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PCB设计时别忽视,这11个细节!

6分钟前浏览3
大家好,我是王工。

今天给大家分享PCB设计的11个细节。


1、SMD元器件之间的间距大小

SMD元件之间有足够的间距是PCB Layout工程师需要注意的第一件事情,太小的间距会增加焊膏的难度,并在焊盘之间产生焊点,下面是一些建议的间距,仅供参考:

   SMD元件的间距:

  • 同质SMD元件:≥0.3MM

  • 异质SMD元件:≥0.13*H+0.3mm(H为相邻元件最大高度差)

   以上间距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不同的制造商也会有不同的要求。

SMD元器件之间的间距大小


2、贴片元件与插件元件之间的间距尺寸

如下图所示:DIP和SMT元器件之间要有足够的间距,建议间距为1-3mm。不过,现在大部分都会使用SMT工艺,DIP比较少了。

SMD-DIP

3、IC去耦电容的放置

去耦电容是用来滤除电源信号中高频噪声的电容。

去耦电容

在 PCB 布局上尽可能靠近集成电路(IC)放置去耦电容IC有多个供电端口时,每个供电端口需要匹配一个去耦电容。


4、靠近边界的元件的方向和间距

通常,PCB 制造商会首选 PCB 拼板,这样可以优化材料利用率,从而降低 制造成本。此外还可以提高制造效率。

PCB拼板布局必须要满足2个基本前提:

  • 靠近PCB边界的元件必须与板轮廓平行 (这将导致元件承受来自拆板的均匀机械应力;例如,下图中左侧的元件可能会从焊盘上脱落,由于承受非均匀机械应力而导致的脱板)

  • 元器件放置在靠近PCB板的区域(以免拆板时损坏元器件)。

PCB组件

5、蛇形路由设计

例如一些串行的SMD焊盘需要相互连接,需要通过蛇形路由设计,而不是直接桥连,并且需要注意宽度。

蛇形路由设计

6、必须注意特定区域焊盘的散热

 很显然,散热越好,元器件的工作性能就越好,因此PCB设计工程师需要注意如何设计和布局PCB,防止热量在某些区域堆积

焊盘的热量耗散


如果焊盘位于公众区域,可以参考上图,是比较好的选择。如果使用上图左侧的图,可能会造成元器件维修或者拆装时出现一定的困难,因为拆焊时的温度会被大面积的铜接地带走,导致拆焊时变硬。


7、布局中的 PCB 泪滴

 泪滴是额外的铜,具有某些特定形状,用于 PCB 布局,以提供额外的强度,使通孔足够坚固以承受热应力和机械应力。尤其是焊盘或过孔与迹线连接处的区域,或宽窄之间的迹线布线时。例如走线线宽的一部分从 10 密耳变为 4 密耳,则必须在过渡点添加泪珠以减少任何潜在的应力或细线裂纹。

PCB泪珠

泪珠的优点:

  • 避免突然变窄的过渡走线反射信号,保持走线与PAD连接处的平滑稳定

  • 避免 PAD 和走线之间因冲击应力而产生细线和裂纹

  • 促进PCB制造中的蚀刻过程


8、焊盘之间走线宽度一致

连接到焊盘的的每条走线应具有相同的宽度尺寸如下图所示:

焊盘之间走线宽度一致


9、未使用的焊盘需要连接到电气接地

未使用的焊盘应保留在那里,并正确连接到电气接地。

例如上图芯片的两个引脚是非功能焊盘,但是存在于芯片上面,如果没有连接到电气接地,可能会导致信号干扰。

未使用的焊盘



10、走线或元器件与PCB板之间有足够的间距

保持走线或组件与 PCB 板之间的间距尽可能大。尤其是单层PCB,纸质基材大,贴近基板的元器件或走线容易受到机械应力的影响。

走线到PCB边界


11、电解电容尽量远离一些可能的热源

首先要验证电解电容是否与电子设备的工作温度相匹配,其次要使电解电容尽量远离热源,避免其内部电解液因热源的冲击而干涸。

声明:


 
声明:文章来源网络。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的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硬件笔记本
电源电路电子芯片裂纹材料电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1-26
最近编辑:6分钟前
硬件笔记本
本科 一点一滴,厚积薄发。
获赞 157粉丝 47文章 804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为什么要在光耦输入端并一个电阻?怎么理解CTR?

