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 详情

传输—天线效率的影响

7小时前浏览2

射频的目的是为了传输,计算传输距离时,我们估算自由空间传输通常都用公式:

Lfs (dB)=32.44+20lgd(km)+20lgf(MHz)

计算损耗。

如果天线有增益,还会算上天线增益dbi。

比如发射:pout-LFS+dBi即为自由空间到达接收端的功率值

是不是以为到这里就估算结束了?

很多人在做链路设计和预算是,往往忽略了天线的传输效率。

说到天线效率,不得不提匹配和回波损耗。

 

当馈线和天线共轭匹配时,能量全部被负载吸收,馈线上只有入射波,没有反射波。

当天线和馈线不匹配时,也就是天线输入阻抗不等于馈线特性阻抗时,负载只能吸收部分能量。

    

回波损耗RL(dB)=10lg(输入功率/反射功率)

例如上图

回波损耗为10lg(10/1)=10dB

    

天线的效率表征天线的能量转换效能,即天线的辐射功率Pr与输入功率Pin的比值,称之为天线效率。其数值恒小于1。

没有辐射出去的能量一部分反射回去,一部分是天线自身的损耗。上图所示,辐射效率=9W/10W*100%=90% 。

    

回波损耗是不常用的数据,常用的数据是驻波比和反射系数

回波损耗RL=-20LG(ГГ为反射系数

驻波比VSWR=(1+|Г|)/(1-|Г|)

他们的对应表如下

常用的鞭状天线一般驻波比可以做到2以内,传输的效率可以达到85%左右。

长距离通信的短波天线驻波比一般都控制在1.5以内,传输的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

内置手机天线的效率一般都在40%左右。

4G、5G时代的多天线合一,天线的效率进一步降低,为了提升效率,出现了天线调谐提升天线效率。

总结

当下不管出于什么考虑(标准受限,功耗受限),发射功率不能无限增加,天线成为了解决通信最后一公里的最关键因素。


来源:射频通信链
通信控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首次发布时间:2025-10-31
最近编辑:7小时前
匹诺曹
签名征集中
获赞 8粉丝 47文章 427课程 0
点赞
收藏
作者推荐

