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潜艇如何“消音”?LES与DES仿真技术揭秘水下攻防的噪声博弈

2小时前浏览16

导读:在水下攻防博弈中,噪声水平直接决定潜艇的生存能力与作战效能 —— 从中国 091 型核潜艇因 160 分贝的高噪声被讥讽为 “水下拖拉机”,到 093B 型通过降噪技术突破将噪声降至 118 分贝、实现穿越宫古海峡时规避日方反潜探测的实战突破,声学隐身技术的代差已成为改写海洋军事平衡的关键。
现代潜艇面临的反潜环境日趋严苛,美军 “索萨斯” 海底声呐网络、主动声呐在浅水区的广泛应用,对噪声控制提出了 “接近海洋背景音 + 干扰探测信号” 的双重要求。而螺旋桨空化脉冲、船体尾流涡脉动、推进系统振动辐射等噪声源的精准预测,正是声学隐身设计的核心前提。实验测量虽能提供基础数据,但拖曳水池试验受尺度效应限制(如空化现象难以完全复现)、消声水池测试成本高达数千万元 / 次,且无法实时反馈设计参数的优化方向。
数值仿真因此成为降噪研发的核心支撑,但其面临着 “非定常流动捕捉精度” 与 “计算资源消耗” 的尖锐矛盾:DNS 直接求解全尺度湍流需百亿级网格,仅适用于理论研究;RANS 方程的时均处理则会滤除螺旋桨叶尖涡脱落、空化气泡溃灭等关键噪声源信息。在此背景下,LES(大涡模拟)与 DES(分离涡模拟)凭借 “精准捕捉大尺度涡结构 + 控制计算成本” 的独特优势,成为工程领域预测潜艇噪声的主流技术。
01    

潜艇噪声产生核心原理    

潜艇噪声主要源于三类核心声源:一是螺旋桨噪声,包括叶片表面湍流压力脉动(由边界层分离、尾流涡脱落引发)与空化噪声(叶尖低压区气泡生成 - 溃灭产生脉冲声波),是空化航速下的主导噪声源;二是船体噪声,由船体表面湍流绕流(尤其尾部分离涡)、附体(舵、稳定翼)流动干扰产生;三是机械噪声,虽可通过隔振措施削弱,但流固耦合引发的结构振动仍会辐射噪声。其中,螺旋桨的非定常流动与空化现象,是噪声仿真需重点捕捉的物理本质。
02    

噪声模拟方法    

潜艇噪声模拟分为实验测量与数值模拟两类。实验测量(如拖曳水池模型试验、消声水池测试)能获取真实数据,但成本高、周期长且受尺度效应限制;数值模拟则通过求解流动与声学方程实现高效预测,主流方法包括 DNS(直接数值模拟,精度高但计算量极大,仅适用于简单场景)、RANS(雷诺平均 Navier-Stokes 方程,效率高但难以捕捉非定常大涡)、LES(大涡模拟,聚焦大尺度涡捕捉,兼顾精度与效率)及 DES(分离涡模拟,融合 RANS 近壁优势与 LES 远场分离流动预测能力)。对于潜艇复杂非定常流动与噪声,LES 与 DES 是当前工程应用的核心选择。
1、大涡模拟(LES)原理
LES 的核心思想是 “过滤分离、分区模拟”:通过空间过滤函数,将湍流流场分解为大尺度涡(可直接求解)与小尺度涡(亚格子涡,需通过亚格子模型近似)。大尺度涡能量占比高、对噪声贡献显著,且其运动具有强非定常性,需通过非定常求解 Navier-Stokes 方程捕捉;小尺度涡能量低、耗散性强,可基于统计假设构建亚格子模型(如 Smagorinsky 模型、WALE 模型)模拟其对大尺度涡的动量输运。LES 无需对湍流进行时均处理,能精准还原螺旋桨尾流涡结构、船体尾部分离等非定常流动,为噪声源识别提供直接流场数据,是潜艇非定常噪声仿真的核心方法。
2、分离涡模拟(DES)原理
DES 是 LES 与 RANS 的混合模拟方法,旨在解决 “近壁流动高效模拟” 与 “远场分离流动精准捕捉” 的矛盾:在近壁区(如船体表面、螺旋桨叶片壁面),由于小尺度涡密集且受壁面约束,采用 RANS 方法(如 k-ω SST 模型)模拟,兼顾效率与近壁湍流精度;在远场或分离区(如螺旋桨尾流、船体尾部分离涡区),当网格尺寸小于 RANS 模型特征长度时,自动切换为 LES 模式,直接捕捉大尺度分离涡。其切换机制通过 “网格长度尺度” 与 “RANS 模型长度尺度” 的对比实现,确保在流动梯度大的分离区域启用 LES,在近壁平稳区域保留 RANS 优势,特别适合潜艇这类含复杂壁面与强分离流动的场景。
03    