大家好,我是王工。前段时间有兄弟在群里讨论光耦。光耦在电子设备中,真的还算用的比较多的,网上介绍也有很多,今天主要讨论光耦的两个话题。1、下图的电阻R2有什么用?我们之前在拆解其它产品的时候发现有的光耦输入端会并联一个电阻R2,而有的产品则没有此电阻。 2、光耦最重要的参数CTR。 为了照顾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我们先来看看光耦的一些基础知识。光耦又称光电耦合器,它相当于带隔离功能的三极管,其原理也可以参考三极管的特性。所以我们一般在需要考虑隔离作用的场景下会选用光耦,同时由于光耦输入输出可用于两种不同的电压供电,所以也常常用来实现电路的电平转换。再看此图,输入端电压VCC1供电,加到发光二极管和电阻R1上产生光耦的输入电流 if,然后使副边的光敏三极管导通,从而改变输出信号,达到传递信号的目地。 基本原理分析输入端GPIO为单片机的IO口,用来控制发光二极管的通断,进而控制输出信号。当GPIO为高时,光耦不导通,输出output为高当GPIO为低时,光耦导通,输出output为低。1、光耦输入端并一个电阻有什么用?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电阻是并联在光耦输入端的二极管上,我们测量发现这个电阻有的是1K,有的是2.7K,反正阻值都不是很大。通过分析,有一种说法可能更合理一些,那就是防止光耦误动作,导致错误信号的传递。怎么来理解呢?光耦的原理就是通过输入端的发光二极管导通后形成的微弱电流,传递给次级的。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在没有接地的电烙铁焊LED灯时,灯会亮。所以发光二极管的灵敏度很高,一般几个mA的电流足以点亮。在光耦的输入端,也有寄生电容的存在,这个电容可能会影响光耦信号的正常传递。因为电容内存储有电荷,如果此时并联一个电阻,就会将电荷迅速泄放,就达不到二极管两端的开启电压,从而可以正常通断。所以这颗电阻有些产品有,有些产品没有,因为没有也能正常工作,只是有了的话,产品会更可靠一点。那么这个电阻的阻值该怎么取呢?阻值太大,起不到放电作用,阻值太小,也会影响光耦的开关。既然是为了放电,那肯定阻值越小越好,最小能到多少呢?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光耦最重要的参数CTR。2、怎么理解CTR?CTR是英文current transfer ratio的缩写,译为电流传输比。用公式表示:CTR= ic/if X 100%。其中ic表示输出电流,if表示输入。为了方便计算电阻R2的取值,我们以PC817为例,并给电路的输入、输出电压及电阻赋值。令VCC1=3.3V,VCC2=12V,R1=330R,R2=4.7K,求电阻R2的最小值?打开datasheet,有几个参数需要重点关注一下,一会用得着:1、VF光耦输入二极管的导通压降,我们取最大值1.4V;2、CTR,它是一个范围:50%~600%。也就是放大倍数在0.5~6倍。我们计算的时候,按照最低的50%使用。3、Vce,副边三极管导通后的压降,我们取最大值0.2V。为了方便观看,我把电路图复 制到下方来。我们先来计算副边电流IC:IC=(VCC2-Vce)/R3=(12-0.2)/4.7=2.51mA根据CTR= ic/if X 100%,得:if= ic/CTR X 100% =2.51/0.5=5.02mA再计算R1的电流IR1=(VCC1-VF)/R1=(3.3-1.4)/330=5.76mA所以R2阻值为R2=UR2/IR2=1.4/(5.76-5.02)=1.89K所以这个电阻R2的阻值一定要>1.89K,可以取2K。以上数值王工大概给取的,不一定合理,主要是想让大家更直观的理解是怎么计算的。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光耦对温度很敏感,温度一升起来,性能就会降低,这是大多数半导体都有的共性。光耦其实还有一些参数没有讲,篇幅有限,今天就到这里了,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声明: 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本号对所有原创、转载文章的陈述与观点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学习和交流。文章、图片等版权归原作者享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来源:硬件笔记本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