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那些事今日第二条2025年11月03日 星期一
据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0月30日介绍,中美双方通过吉隆坡经贸磋商达成多项共识,美方将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4%对等关税将继续暂停一年。另外,鉴于美方将暂停实施其9月2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中方将暂停实施10月9日公布的相关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并将研究细化具体方案。
10月20日,浙江省金华市生态环境局武义分局就“中凌新能源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做出审批公示,标志着零跑汽车与中创新航合资的动力电池项目落地。
据介绍,此次新建的项目位于武义县白洋街道开发区李丝塘水库南侧,由中凌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投建。项目总投资750000万元,计划建成动力电池系统年产能33.6GWh的生产线规模。
资料显示,中凌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简称“中凌新能源”)成立于2025年8月,法定代表人为何凡,注册资本10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新材料技术研发、推广服务;电池制造、销售;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
股权信息显示,零跑汽车与中创新航为中凌新能源的两大股东,分别持股49%、51%。
在期货市场,10月30日,主力合约LC2601一度涨超3%,突破84900元/吨;在现货市场,碳酸锂报价也已连续多个交易日上调。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维持在80300-81700元/吨区间。市场供需呈现两旺格局。
回顾今年走势,碳酸锂价格可谓一波三折。其在2025年5月底曾跌至5.8万元/吨的低位,但进入三季度后,价格开启稳步回升通道。这一轮涨势背后,是需求超预期爆发、供给偏紧、库存持续去化与成本坚实支撑的多重逻辑共振,行业供需格局正逐步重塑。
从需求端看,下游动力、储能两大核心赛道的旺盛需求,成为碳酸锂价格上涨的核心引擎。
碳酸锂供应端呈现“总量趋稳、结构分化”特征。一是,国内“反内卷”政策背景下, 江西、四川等地部分云母提锂企业已开始阶段性停产,宜春8个锂云母项目被要求重新提交核查报告。若复产延迟,将加剧供应紧张。
成本端,一方面,锂精矿价格反弹,尤其是进口锂辉石精矿价格上升,抬高了碳酸锂生产成本。锂辉石精矿(6% CIF)价格涨至925美元/吨,对应碳酸锂成本约7.86万元/吨,支撑价格底部。另一方面,环保与资源税增加。生产过程中的环保要求提高,以及资源税调整,使企业运营成本上升。
10月29日,广东省企业联合会、广东省企业家协会召开发布会,正式公布2025广东企业 500 强榜单。协会梳理总结了其中的电池产业相关企业名单,共有60家深圳企业上榜,作为观察广东经济结构与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窗口,本次榜单呈现出鲜明的创新驱动特征,其中贝特瑞、欣旺达、比亚迪、科达利、新宙邦、星源材质、海目星、华宝新能、大族激光、德方纳米、雄韬电源、格林美等协会会员企业凭借强劲实力强势入围,用亮眼业绩诠释了深圳电池产业的硬核竞争力。
本次榜单从具体从区域布局看,珠三角地区的500强企业营收占比高达98.25%,净利润占比98.91%;从城市分布看,企业营收呈“中心强、边缘弱”的区域分布格局。其中,深圳以216家企业保持绝对领先地位,累计营收突破10万亿元,净利润达8637亿元。
报告还建议,构建“珠三角创新辐射+粤东西北特色承接”的区域协同体系。支持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龙头企业在粤东西北布局产业化基地,推动技术、资本、人才跨区域流动;同时在粤东西北聚焦绿色能源、现代农业等优势领域,建设特色产业创新平台,形成错位发展格局。唯有破解效益与协调难题,广东经济方能实现全域高质量跃升。
今天下午,理想汽车在其官方公众 号上宣布了召回2024款MEGA的消息,并对此前上海MEGA起火事件致歉。
理想在官方文字中解释,对于事故车辆,尚未形成最终的技术结论。但对于此次召回,理想给出了明确原因:
与事故车同批次的理想MEGA 2024款车辆中,由于该批次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特定条件下会导致冷却回路中动力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的冷却铝板腐蚀渗漏,导致车辆出现故障灯点亮、动力受限及无法上电的情形,极端情况下会造成动力电池热失控,存在安全隐患。
在看到这一结论后,极片Lab第一时间致电了多位负责电芯、PACK(电池包)及整车热管理系统的业内人士。经交流,我们尝试用最通俗的语言,为车主和没看懂上述原因的朋友们进行解读和复盘。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通过新能源汽车交强险口径数据统计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约929.3万辆,同比增长25%,带动相应的动力电池装机量约481.0GWh,同比增长39%。
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十企业合计约为455.8GWh,占总装机量的94.8%,较去年同期市场集中度份额下降1.6个百分点。在TOP10企业中,十家企业同比增速均在27%以上。其中,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瑞浦兰钧、正力新能五家企业同比增速均超过50%。
10月30日,位于宁德霞浦的时代一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首条PACK线产品——首个搭载自产电芯的电池包正式下线,标志着时代一汽完成了从“电芯制造”到“系统集成”的关键一跃。
据了解,该PACK线采用宁德时代当前最先进的智能化、数字化生产线,可兼容不同车型电池包定制化生产。电池包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能量中枢”,其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直接关系到整车的安全性、续航里程及使用寿命。
“该产线生产的CTP电池包采用宁德时代最新生产技术,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整体能量密度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超10%,解决了传统电池包空间浪费、能量密度不足的痛点,同时支持超级快充技术,大幅缓解用户续航焦虑。”时代一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胡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