潜艇噪声仿真模型和准则    

潜艇噪声声学仿真 主要采用 “混合模型” 与 “直接模型” 两类:混合模型(流场 - 声学分步计算)是工程主流,先通过 LES/DES 求解流场,获取声源区(如螺旋桨表面、尾流区)的压力脉动数据,再代入声学类比方程计算声场 —— 常用 Ffowcs Williams-Hawkings(FW-H)方程(适用于运动声源,如旋转螺旋桨),或 Lighthill 方程(适用于静止声源,如船体表面);若涉及空化噪声,需结合空化模型(如 Schnerr-Sauer 模型、Zwart-Gerber-Belamri 模型),模拟气泡生成 - 生长 - 溃灭过程,再通过 “气泡脉动声学模型” 计算空化脉冲噪声。直接模型(流声耦合计算)直接求解可压缩 Navier-Stokes 方程,同时捕捉流动与声场耦合,精度高但计算量极大,仅适用于近场小区域(如螺旋桨表面 1 倍 D 范围内)的精细噪声分析。
声学仿真需遵循四大准则以确保精度:一是时间步长准则,时间步长 Δt 需同时满足 CFL 条件(Δt < 0.5×Δx/c,Δx 为声学路径网格尺寸,c 为水中声速≈1500m/s)与声学周期要求(Δt < T/20,T 为噪声主频周期),避免声波传播数值弥散;二是监测点设置准则,近场监测点(螺旋桨附近 1-2D)用于声源特性分析,远场监测点(≥2λ,λ 为噪声主频波长)用于传播特性分析,且监测点需避开尾流涡核心区,防止流场扰动干扰声压测量;三是网格分辨率准则,声学传播路径上的网格尺寸需满足 Δx ≤ λ/15(λ = c/f,f 为噪声主频),确保每个波长有足够网格点捕捉声波相位变化;四是统计时间准则,声学计算需基于足够长的流场数据(至少 3-5 个流动特征时间,如螺旋桨旋转 3-5 圈),确保声压级、频谱等统计量收敛,误差≤3dB。
04    

