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Comsol上海年会现场。
第一次参加Comsol会议,几个感受:
1. 学术氛围好浓;
2. 做半导体的好多,果真高精尖;
3. 万物皆可仿真(Comsol的多物理场耦合能力很强,所以什么应用场景都有可以理解,但是用来模拟加热猪肉,也是第一次见🤔)
当然,印象最深刻的还是6.4这个新版本的新功能,让人眼前一亮又一亮,一起来品一品👍:
同步也增加了“多物体自动接触分析”,也就是说,跌落仿真,以及一些复杂的强度分析问题可以在Comsol中进行了。
现场就有同学问了:“效果和Abaqus,LS-Dyna等传统结构仿真软件对比如何?”
虽然主办方谦虚到,鉴于是新模块,还待更多验证。但结合Comsol本身的App功能(即可以把一些比较标准化的仿真打包成一个独立APP, 无需License和仿真经验即可让工程师使用),以及全面支持GPU加速(目前主流的结构仿真软件还并不能很好支持),就已经非常值得一试了。我愿称之为“性价比之王”。
原话是“原则上,所有直接求解器都支持GPU加速”。
实际上,Comsol在之前的新版本中就已经推出了GPU加速,例如时域声学问题求解,在我们的仿真案例中,实测计算效率大约能有~25倍提升。
这次6.4版本重在“全面”二字,这意味着,搞仿真的同时还能搞搞AI,反正都是用GPU算力😁
Comsol 6.3版本推出了Chatbot功能,支持用户和AI对话,以了解如何进行仿真设置,当工程师遇到问题时,不再完全依赖于传统的查阅帮助文档模式。
但是之前只支持ChatGPT,因为众所周知的梯子问题,对国内用户并不友好。但是新版支持Deepseek了,所以国内用户也可以友好方便的和Deepseek交流了。
Comsol 允许用户自定义App的功能由来已久,也不是什么新东西,新版本也是在持续升级和完善。
但这也是最吸引人的一个功能,这意味着,针对一些重复性较高,比较典型的的仿真任务,仿真工程师可以通过无代码的方式开发一个Comsol App,将一些好的经验融入进去。
发布后,其他同事(无需专业仿真工程师)只需要简单导入自己的模式,并填写对应的参数,即可以进行计算,也免去抢占license之苦。
对仿真流程化和高效应用有十分重要意义。
随手再拍了几张,虽然不是我个人太感兴趣的内容,但这个新增的颗粒流模块也很值得一提。虽然EDEM在这个领域有绝对的霸主地位,但是对很多原本熟悉Comsol的用户来说,能多个选择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