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韩国电池巨头拿下120GWh订单!

1小时前浏览26

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三条2025年11月04日 星期二


2025年10月30日,LG 新能源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其运营利润实现显著增长。该季度公司合并营收达5.7万亿韩元,环比增长2.4%;运营利润增至6013亿韩元,环比增幅22.2%,运营利润率为10.5%。需说明的是,此次运营利润中包含北美生产激励资金,金额约为3655亿韩元。

一、营收利润增长:ESS与新业务对冲EV软包电池需求下滑

尽管美国电动汽车(EV)补贴到期后,EV 软包电池需求有所减弱,但第三季度营收仍实现环比微增,核心驱动力来自两大板块:

ESS 电池产能提升: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工厂加大 ESS(储能系统)电池生产力度,填补了 EV 软包电池的需求缺口;

新客户与新机型拉动:EV 领域的圆柱电池客户、IT 领域的软包电池客户均推出新机型,带动相关电池产品出货增长。

运营利润方面,即便北美生产激励资金较此前有所减少,公司仍实现可观增长,主要得益于三大举措:美国 ESS 电池产量增加、新型圆柱电池启动量产,以及持续推进的成本削减工作。

二、订单储备与供应链:ESS电池积压120GWh,46系列圆柱电池超300GWh

1. ESS 业务订单稳步扩容

第三季度,LG 新能源斩获住宅级与电网级 ESS 项目新订单,截至三季度末,其 ESS 电池订单积压量已达约 120GWh。公司通过在战略区域布局生产产能,进一步强化供应链能力,更好地满足全球客户需求。

2. 圆柱电池客户多元化突破

在 EV 圆柱电池领域,LG 新能源通过签订大规模供应协议,成功拓展客户群体。其中,46系列圆柱电池新增订单量达 107GWh,不仅巩固了公司的本地化生产能力,也彰显了其全产品组合的竞争优势。截至三季度末,46系列圆柱电池订单积压量已超 300GWh(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

三、北美生产布局与技术进展:合资工厂扩产,下一代电池研发提速

1. 北美合资工厂升级产能

在北美市场,LG 新能源持续推进稳定运营,重点升级与 Stellantis 集团在加拿大的合资工厂:该工厂目前主要生产电池模块,现已完成电芯生产的筹备工作,同时双方正探讨将工厂产能拓展至 EV 以外的应用领域。

2. 下一代技术与供应链保障

快充技术突破:公司在下一代电池技术领域取得进展,成功研发锂金属电池的快充能力;

锂资源自主保障:通过签订承购协议,确保在美国本土获取高达 4 万吨碳酸锂,进一步完善本地化锂供应链,为电池生产提供稳定原料支撑。

四、未来市场预期:EV短期承压,ESS成增长新引擎

LG 新能源对全球主要市场的短期趋势做出预判:

美国市场:EV 需求或因补贴到期出现短期放缓,预计汽车厂商将调整电动化节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等替代车型的销量可能上升;ESS 市场则有望强劲增长,一方面监管不确定性逐步消除,另一方面 AI 数据中心对电力的强劲需求将直接拉动储能需求。

欧洲市场:EV 市场预计保持相对稳定增长,主要依托 EV 购车补贴政策及持续严格的二氧化碳(CO₂)排放法规;ESS 市场需求也将上升,原因包括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以及欧洲各国为减少对中国供应链依赖而加大本土储能布局。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 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汽车电力新能源材料储能工厂装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1-13
最近编辑:1小时前
锂电那些事
本科 | 技术总监 锂电设备、工艺和材料技术研发应
获赞 209粉丝 224文章 2622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破解固态电池“快充”难题 清华大学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锂电那些事今日头条2025年11月05日 星期三 据清华大学官方微 信消息,电动车充电慢、冬天“趴窝”、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如何解决?传说中的下一代固态电池何时才能商用?同时实现“快充”和“长寿命”是固态电池实用化面临的关键挑战。  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康飞宇教授、贺艳兵教授团队联合天津大学杨全红教授团队联合攻关,为固态锂金属电池构建出外柔内刚的梯度结构。如同为锂金属负极表面穿上“塑性铠甲”,为长期困扰行业的固态电池界面失效问题提供了全新解决策略。  团队合影  北京时间10月30日零时,研究成果以“用于固态电池的塑性固态电解质界面”(A ductil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for solid-statebatteries)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  《自然》文章截图固态电池的“铠甲”, 为何如此脆弱?  固态锂金属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被誉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在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然而,固态电池的商业化长期受困于固态电解质的低离子电导率和固态电解质/电极差的固-固界面稳定性等难题。导致在大电流密度、低温等严苛工况下容易发生界面失效等问题。  锂金属负极表面传统富无机组分固态电解质界面(下称“SEI”)相当于电池的一层保护膜,虽然坚硬,但脆弱,一旦破裂,不仅会拖慢充电速度,更会导致短路等问题。使得固态电池难以实现低温和大电流密度下的长寿命稳定循环,在快充和低温环境下寿命急剧缩短。“塑性铠甲”的研发让固态电池寿命危机迎来破局点  “让老百姓用上更安全、更高效的电池”是团队的研究初心。康飞宇带领的能源材料团队一直关注电池安全的课题。  近年主要针对本征安全电池开展研究,而作为深耕电池领域20余年的科研工作者,贺艳兵长期致力于固态电池领域研究。  针对上述挑战,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塑性富无机SEI”的设计理念,开发出兼具优异机械性能,锂离子传输性能和梯度亲锂/疏锂特性的新型塑性SEI,大幅度提升了固态电池在大电流密度下和低温下的循环稳定性。  塑性SEI的组分筛选及其在固态电池循环过程中的作用示意图  团队从SEI结构和模型进行源头创新,将“塑性”特征作为新型SEI组分筛选的核心指标,并进行了人工智能加速的理论筛选,发现硫化银、氟化银等材料不仅具备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还能显著降低锂离子的扩散能垒。  塑性富无机SEI的结构和组分解析  在塑性SEI目标组分筛选的基础上,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含AgNO3添加剂和Ag/Li6.75La3Zr1.5Ta0.5O12(LLZTO)填料的有机/无机复合固态电解质。该体系可在固态电池运行中,将脆性Li2S/LiF组分转化为塑性Ag2S/AgF组分构建出具有外柔内刚梯度结构的SEI。这种SEI多层级结构协同的设计理念犹如为锂金属负极量身定制了一套“塑性铠甲”,既保证了在低温和大电流密度条件运行过程中界面层的结构完整性,又实现了高效的离子传输,并抑制了副反应。  同时研究还显著提升了复合固态电解质的体介电性能,构筑了高效的锂离子传输通道,实现了锂离子的快速、均匀沉积反应。  塑性富无机SEI的优异塑性变形能力和机械稳定性  “塑性SEI”使固态电池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即使在-30℃的低温环境中,对称电池仍能在5 mA cm–2的电流密度和5 mA h cm–2面积容量下稳定循环7000小时以上。该工作开创性地将“塑性”作为特征指标为解决固态电池的界面失效问题提供了全新策略。为新型界面层设计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对实用化固态电池研发具有实用价值,为“快充”与“寿命”难以得兼的问题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文章来源于财联社 锂电那些事免责声明 本公 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平台,小编整理,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报道错误或侵权,请尽快私信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做出修正或删除处理。谢谢! 来源:锂电那些事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