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二条2025年11月04日 星期二

锂电行业新一轮资源争夺战骤然升温,两大电池巨头不约而同地将触角伸向上游锂盐供应商。
一场围绕锂资源的暗战正在电池巨头间悄然上演。2025年10月31日,两家锂电池制造企业几乎同时宣布了对上游锂材料公司的战略投资。
宁德时代宣布出资26.35亿元,以每股24.49元的价格受让天华新能1.08亿股股份,交易完成后将持有天华新能12.95%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
同日,盛新锂能公告终止H股发行,转而启动定增引入中创新航和华友控股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预计募资总额不超过32亿元。

图源:公司公告
显然,电池巨头们正以真金白银的投入,开启新一轮锂资源布局。
宁德时代此次入股天华新能,转让价格较公告日收盘价折价19%。这并非双方首次合作,三季报显示,宁德时代已持有天华新能0.59%股份,位列第八大股东。
而天华新能实控人裴振华同时持有宁德时代6.23%股份,是后者第四大股东。这种交叉持股关系为双方深度绑定奠定了基础。
另一电池巨头中创新航则选择携手华友控股集团,共同参与盛新锂能的定增。根据方案,盛新锂能拟以每股17.06元的价格发行不超过1.88亿股股份。
交易完成后,中创新航和华友控股集团都将成为盛新锂能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东。
下游电池企业向上游延伸的背后,是储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锂电储能装机超170GWh,同比增长68%。这一增长势头仍在加速,中信建投研究电新团队甚至上调了明年国内储能装机增速预期倍增。
东吴证券近日发布的研报指出,电池厂目前受益于动力和储能双重需求,产能供不应求。9月排产环比增长10%基础上,10月进一步增长10%。
宁德时代在三季报电话会中透露,公司储能产能饱和,正加速产能扩张力度。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公司国内储能产品出货情况将会改善。
储能需求的超预期增长,推动头部电池厂对2026年订单持乐观态度。头部电池厂预计明年出货量将增长25%以上,明显好于此前15-20%的预期。
随着需求端发力,锂价已走出低谷,开启新一轮上升周期。作为锂电关键材料的六氟磷酸锂价格表现尤为抢眼。数据显示,其价格已从7月18日的4.98万元/吨,上涨至10月30日的10.63万元/吨,不到4个月上涨超113%。
机构预测,2025-2028年全球锂行业供应过剩量将逐步收窄,锂供需将逐渐转为紧平衡。
面对市场变化,电池企业通过纵向整合保障供应链安全成为必然选择。
宁德时代在权益变动报告书中直言,公司与天华新能处于产业链上下游,具有良好业务合作及战略协同的潜力。目前,宁德时代正处于新一轮产能扩张周期。
天华新能的主要价值在于其锂盐产能和全球锂矿布局。该公司在四川宜宾、眉山和江西宜春拥有生产基地。
子公司天宜锂业拥有年产7.5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产能,四川天华拥有年产6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产能。
此外,天华新能还通过包销、控股、参股等形式与巴西、刚果(金)、尼日利亚、津巴布韦、澳大利亚等国的锂矿合作,形成稳定供应链。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中创新航与盛新锂能的合作。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锁定全球优质锂矿资源,通过长协机制锁定锂资源供应,降低原料价格波动风险。
巨头们的资源争夺战,不仅着眼于当下,更意在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锂电池技术的核心方向,成为各方布局的重点。天华新能公告称,公司开展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核心原料硫化锂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
盛新锂能则在金属锂方面重点加强工艺技术研发,持续强化在超薄超宽锂带领域的技术积累。该产品是固态电池的关键材料。华友控股集团在固态、半固态电池材料研发、量产、市场开拓等方面与行业龙头展开全方位合作。
产业层面,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正进入密集催化期。多家企业披露了量产时间表,预计2026年至2027年将实现规模化生产。
为匹配这一节奏,材料企业也在积极备战。当升科技计划建成年产3000吨固态电解质材料生产线。天赐材料、璞泰来、多氟多等公司也在快马加鞭推进固态电解质的产线建设及客户认证。
随着全球储能需求持续爆发,锂电池行业新一轮景气周期已悄然启动。
锂资源从过剩走向紧平衡,产业链利润分配正重新洗牌。尤其在供给端对环境与合规的把控,进一步加剧了储能需求的紧逼。锂矿低成本扩产,将彻底成为过去时。
面对未来,电池巨头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供应商关系,而是通过股权纽带打造战略共同体。在这场关乎未来的能源竞争中,谁控制了核心资源,谁就将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