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PCB制造偏差引起的串扰恶化研究

8小时前浏览6

为什么仿真和测试串扰对不上?

高速走线设计时正好避开反焊盘就可以了吗?

哪些PCB制造公差对串扰影响最大?

希望读完本文对你有所启发!!!


随着高性能AI设计需求的增长,需要更高的处理器引脚数、更密集的布局和更快的IO通道。这些要求对来自CPU或GPU引脚区域的高速信号分线提出了挑战,导致更长的扇出长度、密集的布线、信号之间更紧密的间距,并且走线通常沿着反焊盘的边缘布线。

PCB制造工艺的变化,如层与层的错位、钻孔和蚀刻不一致,可能会使高速走线的部分暴露于反焊盘区域,从而显著降低串扰性能。本文报告了广泛的测量和电气模拟方法,以确定影响串扰的关键因素。

数据中心设计的高性能/更高的数据速率,处理器的引脚数更大,IO通道更快更密集,给高速差分信号走线 breakout区域设计带来更大的挑战?

  1. 更长的扇出长度(PIN field区域)

  2. 与相邻信号的间距更小

  3. 靠近反焊盘边缘

  4. PCB制造工艺变化

  5. 层与层的配准不良(Layer-to-layer mis-registrations)

  6. 钻孔和蚀刻不一致

  7. 将高速走线的部分暴露于隔离盘区域

这些因素加大了串扰恶化。


01

串扰分析

分析采用22L PCB,4mil core 5mil PP,用五种不同的ultra-low loss材料,让四个不同的PCB制造商加工;对比远端串扰情况。

1、同层串扰分析 :L20

可以看出测试结果4-5mV左右。初始仿真结果在1.9mV.

2、相邻层串扰:L18-L20

可以看出测试结果8-12mV左右。初始仿真结果在4.5mV.

可以看出仿真结果明显比测试结果要小很多,why?


02


串扰影响因素研究

1、Er变化:

可以看出DK变化对结果影响不大。

2、反焊盘变化(同层串扰):

基线采用26mil反焊盘,很明显加大分焊盘会串扰急剧加大。

26mil改为22mil,串扰由1.9mV变为0.6mV(68% reduction);32 mil antipad, xtalk => 1.9 mV to 7.4 mV (~300% increase)

3、 差分对中的DP向反焊盘方向移动1mil,DN不变(相邻层):

可以看出串扰从4.5 mV to 7.1 mV。接近翻倍。

3、扇出区域越过的反焊盘数量(相邻层):全部在3mil层偏下仿真

Case4越过的反焊盘最少,串扰最小。影响较大。

4、扇出区域越过的反焊盘大小(相邻层):全部在3mil层偏下仿真

反焊盘数量少小,尺寸越小,串扰越小。

基于上述分析,建议在允许的制造能力和可靠性范围内使用较小的反焊盘。布线应远离反焊盘(如3- 4 mils),以适应制造层偏。高速引脚区域布线应尽可能缩短长度。

03


测量

采用3D-Xray测量层偏:

Vendor1:

Vendor2:

Vendor3:

Vendor4: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确认引脚场串扰恶化受到PCB制造变化的显著影响。此外,测量可以用于轻松预测高速差分对的哪一侧突出到反焊盘。

04


仿测结果更新

根据供应商A/材料M1的层错位更新:

基于3D X射线的更新仿真显示出与测量的良好相关性。

最后,给出层偏参考数值,仅供参考,具体需要和制造商交流,他们的具体能力是多少。

对于更高的56G和112G,需要严格控制PCB的层偏,同时设计上需要保证在层偏范围外,如果设计恰好卡着反焊盘,会加剧串扰恶化,最好仿真能覆盖层偏的影响。 REF:Intel ,Amy Luoh等 Investigation of Pin Field Crosstalk Degradation due to PCB Manufacturing Variation

end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信号完整性设计
ACT材料控制InVEST电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1-08
最近编辑:8小时前
信号完整性设计
硕士 | 资深SIPI工程... 专注高速高频信号完整性
获赞 16粉丝 37文章 27课程 1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