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李传亮石油观| 我的博士论文后记

4小时前浏览11

当完成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我觉得似乎一切才刚刚开始。虽然多孔介质的双重有效应力已经建立起来,但它的应用研究还远没有结束。要彻底改变人们长期依赖于Terzaghi有效应力的习惯,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而且这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本文的工作并非推翻了Terzaghi有效应力,恰恰相反,本文发展了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使多孔介质有效应力的概念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践。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不加任何条件限制随处使用Terzaghi有效应力,严重违背了科学的严肃性。本文提出了多孔介质的双重有效应力概念,并把Terzaghi有效应力的应用领域限定在特定的范围之内,这对今后多孔介质力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将是十分有意义的。
“科学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一直伴随我三年的学习和研究生活。我曾一度坚定地认为:“科学是科学工作者的灵感记录”。任何一位科学工作者在科学实践中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灵感,只有那些被记录下来、并且以文献的形式发表了的灵感才有可能成为科学。当然,有些灵感并不先进,而是落后于他人的,即使以文献的形式发表出来,也绝不可能成为科学;另外还有一些灵感本身就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它是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工作过程中的一种错觉,发表出来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人们所淡忘。非科学工作者也时常产生一些灵感,但多数属于技术上的革新和发明。科学工作者的灵感是科学发现。灵感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和生命线,科学工作者是科学研究的主体,文献是科学的载体。上面这样一个命题强调了人的主动性,强调了科学的创新性,强调了科学的文献性,因此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科学是自然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客观反映”,这是一种纯哲学的命题。这样的命题强调了科学的客观性,而把人置于被动的地位。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整个世界按着自身内在的规律运动和发展。在人们发现这些规律之前,它们还不能算是科学,它们只能以奥秘的形式隐藏于大自然之中。一旦这些奥秘被人类发现或揭示,它们即成为科学。因此,科学是意识形态化了的自然规律。没有人的作用,自然规律不会自动成为科学知识。人在科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没有人,就没有科学。但自然界如此地广博,自然规律又如此地深奥,人类是不可能对其完全穷尽的。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或一个层次一个方面,因此所谓的科学又都是相对的真理。
科学与技术不同,技术研究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而科学研究则大都是偶然的发现,是没有功利目的可言的,比如说爱因斯坦研究相对论并不是为了制造原子弹才提出的。当对科学研究进行立项时,要么研究工作已经完毕,要么项目根本无法完成。任何对科学研究的预期似乎都是荒唐而没有必要的。技术研究则有所不同,它是应用科学理论去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没有明确的目的则是难以想象的。在应用科学知识进行技术研究的过程中,人们会发现一些违背已有科学理论的现象,深入研究就可能导致新的科学理论的诞生。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的科学知识都是在技术研究的过程中被偶然发现的。科学伴随着技术研究而生,技术研究即是科学的归宿,又是科学的温床。科学与技术是一对孪生子。
科学寓于技术研究之中,技术研究为科学发现提供了场所。世界上没有为科学而进行的科学研究。纯科学和应用科学只是根据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而划分的二个范畴。实际上把科学与技术截然分开的做法是不妥当的。纯科学也有技术应用,应用科学也有基础理论。高能物理通常被人们认为是纯科学,但实施和实现正、负电子对撞则是一项纯技术性的工作。当然,在实现对撞的技术过程中,可能会有其它的科学发现,如新的粒子、新的射线等。城市供水被普遍认为是一项纯技术应用方面的工作,在研究确定特定砂器对水的过滤能力这一技术问题时,Henry Darcy却发现了著名的Darcy定律,从而为石油开采和渗流力学奠定了科学基础。纯科学与应用科学相互交织在一起,很多情况下是难以严格区分的。本文提出的双重有效应力的概念,是固体力学理论在多孔介质领域的应用,同时它又是岩石力学和土力学等多孔介质力学的理论基础。
科学的建立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科学发现、科学传播和科学应用。科学发现是整个科学活动的开端和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核心。科学发现必须经过传播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之后,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有些科学发现很快便夭折,一是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二是因为在应用科学领域中找不到应有的位置和存在的价值。
科学是技术的灵魂,技术是科学的生命。
科学技术研究通常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新的技术;第二条途径是通过实践,在解决具体的工程实践问题时,必须应用已有的成熟技术,如果没有现成的技术,必须自行研制和开发,把已有的科学理论技术化。形成技术必须应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在整个技术研究过程中,可能发现有超出自己知识范围的“异常”现象,然后再进行文献检索,看看是否已存在解释异常现象的科学知识,如果没有,这便是一个新知识诞生的绝好机会。第一条途径是科学技术研究的间接形式,它与实践有一定距离,是科学自我完善的最好办法,例如数学就主要采用这种方法。第二条途径是科学技术研究的直接形式,它是面向实践的,是科学创新的最佳途径。我的所有研究都是从实践开端的。在塔里木前线参加石油会战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实验室测定的岩石压缩系数数值比地层水的压缩系数还要高。这一现象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按照油藏工程知识,气体的压缩系数比液体高,而液体的压缩系数比固体高。对于岩石(固体)的压缩系数比地层水(液体)高这一异常现象,作为一位科学技术工作者,必须给出合理的解释。经过文献检索和多年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所在,那就是多孔介质的双重有效应力,而岩石压缩系数的测量过程错误地使用了Terzaghi 有效应力。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与水,哪一种物质的压缩系数更高一些,现在看来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多孔介质的双重有效应力。这一发现,给多孔介质力学研究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它已经并将继续推动这一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发展。
科学技术研究不仅要求科学工作者具有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热情,更重要地,还要求具有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执著和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 会使科研工作快速、高效,科学的精神会使科技工作者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少走弯路,科学的执著会使科研工作坚持不懈直至成功。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科研工作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使用。本论文主要采用了比较成熟的思想实验与原型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原型实验是最可靠、也是最直观的科研方法之一。思想实验(Thought Experiment)是最理性的逻辑思维方式。伽利略曾用“思想的手”和“理性的眼睛”对“无摩擦”光滑斜面上的落体运动进行了操作和观察,并就此提出了著名的惯性定律。爱因斯坦曾用思想实验研究了相对论问题,并发现了隐藏在伽利略变换中的绝对时间问题。用思想实验很容易证明亚里士多德“重物先落地”的佯谬,从而得出正确的自由落体运动定律。
“科学是照亮人类历史的灯塔”。没有科学,人类将生活在黑暗之中。有了科学的指引,人类社会便有了前进的方向。在科学之光的照耀下,人类不断从蛮荒走向文明。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还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止人们对科学的崇拜和追求呢?


来源:岩层书旅
多孔介质电子UG理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1-09
最近编辑:4小时前
现代石油人
博士 签名征集中
获赞 39粉丝 148文章 1384课程 1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