潜艇噪声仿真方法    

1、潜艇噪声计算域建立的核心准则
计算域是噪声仿真的 “物理容器”,其建立需遵循四大核心准则:一是源区全覆盖,必须完整包含主要噪声源区域(螺旋桨及其尾流、船体尾部、舵与稳定翼),避免遗漏关键声源;二是声学传播适配,需预留足够的声学传播空间,确保远场监测点处于 “声学远场”(距离声源至少 2 倍噪声主频波长),避免声场未充分发展即被边界截断;三是边界干扰最小化,计算域边界需远离关键流动区,避免壁面效应导致的流动畸变与声波反射;四是效率平衡,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控制计算域规模,避免过度冗余的网格与计算成本。
2、潜艇噪声计算域的尺寸与形状建议
计算域形状需适配潜艇细长体几何与流动方向,优先采用 “圆柱形” 或 “长方体”(轴向沿来流方向):圆柱形计算域可减少周向流动干扰,长方体则便于结构化网格划分。尺寸设计需结合潜艇特征长度(以艇长 L、螺旋桨直径 D 为基准):轴向(来流方向),艇首前方需延伸 1-2L(避免入口边界对艇首绕流的影响),艇尾后方需延伸 3-5L(覆盖螺旋桨尾流传播与噪声辐射);径向(垂直来流方向),需达到 2-3D(避免侧壁对螺旋桨周向流动与声场的约束);若包含空化模拟,径向尺寸需适当扩大至 3-4D,防止空化气泡溃灭的声波过早反射。以 10m 长试验潜艇(螺旋桨直径 1m)为例,计算域轴向建议 10m(艇前)+10m(艇身)+30m(艇后)=50m,径向半径 3m。
3、潜艇噪声边界条件设置
边界条件需同时满足流动与声学要求:流动边界方面,入口采用 “速度入口”(设置与潜艇航速匹配的来流速度,如 10kn 对应 5.14m/s)或 “总压入口”(给定环境总压);出口采用 “压力出口”(设置水下环境静压,如 10m 水深对应 202650Pa);侧 / 顶部远场边界采用 “自由流边界” 或 “远场边界条件”,确保流动平顺无回流;潜艇与螺旋桨表面采用 “无滑移壁面边界”,若需考虑壁面粗糙度,可通过修正壁面函数实现。声学边界方面,远场边界需设置 “非反射边界”(如海绵层、FW-H 方程边界),吸收向外传播的声波,避免边界反射导致的声场失真;若采用混合声学模型(如流场 - 声学分步计算),需在声源区(螺旋桨表面、尾流区)设置 “声学积分面”,用于提取流场压力脉动数据。
4、潜艇噪声仿真网格划分通用原则
网格是数值仿真的 “离散载体”,需遵循五大通用原则:一是质量优先,网格长宽比(Aspect Ratio)近壁区需≤20,远场可放宽至≤100;偏斜度(Skewness)≤0.8,避免畸形网格导致计算发散;正交性≥0.3,确保流场梯度计算精度;二是类型适配,采用 “结构化 + 非结构化” 混合网格:船体主体、远场等规则区域用结构化网格(计算效率高、精度稳定),螺旋桨叶片、舵等复杂几何区域用非结构化网格(几何适应性强);三是过渡平滑,不同类型网格的衔接处需设置过渡层,网格尺寸变化率≤1.2,避免突变引发的数值振荡;四是物理一致性,网格尺寸需与流动尺度匹配(如捕捉螺旋桨叶片边界层,需满足 y+≈1);五是可扩展性,预留网格加密接口,便于后续对关键区域进行网格收敛性验证。
5、潜艇噪声网格划分的核心目标
网格划分的核心目标是 “精度与效率的平衡”,具体可拆解为两点:一是精准捕捉关键物理现象,确保噪声源区(螺旋桨叶片表面、尾流涡区)与声学传播区的网格分辨率足够,能还原压力脉动、涡结构等细节;二是控制计算成本,在非关键区域(如艇首前方远场、径向外侧非声学敏感区)采用粗网格,避免资源浪费。简单来说,就是 “该密则密、该粗则粗”—— 既不因网格过粗丢失噪声源信息,也不因网格过密导致计算周期过长,最终实现 “以合理成本获取可靠结果” 的工程目标。
6、潜艇噪声关键区域的网格加密
关键区域的网格加密是噪声仿真精度的核心保障,需重点针对三类区域:一是螺旋桨区域,叶片表面法向需划分 10-15 层加密网格,第一层网格高度满足 y+≈1(约 5-10μm,根据流体粘度与壁面摩擦速度计算),叶片周围径向加密范围需覆盖 1-2 倍叶片弦长,叶片前缘、后缘等流动梯度大的部位,网格尺寸需进一步缩小至弦长的 1/50-1/100;二是船体尾部与附体区,船体尾部(艇长最后 1/4 段)、舵与稳定翼表面及周围,需沿表面法向加密至 y+≈5,分离涡可能发展的区域(舵后 2-3 倍舵弦长)需径向加密;三是螺旋桨尾流区,沿尾流方向(艇尾后方 3-5 倍 D 范围),网格尺寸需控制在 D/20-D/30,确保捕捉尾流涡的脱落、合并过程,同时声学传播路径上的网格需满足 “每波长 10-15 个网格点”,避免声波传播误差。
7、潜艇噪声棱柱层网格的设置
棱柱层网格专为近壁区设计,用于精准捕捉壁面边界层流动,其设置需遵循四要点:一是层数与高度,近壁棱柱层需设置 8-15 层,第一层高度 Δy₁根据 y + 要求计算(Δy₁ = y+×ν/uτ,ν 为运动粘度,uτ 为壁面摩擦速度),若采用 WMLES(壁分辨 LES),需确保 y+≈1,层数需≥12;二是拉伸比,相邻层网格高度比控制在 1.1-1.3,避免拉伸过大导致网格质量下降;三是覆盖范围,棱柱层需完整覆盖潜艇表面、螺旋桨叶片、舵与稳定翼,且在几何突变处(如叶片前缘、舵的转角)连续过渡,无中断;四是衔接过渡,棱柱层与外部的结构化 / 非结构化网格需通过 “金字塔网格” 或 “四面体网格” 平滑过渡,过渡区网格尺寸变化率≤1.2,确保流场计算稳定。
05    

