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接了个PCB外包项目,板子画完后甲方一眼就指出过孔太多,说可能会增加成本。说实话,这个问题我之前还真没太在意。后来问了几个同行,得到的回答也不一致:有人说会增加成本,有人说影响不大。不过本着服务好甲方爸爸的原则,咱们还是把过孔数量优化了一下。
这件事让我开始认真思考:PCB的成本到底和哪些因素有关?虽然大家都知道层数、板子尺寸这些大项,但像过孔数量、板材选择、表面处理这些细节,往往容易被忽略。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大家聊聊PCB成本控制的那些门道。
011
首先说说层数的影响。大家都知道6层板比4层板贵,4层板又比2层板贵。有时候为了节省成本,我们恨不得6层改4层,4层改2层。但要注意的是,减少层数可能会影响信号完整性,需要权衡考虑。

021
板子尺寸也很关键。一般来说,板子能小就尽量小,但要注意不能为了缩小尺寸而让元器件过于拥挤,这样会影响焊接和散热,也要结合设计结构尺寸,考虑是否方便产品组装。
031
材料选择同样重要。大多数消费类工业产品都采用FR4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但价格相对较高。而CEM系列材料性能稍逊,但成本更低,在一些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考虑使用。
如果你只是打样,且要求不高,可以选用板厂一般的不加钱的就好。

041
工艺成本更是不容忽视。PCB制作涉及蚀刻、电镀、钻孔等多个环节。
高精度工艺要求更高的设备投入和生产控制,价格自然更高。比如需要微小线宽线距的精密电路板,成本就会比普通工艺高出不少。

051
生产批量直接影响单价。批量越大,分摊的固定成本就越低,单价就越便宜。小批量生产则成本较高,这也是为什么打样价格要比批量生产贵很多。
061
表面处理工艺的选择也会影响成本。常见的沉金、喷锡、OSP等工艺,价格差异很大。沉金最贵但性能最好,OSP最便宜但耐久性较差,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071
交货周期也很关键。常规交期和加急交期的价格可能相差30%以上。
如果时间允许,选择常规交期能省下不少成本。如果真的很急,那就得加钱。加急12H和24H价格也不一样。

081
铜箔厚度也是一个因素。铜箔越厚价格越高,但电流承载能力也越强。需要根据实际电流需求选择合适的厚度,既满足需求又不浪费。
咱们一般铜厚为1盎司,在过大电流,开关电源产品会提出这方面的要求。

091
最后回到开头的过孔问题。过孔数量确实可能会影响成本,钻孔费用可能在PCB制板费用占有一定的比例,孔越多成本越高。
正常过孔就好,没必要加太多,密密麻麻的。

101
关于PCB板厚的成本考量,在常规设计中,我们通常采用1.6mm的标准板厚。
这个厚度在行业内具有最佳性价比,因为当板厚≤1.6mm时,价格基本不会变化,但若要求加厚至2.0mm等特殊规格,成本会显著上升,这也是为什么在实际项目中,很少见到采用超厚板的设计方案。
111
PCB颜色是指PCB阻焊颜色也就是电路板表面的颜色,市场上可以见到的颜色包括绿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哑黑色和紫色。
通常绿色为常规色,不额外加收费用,其它颜色不通用,需要另外收费,收费标准各不相同。

好的设计不仅要考虑性能,也要兼顾成本。以上就是我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的PCB成本影响因素。大家如果有其他经验或建议,欢迎一起交流讨论。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