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电动车开起来悄无声息,只有高级的静谧感。但事实真的如此完美吗?当没有了发动机的轰鸣,一些曾经被掩盖的声音和振动反而凸显出来,构成了电动车独有的NVH难题。今天,我们就借助一张清晰的思维导图,带你一览电动车常见的“声振粗糙度”问题。

对于传统燃油车,最大的噪声源——发动机被移除后,电动车本应拥有天生的静谧优势。然而,这也对整车的NVH(Noise, Vibration, and Harshness,即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任何细微的异响、振动在安静的车内都会被放大,直接影响驾乘的舒适性和高级感。
可以说,NVH水平是衡量一款电动车做工是否精良、调校是否用心的关键指标。
如上图所示,电动车的NVH问题就像一个“交响乐团”,来源复杂,各有千秋。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大板块:
1. 电动总成振动噪声:电动车的“核心嗓音”
这是电动车独有的问题,主要包括:
电机啸叫: 高频的“滋滋”声,通常在加速或高速运行时出现,由电机电磁力激励引起。
减速器敲击/啸叫: 来自减速齿轮的噪音,尤其在能量回收(松电门)时可能更明显。
总成刚体模态振动: 整个电机和减速器总成作为一个刚体产生的低频振动,可能通过悬置传递到车身。
控制器IGBT开关鸣音: 电控单元中功率半导体(IGBT)高速开关产生的可闻噪音。
2. 路噪:轮胎与路面的“合奏”
在电机噪声变小后,路噪成为主要噪声源之一。它包括轮胎花纹挤压噪声、结构振动传递的“隆隆”声等,与轮胎类型、胎压和路面状况密切相关。

3. 风噪:速度的“代价”
当时速提升,风噪便成为主角。问题集中在:
A柱、后视镜涡流噪声: 气流经过这些不规则部位时产生涡流,发出类似口哨的“嘘嘘”声。
密封条漏风: 车门、车窗密封不严导致的高速气流声。
天窗/三角窗抖振: 特定开启角度下产生的低频压力波,引起耳膜不适。
4. 车身结构与异响:安静的“破坏者”
车身本身就像一个扩音器,问题有:
车身局部模态振动: 仪表板、地板等部件在特定频率下发生共振。
内饰件摩擦异响: 塑料件之间因热胀冷缩或装配间隙产生的“吱嘎”声。
座椅抖动/异响: 直接影响乘坐舒适性。
安全带卷收器噪声: 看似小部件,异响却很烦人。
5. 底盘振动与异响:来自脚下的“反馈”
底盘系统直接将路感传递给乘客:
起步/制动抖动: 可能与半轴、制动盘等有关。
减震器异响: 典型的“咯噔”声。
转向系统异响/振动。
6. 电子电器噪声:新时代的“烦恼”
电动车高科技配置带来的新问题:
电子真空泵噪声: 启动时明显的“嗡嗡”声。
空调压缩机噪声: 工作时的高频噪音。
散热系统(风扇/水泵)噪声。
扬声器电流音/路噪补偿(ANC)异常。
面对如此繁杂的NVH问题,主机厂的应对之策是一场涉及声学、振动、材料、软件算法的“系统工程”。从源头的电机电磁优化、减速器齿轮修形,到传播路径的隔音、吸音、阻尼材料应用,再到优化车身结构刚度,甚至利用主动噪声控制(ANC)技术来抵消特定频段的噪声,手段层出不穷。
结语:
电动车的宁静,并非一片死寂,而是对整车厂综合工程能力的极致考验。下一次当你坐进一辆高端电动车,享受其极致静谧时,不妨想想在这份宁静背后,工程师们是如何与图中这一个个“看不见的对手”进行不懈斗争的。毕竟,极致的舒适,就藏在这些细节的魔鬼之中。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本公 众号原创,作者李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等,对文中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若您认为文中来源标注与事实不符,若有涉及版权等请告知,将及时修订删除,谢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