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功率循环基础篇(二) —— 功率循环寿命曲线解读

8小时前浏览8

功率循环寿命曲线是评估功率半导体器件(如 IGBT 模块)在温度交变应力下长期可靠性的核心工具。该曲线通常以结温波动幅度 ΔTj为横坐标,以器件达到指定失效判据前所经历的循环次数 Nf为纵坐标,直观反映了器件在热机械应力作用下的寿命特性。  

一、功率循环曲线的基本构成  

一张典型的功率循环曲线图(如英飞凌所提供的)包含以下关键信息:  

 

  1. 横轴 ΔTj

    :指芯片结温在一个循环周期内的变化幅度,即 ΔTj =      Tj,max - Tj,min。     
  2. 纵轴 Nf

    :通常定义为器件某一电性能参数(如饱和压降 VCE (sat))漂移超过初始值 5% 时的循环次数。     
  3. 实线与虚线

    :实线代表实验测量数据,虚线则为基于物理或统计模型的仿真外推结果。     
  4. 测试条件标注

    :例如循环周期(如 3 秒,通断各 1.5 秒)、最高结温 Tj,max(如 150℃)等,这些条件对曲线的解读至关重要。     

注意:若仅停留在上述基本认知,极易在实际应用中产生误判。测试条件的设定失效标准的定义,共同决定了曲线的形态与数值。  

二、测试条件对功率循环能力的显著影响  

功率循环测试可采用多种控制策略,不同策略下所得寿命结果差异显著,具体如下表所示:  

 

测试方法      

控制逻辑      

对寿命的影响      

恒定通断时间      

固定导通与关断时间,无补偿      

最严苛,寿命最短      

恒定壳温      

通过散热控制壳温稳定      

较温和,寿命延长      

恒定功率      

控制输入功率恒定      

中等,寿命居中      

恒定结温波动      

主动调节使 ΔTj 保持不变      

最宽松,寿命最长      

例如,德国Chemnitz大学对600V/50A EasyPACK模块的研究表明:在相同 ΔTj 下,恒定通断时间法(黑线)的寿命远低于恒定 ΔTj 法(蓝线)。其根本原因在于:前者在老化过程中因导通电阻上升导致结温持续升高,热应力不断加剧;而后者通过调节条件维持恒定的温度冲击,延缓了失效进程。  

英飞凌等厂商常采用 “恒定通断时间” 法,其结果更具保守性与工程参考价值。  

 

三、失效判据与统计置信度的影响  

  1. 失效判据

    :英飞凌以热阻Rth增加20%或导通电压增加5%作为失效指标,但基于这一标准      “失效”器件的参数仍在数据表的限值之内, 其参数与没有测试过的器件典型值比较接近。实际上也有厂商使用10%或20%,当然判据宽松则寿命数值增大。     
  2. 统计置信度

    :英飞凌通常基于大量样本(如 72 个芯片),并采用95% 置信度进行可靠性评估。也就是说厂家给出的功率循环次数值其实是在某一置信度条件下的概率统计值,如果置信度给的不一样,那最后的结果也会不一样。若实际验证中样本量小,则结果不具备直接可比性。     


四、影响寿命的三个核心物理参数  

在功率循环寿命模型中,以下三个参数起决定性作用:  

1. ΔTj(结温波动幅度)  

  • 定义

    :芯片结温在一个循环中的变化范围。     
  • 影响

    :ΔTj 是最强的影响因子。其增大将导致模块内部各层材料(芯片、焊料、基板等)承受的热膨胀失配应力急剧上升,在失效前模块能够完成的循环次数越少。寿命通常呈幂律关系下降。     

2. Tj,max(最高结温)  

  • 定义

    :每个循环中芯片达到的峰值温度。     
  • 影响

    :高温会显著加速材料的退化机制,如金属迁移(电迁移)、焊料层蠕变与疲劳、界面间的热老化与扩散反应。     

 

3. t_on(导通时间)  

  • 定义

    :单个循环中电流导通状态的持续时间。     
  • 影响

    :     
    • 短 t_on(<100ms)

      :热量集中于芯片表层,应力以弹性形变为主,键合线受力可控,寿命较长。     
    • 长 t_on(>1s)

      :热量充分传导至整个封装体,引发塑性形变与蠕变积累,焊料层与基板界面疲劳加剧,寿命显著缩短。     

英飞凌研究指出:在 t_on = 1.5s 的条件下,模块寿命远低于 t_on = 几十毫秒 的场景,原因正是应力机制从 “弹性” 转为 “塑性”。  

 

五、工程应用建议  

在设计过程中使用功率循环曲线时,应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 确认测试条件对齐

    :比对实际工作中的 ΔTj、t_on、Tj,max     与冷却方式是否与曲线测试条件一致。     
  2. 理解失效判据差异

    :不同厂商对 “寿命终止” 的定义不同,直接比较绝对值可能导致误选。     
  3. 关注失效模式匹配

    :根据实际应用的温度与频率特征,选择在该条件下主导失效模式与曲线测试相符的器件。     

总结  

功率循环曲线不仅是几个坐标点的集 合,其背后是严格定义的热 - 机械应力场景统计可靠性模型。正确理解 ΔTj、Tj,max 与 t_on 的耦合作用,识别测试条件与失效判据的隐含信息,是实现高可靠性功率系统设计的基石。  

下篇预告  

我们将深入探讨功率循环寿命模型的演进之路—— 从经典的 LESIT 模型,到 CIPS2008、SEMIKRON 等多参数经验模型,揭示如何通过物理与统计方法预测器件在复杂工况下的寿命。  

为了计算功率模块的功率循环寿命,鲁欧智造新推出了“功率循环寿命评估一站式解决工具” ,其已于2025年8月28日起正式启动公开测试。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与本次公测,在免费试用期内体验工具的强大功能,并为产品的最终优化提供宝贵意见。  


来源:今昔CAE随笔
疲劳半导体芯片化机材料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1-09
最近编辑:8小时前
今昔CAE随笔
本科 | 销售总监 allenchousf
获赞 94粉丝 167文章 70课程 1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