪声性能稳定的基础,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噪声水平的显著差异。

05 声学包:经济有效的最后防线

当其他方法无法完全满足要求时,声学包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声学包通过吸声、隔声材料阻断噪声传播路径,是一种被动但有效的噪声控制方法。

针对不同频率的噪声特性,设计多层复合声学包,可以实现全频段的噪声控制。声学包设计需要综合考虑降噪效果、成本、重量和散热等多重要求

在电动汽车中,声学包设计还需考虑空间布置的可行性,以及与整车其他系统的协调性。一个好的声学包设计,往往能够在成本与效果之间取得最佳平衡。


五种噪声抑制方法各有侧重,在实际工程中往往需要多管齐下。从电磁设计到控制策略,从结构优化到制造工艺,每一个环节都关乎最终的噪声表现

随着人们对安静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电机噪声控制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要求,而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未来的电机设计必将更加注重噪声性能的优化,为用户带来更加舒适宁静的体验。

噪声控制的终极目标不是单纯的“静音”,而是创造出声音品质优良的电机产品——即使有声音,也是愉悦和谐的声音。

图片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本公 众号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等,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若您认为文中来源标注与事实不符,若有涉及版权等请告知,将及时修订删除,谢谢大家的关注。



来源:汽车NVH云讲堂
振动形状优化汽车声学电机材料控制人工智能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1-23
最近编辑:30分钟前
吕老师
硕士 28年汽车行业从业经验,深耕悬置...
获赞 322粉丝 842文章 1608课程 16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