学的再多最后要落到分析问题上

最近收到过不少咨询,发现一个共性,很多人在遇到问题时,会一头雾水直接懵掉。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杂散。杂散问题的本质:来源多样,表象复杂射频杂散(Spurious Emission)并非单一来源,它可能来自器件非线性、设计缺陷、时钟泄漏、电源干扰,甚至PCB布局不当。因此,定位杂散的第一步,是建立系统化的分析框架。杂散的分类功率放大器非线性:谐波失真: PA的非线性特性会将基频整数倍(2f, 3f, 4f...)放大并辐射出去。基频越高或输出功率越大,谐波问题通常越严重。这是最常见的杂散源之一,这类杂散最好解决,加滤波器就可以实现对杂散的抑制。互调失真: 当多个频率信号(如多载波信号、主信号+泄露的本振)同时进入非线性PA时,会产生新的频率分量(如 2f1-f2, 2f2-f1, 3f1-2f2 等)。这些IMD产物如果落在关心的频段内,就形成杂散。本振泄露: 在混频器或调制器电路中,由于端口隔离度不足,本振信号会直接泄漏到射频输出端或天线端口。镜像频率: 在上变频过程中,混频器除了产生期望的射频信号 (RF = LO + IF 或 RF = LO - IF) 外,还会产生镜像频率 (IM = LO - IF 或 IM = LO + IF)。如果镜像抑制滤波器性能不佳,镜像频率能量就可能被辐射出去。变频杂散: 混频器是一个高度非线性的器件,其输出不仅包含期望的产物,还包含大量不需要的混频产物 (mLO ± n IF)。虽然大部分能被后续滤波器抑制,但某些特定阶次的杂散可能落在通带内或附近难以滤除。小数分频频率合成器更容易产生这类问题。发射通道带外噪声(宽带噪声): 发射链路中各级放大器和混频器本身会产生宽带噪声。如果发射链路的带外噪声抑制不足,这部分噪声被放大后也会通过天线辐射出去,形成类似噪声基底的杂散或抬升噪声基底,在离散测量点可能表现出杂散尖峰(尤其在噪声基底较高的系统)。参考时钟/频率合成器泄漏: 频率合成器(PLL)的参考时钟或其谐波可能通过各种耦合路径(电源、地、空间)泄漏到射频输出路径。调制器缺陷: I/Q调制器的不平衡(增益不平衡、相位不平衡)会产生不必要的边带或载波泄露。DAC的非线性也会引入杂散。源杂散:参考时钟杂散: PLL的参考频率及其谐波可能出现在最终合成的LO频率附近(通常表现为等间隔的杂散谱线)。鉴相频率杂散: PLL的鉴相器工作频率及其谐波会出现在输出频谱上。分数杂散: 在小数分频PLL 中,为了实现精细的频率分辨率,分频比在小数值附近快速切换。这种切换会在输出频率两侧产生以小数频率偏移(Fractional Spur) 为间隔的杂散。这是小数N分频PLL设计中的主要挑战。VCO牵引/注入锁定: 强外部信号或内部耦合信号可能干扰VCO,导致其频率被牵引或锁定到干扰信号的谐波/分频频率上,产生杂散。电源杂散电源/控制线耦合: PLL的电源噪声或数字控制信号(如串行接口时钟/数据)上的噪声可能耦合到VCO控制线或直接进入VCO电路,调制LO信号产生杂散(通常表现为近载波杂散或边带噪声升高)。数字时钟谐波: 高速数字电路(处理器、FPGA、存储器、高速接口如USB/HDMI)的时钟信号及其丰富的高次谐波(可达GHz甚至更高)是主要的宽带噪声源。如果屏蔽、滤波或接地不良,这些谐波会通过空间辐射或传导耦合到敏感的射频电路或电源/地线上,进而干扰射频信号或直接辐射出去。数字信号本身的快速上升/下降沿也产生丰富的频谱。开关电源噪声: DCDC转换器的开关频率(几十kHz到几MHz)及其谐波是强干扰源。这些噪声会通过电源线和地线耦合到射频电路的电源引脚,调制射频载波,在载波附近产生边带杂散(通常在低频偏移处)。高频的开关噪声本身也可能辐射出去。分析与定位杂散的步骤记住:杂散定位 ≠ 看频谱图那么简单,它是一个“侦探过程”。第一步:频谱测量频谱分析: 使用频谱分析仪精确测量杂散的位置(频率、相对于主信号的偏移)、幅度。第二步:相关性分析:改变主信号频率:观察杂散频率是否随之变化?如何变化?(如:谐波关系、固定偏移、LO相关偏移、分数关系等)。改变输出功率:杂散幅度随主功率如何变化?(线性增加、平方增加、不变等可判断来源)。开关不同电路模块:逐一关闭接收链路、数字部分、辅助时钟等,观察杂散是否消失或变化。改变PLL设置:对于LO相关的杂散,改变分频比(整数/小数)、参考频率等。第三步:近场探测检查关键点: 用近场探头或高阻探头检查电源线、地线、LO路径、数字电路区域、屏蔽罩缝隙等,寻找强干扰源或耦合路径。第四步:时域验证时域分析: 对于重复性杂散(如开关电源、数字时钟相关),观察其时域波形是否对应。第五步:仿真辅助仿真验证: 对怀疑的电路部分(如PA、混频器、PLL)进行非线性仿真,预测可能的杂散产物。杂散定位为哪种类型,对应的去解决就好。但是首先第一步就是定位杂散来源。它告诉你:哪里非线性太强;哪里隔离度不够;哪里电源不干净;哪里布局不合理。学会定位杂散,才是真正的射频工程师。来源:射频通信链

未登录
还没有评论
课程
培训
服务
行家
VIP会员 学习计划 福利任务
下载APP
联系我们
帮助与反馈