潜艇噪声 LES 分析工作流    

LES 分析遵循 “前处理 - 计算 - 后处理” 全流程闭环,具体步骤如下:前处理阶段,首先进行几何建模(简化潜艇非关键细节,保留船体、螺旋桨、舵的精细几何),再按准则建立计算域(确定尺寸与形状),随后划分混合网格(关键区域加密、设置棱柱层),检查网格质量(长宽比、偏斜度等),接着设置边界条件(流动 + 声学)与物理参数(流体密度、粘度、声速),最后配置 LES 求解器(选择有限体积法、WALE 亚格子模型、设置时间步长与总时长);计算阶段,先初始化流场(设置来流速度与静压),再启动非定常计算,实时监测收敛性(残差、螺旋桨推力系数波动),按提取准则定期保存流场数据;后处理阶段,先通过可视化工具(如 ParaView)分析流场(涡结构、速度矢量、压力云图),识别噪声源位置,再将流场数据代入 FW-H 方程计算声场(声压级、频谱、指向性),随后对比实验数据验证结果精度,最后生成分析报告(含声源特性、降噪建议)。
1、潜艇噪声大涡模拟(LES)网格建立准则
LES 对网格的要求远高于 RANS,核心准则包括:一是大涡捕捉分辨率,网格尺寸 Δx 需小于大涡特征长度的 1/10-1/20(大涡特征长度如螺旋桨叶片弦长 Lc,Δx ≤ Lc/20),确保大尺度涡不被过滤;二是壁面分辨率,采用 WMLES 时,近壁网格需满足 y+≈1,无需壁面函数;若采用壁面函数 LES,y + 需控制在 30-60,且需选择适配的亚格子模型(如 Smagorinsky-Lilly 模型);三是各向同性要求,在湍流发展充分的区域(如螺旋桨尾流),网格 x、y、z 方向尺寸比需≤1.5,避免过度拉伸导致大涡变形;四是网格数量准则,根据几何复杂度,潜艇 LES 网格数量通常在 10⁸-10⁹量级(如带螺旋桨的潜艇模型,网格数约 5×10⁸),需结合计算资源合理调整,确保大涡捕捉与计算效率平衡。
2、潜艇噪声大涡模拟(LES)时间步长设置准则
LES 时间步长需兼顾 “流动捕捉精度” 与 “计算稳定性”,遵循三大准则:一是CFL 条件约束,流场中流体粒子在 Δt 内移动的距离需≤0.5×Δx(Δx 为当地网格尺寸),即 Δt < 0.5×Δx/u(u 为当地流速),避免数值扩散;二是涡时间尺度约束,Δt 需小于大涡时间尺度的 1/5-1/10(大涡时间尺度 τ = L/u,L 为大涡特征长度),确保捕捉大涡的生成、发展与脱落过程;三是旋转运动约束,针对螺旋桨旋转(角速度 Ω),Δt 需小于螺旋桨旋转周期的 1/30-1/50(T = 2π/Ω,Δt < T/50),确保捕捉叶片通道内的周期性压力脉动。以螺旋桨转速 10r/s(T=0.1s)、叶片附近网格尺寸 Δx=1mm 为例,Δt 需≤2×10⁻⁶s,兼顾旋转与 CFL 要求。
3、潜艇噪声大涡模拟(LES)流场提取准则
流场提取是连接 LES 计算与声学分析的关键,需遵循四大准则:一是提取区域准则,覆盖 “声源核心区”(螺旋桨表面、叶片通道、船体尾部)与 “声学传播路径区”(从声源到远场监测点的直线范围),确保不遗漏关键压力脉动源;二是提取参数准则,需包含速度(轴向、径向、周向分量)、静压与脉动压力、涡量(模与分量)、湍流统计量(Reynolds 应力、湍流动能 k),为空化模拟还需提取气泡体积分数;三是采样频率准则,采样频率 fₛ需≥2×fₘₐₓ(fₘₐₓ为流场脉动最高频率,fₘₐₓ≈u/(2Δx)),避免频率混叠,如流速 u=5m/s、Δx=1mm 时,fₛ≥5000Hz;四是采样时间准则,采样时长需≥3-5 个流动特征时间(如螺旋桨旋转 3 圈),确保提取数据具有统计代表性,能准确计算噪声频谱的平稳性。
06    

噪音LES和DES计算视频教程    

LES 与 DES 不仅是当前潜艇噪声仿真的主流技术,更是推动声学隐身从 “经验设计” 向 “数字驱动” 转型的核心引擎。其技术体系的深化与拓展,将持续为水下作战力量的 “藏” 与 “探” 提供关键支撑,助力破解深海攻防的战略博弈难题。
为此,笔者录制了视频教程STAR-CCM潜艇及螺旋桨噪音LES和DES计算及验证本课程以 SUBOFF 标准模型为核心,从阻力预测到噪声模拟全拆解 —— 教你搞定几何建模、网格加密、声压级计算,甚至 CPU/GPU 效率优化,所有结果对标文献,总声压级偏差仅 4.35%!还赠几何文件、仿真报告模板、英文文献包,学完就能直接用在项目或课题里,船舶 / 海洋工程工程师、CFD 进阶者、科研人员闭眼入!
本课程还为付费用户提供VIP群答疑、配套学习资料、持续加餐内容、提供定制化培训和咨询服务、仿真人才库岗位推荐就业,仿真秀还提供奖学金、学完此课程,推荐学习者报名参加“工程仿真技术(CAE分析师)职业能力等级评价考试”。

可回放,开具发票,奖学金、直播加餐

提供vip群答疑和模型下载

STAR-CCM潜艇及螺旋桨噪音LES和DES计算及验证


    

课程内容及大纲

第1讲:潜艇阻力预测-潜艇流体域几何建立准则

第2讲:潜艇阻力预测-在建模软件中进行边界命名

第3讲:潜艇阻力预测-潜艇几何模型处理

第4讲:潜艇阻力预测-建立潜艇网格

第5讲:潜艇阻力预测-建立物理模型

第6讲:潜艇阻力预测-设置边界条件

第7讲:潜艇阻力预测-设置阻力系数报告

第8讲:潜艇阻力预测-建立场景

第9讲:潜艇阻力预测-设置求解参数

第10讲:潜艇阻力预测-结果与文献对比

第11讲:潜艇噪声大涡模拟-网格和时间步准则介绍

第12讲:潜艇噪声大涡模拟-建立大涡模拟网格

第13讲:潜艇噪声大涡模拟-建立大涡模拟物理模型

第14讲:潜艇噪声大涡模拟-设置边界条件

第15讲:潜艇噪声大涡模拟-监测压力波动

第16讲:潜艇噪声大涡模拟-建立压力波动场景

第17讲:潜艇噪声大涡模拟-设置求解器

第18讲:潜艇噪声大涡模拟-CPU与GPU计算速度对比

第19讲:潜艇噪声大涡模拟-计算求解

第20讲:潜艇噪声大涡模拟-总声压级与文献对比

第21讲:潜艇噪声大涡模拟-制作声压波动动画

第22讲:潜艇噪声分离涡模拟-建立分离涡模型

第23讲:潜艇噪声分离涡模拟-分离涡和大涡结果对比分析

第24讲:带螺旋桨的潜艇噪声大涡模拟-建立潜艇和螺旋桨几何模型

第25讲:带螺旋桨的潜艇噪声大涡模拟-替换潜艇几何和增加螺旋桨几何

第26讲:带螺旋桨的潜艇噪声大涡模拟-建立网格

第27讲:带螺旋桨的潜艇噪声大涡模拟-设置边界条件

第28讲:带螺旋桨的潜艇噪声大涡模拟-建立推理系数和扭矩系数等报告

第29讲:带螺旋桨的潜艇噪声大涡模拟-建立场景

第30讲:带螺旋桨的潜艇噪声大涡模拟-推力系数与扭矩系数验证

第31讲:带螺旋桨的潜艇噪声大涡模拟-噪音结果分析

仿真报告

英文参考文献-与文献进行对标

中文参考文献

几何模型

计算文件

噪音与文献对比

以SUboff潜艇和INSEAN E1619 螺旋桨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涡模拟和分离涡模拟对潜艇噪音进行了计算,计算总声压为107.9dB,与文献[12]中103.4 dB的偏差为(107.9-103.4)/103.4=4.35%。




来源:仿真秀App
AbaqusStar-CCM+振动湍流隐身通用船舶汽车海洋声学理论电机控制无人机ParaView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0-27
最近编辑:2小时前
仿真圈
技术圈粉 知识付费 学习强国
获赞 11407粉丝 22760文章 4015课程 240
点赞
收藏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